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274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为环形,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方便定位装置的正确佩戴,固定带上设有通孔,可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进针点定位;固定带采用的材料可反复可循环利用,低碳环保;固定带上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经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通孔有效面积中取针刺点均有统计学意义,行针刺治疗有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腕踝针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首创的一种新针刺疗法,即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毫针循身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治疗疾病。它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准,将身体两侧划分成6个纵行区,又以横膈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6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腕部腕横纹上2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上1、上2、上3、上4、上5、上6)进行治疗,下6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踝部踝关节上3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下1、下2、下3、下4、下5、下6)进行治疗。腕踝针疗法操作简便、安全、起效迅速,患者无酸麻胀痛感,易被患者接受。治疗上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涉及运动、神经、泌尿生殖、心血管、消化、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五官及口腔科等多个系统及科室的疾病,尤其在急性痛症、经筋病方面有显著优势。针刺点的正确选取是腕踝针疗法起效的关键,定位不当可能导致疗效不佳,严重的会刺伤组织或血管,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或感染。由于腕踝针疗法在进针点定位上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对于非针灸专业人员或初学者来说,选取进针点具有一定难度。综上所述,非针灸专业医疗工作者或初学者亟需一种可迅速在腕踝区针刺点定位的装置,以便腕踝针疗法能够在临床广泛应用并缩短学习周期。目前关于此类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为环形,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07±0.01、0.32±0.03,0.47±0.03,0.58±0.03,0.75±0.03,0.87±0.03,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11±0.01、0.24±0.03、0.41±0.03,0.61±0.03,0.79±0.03,0.92±0.03。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0-20cm,腕式固定带的通孔的直径为l_15mm,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5-35cm,踝式固定带的通孔的直径为2-20mm,所述的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的宽为2_6cm。所述固定带采用弹力橡胶体、塑料、合成纤维、棉或硅胶材料制成。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方便定位装置的正确佩戴,固定带上设有通孔,可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进针点定位。2、固定带采用的材料可反复可循环利用,低碳环保。3、固定带上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经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通孔有效面积中取针刺点均有统计学意义,行针刺治疗有治疗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固定带11.定位线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四通孔25.第五通孔26.第六通孔。请参看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1,所述的固定带I为环形,固定带I上设有定位线11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I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将固定带I从定位线11处展开后,所述的腕式固定带上6个通孔的中点距定位线11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07±0.01,0.32±0.03,0.47±0.03,0.58±0.03,0.75±0.03,0.87±0.03,所述的踝式固定带上6个通孔的中点距定位线11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11±0.01,0.24±0.03,0.41±0.03,0.61±0.03,0.79±0.03,0.92±0.0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0-20cm,腕式固定带上通孔的直径为l-15mm,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5_35cm,踝式固定带上通孔的直径为2_20mm,所述的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的宽为2-6cm。所述的固定带I上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经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通孔有效面积中取针刺点均有统计学意义,行针刺治疗有治疗效果。所述固定带I采用弹力橡胶体、塑料、合成纤维、棉或硅胶材料制成。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如若在患者的腕部选取进针点,则将腕式固定带上的定位线11与尺骨内侧缘对应,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位于手心一侧,佩戴时使用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节宽度为I寸),距掌腕横纹上2寸佩戴;如若在患者的踝部选取进针点,则将踝式固定带上的定位线11与跟腱中点对应,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位于跟腿内侧,佩戴时使用一夫法(即四指并拢,以中指中指节横纹为准,以四指宽度作为3寸),距外踝上3寸佩戴。所述的固定带I上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经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通孔有效面积中取针刺点均有统计学意义,行针刺治疗有治疗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为环形,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07±0.01,0.32±0.03,0.47±0.03,0.58±0.03,0.75±0.03,0.87±0.03,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11±0.01、0.24±0.03,0.41±0.03,0.61±0.03,0.79±0.03,0.92±0.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0-20cm,腕式固定带的通孔的直径为l_15mm,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长度为15-35cm,踝式固定带的通孔的直径为2-20mm,所述的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的宽为2_6cm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采用弹力橡胶体、塑料、合成纤维、棉或硅胶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为环形,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其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方便定位装置的正确佩戴,固定带上设有通孔,可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进针点定位;固定带采用的材料可反复可循环利用,低碳环保;固定带上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经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通孔有效面积中取针刺点均有统计学意义,行针刺治疗有治疗效果。【IPC分类】A61H39/02【公开号】CN204698990【申请号】CN201520343494【专利技术人】方凡夫, 袁金燕, 赵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为环形,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所述的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所述的腕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07±0.01、0.32±0.03、0.47±0.03、0.58±0.03、0.75±0.03、0.87±0.03,所述的踝式固定带的通孔中点距定位线的距离与定位装置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0.11±0.01、0.24±0.03、0.41±0.03、0.61±0.03、0.79±0.03、0.92±0.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凡夫袁金燕赵彤李柏顾伟周庆辉黄婧慧张展杜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