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平专利>正文

一种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687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音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传播所述喇叭发出声音的出声通道,所述音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采音腔,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喇叭配合,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出声通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壳体内设置采音腔,采音腔和喇叭配合,喇叭发出的声音先通过采音腔再向外传播,便于喇叭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而且把采音腔安装固定在壳体内的出声通道中,喇叭发出的声音通过采用腔时,壳体侧壁和采音腔的侧壁交叠之后的厚度大于出声通道的侧壁厚度,这样增加声音的重低音的感觉,防止声音刺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箱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音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音箱一般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喇叭,壳体设置适合喇叭的声道以便声音向外传播。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103079124A(公开日为2013-05-01)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音箱,如图1所示,音箱包括壳体和喇叭,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音箱还包括一可打开的用于封闭所述凹槽的喇叭盖1,在不使用音箱时,喇叭盖I闭合封闭凹槽,防止灰尘或其他杂物落入凹槽内。打开喇叭盖使用音箱,喇叭发出的声音通过喇叭该封闭的凹槽处向外传播,这样喇叭发出的声音直接向外传播,声音会容易变声,容易刺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音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音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传播所述喇叭发出声音的出声通道,所述音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采音腔,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喇叭配合,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出声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采音腔侧壁和所述壳体侧壁相贴合。把采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相互贴合,使得采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之间配合紧密,采音腔侧壁和壳体侧壁紧贴配合后增加了厚度,防止声音显的飘,对通过出声通道的声音增加重低音的感觉效果更佳。而且将采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紧贴配合使得采音腔更佳紧密的固定在壳体内部,防止采音腔晃动。优选的,所述采音腔的两个端部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喇叭配合,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弯折。设置弯折防止灰尘或杂物通过采音腔落入到壳体内的喇叭上,对喇叭起到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音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扩音腔,所述扩音腔和所述采音腔连通,所述扩音腔和所述出声通道连通,所述喇叭发出的声音依次经过采音腔和扩音腔向外传播。设置扩音腔,扩音腔的侧壁和出声通道内的侧壁交叠的厚度同样大于出声通道的侧壁厚度,同样增加声音的重低音的感觉。优选的,所述扩音腔侧壁和所述壳体侧壁相贴合。把扩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相互贴合,使得扩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之间配合紧密,扩音腔侧壁和壳体侧壁紧贴配合后增加了厚度,对通过出声通道的声音增加重低音的感觉效果更佳。而且将扩音腔的侧壁和壳体的侧壁紧贴配合使得扩音腔更佳紧密的固定在壳体内部,防止扩音腔晃动。优选的,所述扩音腔的两端部为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扩音腔的大小从所述第三端至第四端逐渐增加。扩音腔的腔体是从第三端到第四端逐渐增大,即扩音腔的腔体是从音箱内到外逐渐增大的,这样就便于音箱内的声音向外传播,且在增加声音的重低音的感觉的前提下增加声音音量。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螺丝固定连接,固定牢固,便于安装和拆卸,使得第二端和第三端紧密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凸耳,所述凸耳上分别设置有螺丝孔;对应的,所述第三端设置有与所述螺丝孔通过螺丝螺接固定的螺丝孔柱。设置凸耳便于螺丝孔和螺丝孔柱进行配合。优选的,所述出声通道的出口的侧壁包括第一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三壁、第二壁和与所述第二壁相对的第四壁;所述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及第四壁首尾相连,所述出口与所述壳体用于放置的放置面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第三壁正上部为所述出口的其他侧壁。这是设置出声通道的出口的一种具体方式,这样设置在放置音箱时使得出口朝向是斜向下的,这样在使用音箱的过程中就防止有杂物或灰尘从出口处落入到出声通道处或壳体内,这样对音箱起到保护作用;相比在出口处设置喇叭盖或喇叭网起到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到壳体内部的音箱大大节省了材料,以及节省了生产工艺;而且在出口处设置喇叭盖的音箱,在使用时必须打开喇叭盖,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或杂物等就容易从出口处落入到壳体内部。优选的,所述音箱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喇叭的喇叭固定圈。设置喇叭固定圈使得喇叭固定更加牢固。本专利技术在壳体内设置采音腔,采音腔和喇叭配合,喇叭发出的声音先通过采音腔再向外传播,便于喇叭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而且把采音腔安装固定在壳体内的出声通道中,喇B八发出的声音通过采用腔时,壳体侧壁和采音腔的侧壁交叠之后的厚度大于出声通道的侧壁厚度,这样增加声音的重低音的感觉,防止声音刺耳。【附图说明】图1是本现有技术中一种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音箱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音箱的拆分不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音箱的拆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音箱的拆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采音腔、扩音腔放置在前壳上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采音腔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扩音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喇叭盖;图2-8:10、壳体;11、前壳;12、后壳;13、第一卡扣;14、加强筋;20、喇叭;21、喇叭固定圈;30、采音腔;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凸耳;34、螺丝孔;40、扩音腔;41、第三端;42、第四端;43、第二卡扣;44、螺丝孔柱;45、固定骨;46、固定口 ;50、出声通道;51、第一壁;52、第二壁;53、第三壁;54、第四壁;55、出口 ;56、入口 ;60、装饰件;61、固定柱;70、放置面;100、音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音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传播所述喇叭发出声音的出声通道,所述音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采音腔,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喇叭配合,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出声通道连通。本专利技术在壳体内设置采音腔,采音腔和喇叭配合,喇叭发出的声音先通过采音腔再向外传播,便于喇叭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而且把采音腔安装固定在壳体内的出声通道中,喇叭发出的声音通过采用腔时,壳体侧壁和采音腔的侧壁交叠之后的厚度大于出声通道的侧壁厚度,这样增加声音的重低音的感觉,防止声音刺耳。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音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壳体设置有螺旋结构的用于传播所述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喇叭配入口 ο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仅用于在描述加以区分,并无特殊含义。如图2至3所不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不意图,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音箱100,音箱100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喇叭20,所述壳体10设置有螺旋结构的用于传播所述喇叭20发出的声音的出声通道50,所述出声通道20的入口与所述喇叭20配合。音箱的出声通道为螺旋结构,这样灰尘或杂物就不易落入到壳体内部,一旦灰尘或杂物落入到出声通道处时螺旋结构的出声通道对灰尘或杂物等产生阻挡,从而就防止灰尘或杂物经过出声通道而落入到壳体内部,当有灰尘或杂物落入到出声通道处时可以通过转动壳体使杂物或灰尘从出声通道处掉出,这样对壳体内的喇叭或其他器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相比设置喇叭盖起到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到壳体内部的音箱大大节省了材料,以及节省了生产工艺;且在使用时需打开喇叭盖,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或杂物就容易落入到壳体内部,而本专利技术的音箱由于出声通道为螺旋结构,无论在使用音箱,还是不使用音箱都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到壳体内部。出声通道50的出口 55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传播所述喇叭发出声音的出声通道,所述音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采音腔,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喇叭配合,所述采音腔和所述出声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平
申请(专利权)人:尚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