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2081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该光源系统包括色轮以及光路合并系统。色轮用于在不同位置接收至少两束入射光,并对应输出至少两束出射光。光路合并系统用于对该至少两束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色轮上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入射光,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一出射光。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减少色轮数量,有效地减小光源系统的体积,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光源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本申请为申请人于2011年11月10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110355290.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多色光源广泛地应用于投影显示及舞台灯光等各种应用场合。如图1所示,在一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中,激发光光源102产生的激发光经透镜103聚光后入射到色轮104上。色轮104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置有多个荧光粉区,例如绿光荧光粉区、红光荧光粉区以及蓝光荧光粉区。荧光色轮104在驱动装置105的驱动下转动,使得色轮104上的上述区域交替设置于激发光光源102产生的激发光的传输路径上,进而将入射于其上的激发光转换成绿光、红光或蓝光,形成一彩色光序列。上述彩色光序列进一步用于后续的投影显示。屏幕上产生的彩色图像来源于不同颜色的图像在屏幕上快速的切换在人眼中的积分效应。如果不同颜色的图像在屏幕上的切换速度不够,则会造成色分裂(colorbreakup)现象,也就是随着眨眼或者视野的移动,观众可以瞬间看到单色光。在上述方案中,该切换速度与驱动色轮104转动的驱动装置105的转速成正比。由于驱动装置105的速度限制,使得色分裂现象无法解决。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中,三组独立的激发光光源(未图示)产生的三束激发光201A、201B和201C分别入射到三个涂有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的色轮202A、202B和202C上,分别激发各自所对应的色轮202A、202B和202C上的荧光粉,进而产生三束不同颜色的受激光。这三束受激光由分光滤光片203B和203C进行光路合并,并被光收集装置204收集。由于每一个色轮202A、202B和202C仅产生单一颜色的光线,其波长转化特性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只需要交替开启和关闭对应的激发光光源即可获得一彩色光序列。然而,在上述方案中,需要使用三个色轮202A、202B和202C,使得光源系统的体积变大,不利于实现光源系统的小型化,同时增加了光源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以充分减少色轮数量,进而减小光源系统体积,并降低光源系统的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色轮以及光路合并系统。色轮用于在不同位置接收至少两束入射光,并对应输出至少两束出射光。光路合并系统用于对该至少两束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色轮上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入射光,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一出射光。其中,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接收第二入射光,并在不进行波长转换的情况下对第二入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以产生第二出射光。其中,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区域,第三区域接收第三入射光,并对第三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三出射光。其中,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接收第二入射光,并对第二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二出射光。其中,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区域,第三区域接收第三入射光,并对第三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三出射光。其中,第一区域进一步在与第一入射光不同的接收位置接收第二入射光,并对第二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与第一出射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出射光,光路合并系统分别对第一出射光和第二出射光进行过滤,以对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第三出射光和第四出射光,并对第三出射光和第四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第一出射光和第二出射光为黄光或黄绿光,第三出射光为绿光,第四出射光为红光。其中,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在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同心的圆形路径作用于第一波长转换区,其中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的圆形路径的直径相同或不同。其中,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接收第二入射光,第二区域对第二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或者在不进行波长转换的情况下对第二入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以产生第五出射光,光路合并装置对第三出射光、第四出射光和第五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光路合并系统包括至少一分光滤光片,分光滤光片透射该至少两束出射光中的一出射光的至少部分光谱分量且反射该至少两束入射光中的另一出射光的至少部分光谱分量,以对两束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光路合并系统包括一光学膜片,光学膜片上设置有通孔,该至少两束入射光中的一入射光经通孔入射到色轮,色轮对入射的入射光进行散射和反射,以产生散射光形式的出射光,光学膜片进一步反射以散射光形式入射到光学膜片的通孔的外侧区域的出射光。其中,光源系统还包括一反射镜,至少两束入射光中的一入射光经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色轮,色轮对入射的该入射光进行散射和反射,以产生散射光形式的出射光,该散射光形式的出射光从反射镜的外侧出射至光路合并系统。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光源装置和一控制装置,至少两个光源装置分别产生至少两束入射光中的对应一个,控制装置独立控制至少两个光源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和发光强度。其中,光学膜片为设置有通孔的分光滤光片,该分光滤光片进一步透射不经过色轮入射到该分光滤光片的补充光,并将该补充光与入射到该分光滤光片的通孔的外侧区域的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光学膜片为分光滤光片,散射光形式的出射光从反射镜的外侧出射至该分光滤光片,该分光滤光片进一步透射不经过色轮入射到该分光滤光片的补充光,并将该补充光与从反射镜的外侧入射到该分光滤光片的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光路合并系统进一步接收不经过色轮入射到光路合并系统的补充光,光路合并系统进一步将补充光与色轮输出的该至少两束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三个光源装置和一控制装置,至少三个光源装置分别产生至少两束入射光以及补充光中的对应一个,控制装置独立控制至少三个光源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和发光强度。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色轮,以使至少两束入射光在色轮上形成的光斑分别沿预定的路径作用于色轮。其中,驱动装置为转动装置,以使该至少两束入射光在色轮上形成的光斑分别沿圆形路径作用于色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包括上述光源系统中的任意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上述光源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减少色轮数量,有效地减小光源系统的体积,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光源系统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主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荧光光谱以及分光滤光片的滤光谱线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光路合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光源系统、照明装置及投影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色轮,所述色轮上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一出射光,所述第二区域接收第二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或者在不进行波长转换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以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出射光不同的光路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所述第一入射光在所述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所述色轮的运动路径作用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入射光在所述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所述色轮的运动路径作用于所述第二区域;光路合并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出射光和所述第二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色轮,所述色轮上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第一出射光,所述第二区域接收第二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或者在不进行波长转换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以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出射光不同的光路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所述第一入射光在所述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所述色轮的运动路径作用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入射光在所述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所述色轮的运动路径作用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为相互嵌套的圆环状区域或为平行设置的带状区域;光路合并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出射光和所述第二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接收第三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三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出射光以及第二出射光均不同的光路出射的第三出射光;所述光路合并系统对所述第一出射光、所述第二出射光以及所述第三出射光进行光路合并;其中所述第三入射光在所述色轮上形成的光斑沿所述色轮的运动方向作用于所述第三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色轮的运动路径包括:沿所述色轮的圆形旋转路径,或者沿所述色轮的线性平移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进一步在与所述第一入射光不同的接收位置接收第三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三入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与所述第一出射光颜色相同的沿与所述第一出射光以及第二出射光均不同的光路出射的第三出射光;所述光路合并系统分别对所述第一出射光和所述第三出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