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大伟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959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收尘极板、阴极线杆和电磁振打器,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收尘极板,所述收尘极板呈绕流分布,所述收尘极板的上端均与壳体的顶壁相连,所述在收尘极板所形成的通道内安装有若干阴极线杆,所述阴极线杆通过绝缘装置与壳体顶壁相连,所述壳体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振打器,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气流分布板,所述壳体的下方安装有若干灰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收尘极板形成绕流通道,延长了含尘气流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对颗粒物的扰动,使粉尘更有效地脱离气流,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电除尘器相比,除尘率大大提高,空气净化更加完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除尘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电除尘器是火力发电厂必备的配套设备,它的功能是将燃灶或燃油锅炉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加以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层中的烟尘量,这是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烟气通过电除尘器主体结构前的烟道时,使其烟尘带正电荷,然后烟气进入设置多层极板的电除尘器通道。由于带正电荷烟尘与极板的相互吸附作用,使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吸附在极板上,定时击打极板,使具有一定厚度的烟尘在自重和振动的双重作用下跌落在电除尘器结构下方的灰斗中,从而达到清除烟气中的烟尘的目的。目前,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较差,经除尘后仍然有大量的烟尘排入大气层中,为提高除尘效果和空气质量,有必要提出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收尘极板、阴极线杆和电磁振打器,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收尘极板,所述收尘极板由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三极板、第四极板、第五极板、第六极板组成,所述第二极板和第四极板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极板、第三极板、第五极板、第六极板平行均布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收尘极板呈绕流分布,所述收尘极板的上端均与壳体的顶壁相连,所述在收尘极板所形成的通道内安装有若干阴极线杆,所述阴极线杆通过绝缘装置与壳体顶壁相连,所述壳体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振打器,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环成的通道外侧,所述出气口位于第五极板和第六极板环成的通道外侧,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气流分布板,所述壳体的下方安装有若干灰斗。作为优选,所述阴极线杆的数量为4?6根,均布在通道内,所述阴极线杆的两侧焊接有若干芒刺。作为优选,所述芒刺的数量为16?18个,在阴极线杆的两侧呈交错排列,所述每个芒刺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数量为4?6个。作为优选,所述灰斗为空心四棱锥台结构,数量为6个,均布在壳体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漏斗式结构,所述进气口的左侧外圆直径大于右侧外圆直径,所述出气口的左侧外圆直径小于右侧外圆直径,所述进气口的右侧外圆直径等于出气口的左侧外圆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结构合理,收尘极板形成绕流通道,延长了含尘气流在电除尘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对颗粒物的扰动,电磁振打器的周期性振打,使阴极线杆和收尘极板上的灰层落入灰斗中,提高了吸尘的质量,与传统电除尘器相比,采用绕流结构,能大大提高除尘率,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的灰斗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的阴极线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_第一极板、3_第二极板、4_第二极板、5_第四极板、6_第五极板、7-第六极板、8-阴极线杆、9-绝缘装置、10-电磁振打器、11-进气口、12-出气口、13-气流分布板、14-灰斗、20-收尘极板、21-通道、81-芒刺、82-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收尘极板20、阴极线杆8和电磁振打器10,所述的壳体I内安装有收尘极板20,所述收尘极板20由第一极板2、第二极板3、第三极板4、第四极板5、第五极板6、第六极板7组成,所述第二极板3和第四极板5分别安装在壳体I的两侧,所述第一极板2、第三极板4、第五极板6、第六极板7平行均布在壳体I的内部,所述收尘极板20呈绕流分布,所述收尘极板20的上端均与壳体I的顶壁相连,所述在收尘极板20所形成的通道21内安装有若干阴极线杆8,所述阴极线杆8通过绝缘装置9与壳体I顶壁相连,所述壳体I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振打器10,所述壳体I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 11和出气口 12,所述进气口 11位于第一极板2和第三极板4环成的通道21外侧,所述出气口 12位于第五极板6和第六极板7环成的通道21外侧,所述进气口 11内安装有气流分布板13,所述壳体I的下方安装有若干灰斗14。所述阴极线杆8的数量为4?6根,均布在通道21内,所述阴极线杆8的两侧焊接有若干芒刺81,所述芒刺81的数量为16?18个,在阴极线杆8的两侧呈交错排列,所述每个芒刺81上开设有通槽82,所述通槽82的数量为4?6个,所述灰斗14为空心四棱锥台结构,数量为6个,均布在壳体I的下方,所述进气口 11和出气口 12均为漏斗式结构,所述进气口 11的左侧外圆直径大于右侧外圆直径,所述出气口 12的左侧外圆直径小于右侧外圆直径,所述进气口 11的右侧外圆直径等于出气口 12的左侧外圆直径。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装置通电后,含尘气流由进气口11进入除尘装置,通过气流分布板13使气流分布均匀流入通道21内,阴极线杆8与收尘极板20之间形成电场,含尘气流进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带有荷电的粉尘逐向阴极线杆8和收尘极板20,通过电磁振打器10在壳体I顶端振打,使阴极线杆8和收尘极板20的粉尘落入灰斗14中,且收尘极板20形成环流,增加了含尘气流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使粉尘更有效地在通道21中脱离气流,附着在阴极线杆8和收尘极板20上,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使除尘后的气流排入大气层中,保护环境。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包括壳体(I)、收尘极板(20)、阴极线杆(8)和电磁振打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内安装有收尘极板(20),所述收尘极板(20)由第一极板(2)、第二极板(3)、第三极板(4)、第四极板(5)、第五极板¢)、第六极板(7)组成,所述第二极板(3)和第四极板(5)分别安装在壳体(I)的两侧,所述第一极板(2)、第三极板(4)、第五极板(6)、第六极板(7)平行均布在壳体(I)的内部,所述收尘极板(20)呈绕流分布,所述收尘极板(20)的上端均与壳体(I)的顶壁相连,所述在收尘极板(20)所形成的通道(21)内安装有若干阴极线杆(8),所述阴极线杆(8)通过绝缘装置(9)与壳体(I)顶壁相连,所述壳体(I)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振打器(10),所述壳体(I)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位于第一极板(2)和第三极板⑷环成的通道(21)外侧,所述出气口(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绕流电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收尘极板(20)、阴极线杆(8)和电磁振打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收尘极板(20),所述收尘极板(20)由第一极板(2)、第二极板(3)、第三极板(4)、第四极板(5)、第五极板(6)、第六极板(7)组成,所述第二极板(3)和第四极板(5)分别安装在壳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极板(2)、第三极板(4)、第五极板(6)、第六极板(7)平行均布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收尘极板(20)呈绕流分布,所述收尘极板(20)的上端均与壳体(1)的顶壁相连,所述在收尘极板(20)所形成的通道(21)内安装有若干阴极线杆(8),所述阴极线杆(8)通过绝缘装置(9)与壳体(1)顶壁相连,所述壳体(1)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振打器(10),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位于第一极板(2)和第三极板(4)环成的通道(21)外侧,所述出气口(12)位于第五极板(6)和第六极板(7)环成的通道(21)外侧,所述进气口(11)内安装有气流分布板(13),所述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若干灰斗(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汪大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