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杨珑专利>正文

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150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由本体、上部部分和顶板部分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排水室和导管,导管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所述雨水处理件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螺旋路径,集水室的雨水通过所述螺旋路径流到排水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安装,且便于更换和检查雨水处理件,适用于处理不同种的雨水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适用于排水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路面上的雨水通常夹杂着泥沙和其他杂质,有些杂质沉淀在水底,有些杂质随着水流移动,这两种杂质都需要由雨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传统技术中,雨水处理装置内的雨水处理件不能随意更换和检查,因此不能随意根据雨水的流速变化来更换合适的雨水处理件,从而不能适应不同种杂质的过滤,杂质的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解决雨水处理件的更换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由本体、上部部分和顶板部分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排水室和导管,导管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所述雨水处理件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螺旋路径,集水室的雨水通过所述螺旋路径流到排水室。所述顶板部分设有与集水室相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排水开口相通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由可拆卸的格栅盖覆盖,第二开口由另一可拆卸的格栅盖覆盖。所述导管的内表面为光滑的内表面,所述雨水处理件支撑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雨水处理件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过滤段,过滤段的螺距为10?20cm ;所述过滤段包括螺旋杆和连接到螺旋杆的螺旋片,螺旋片包括线框,线框上设有容纳螺旋杆的接合孔,线框的两端安装有密封套筒,螺旋杆的两端安装有可拆卸的闭合套。所述导管的一端设有内开口,另一端设有外开口,所述内开口邻接有防止杂质进入导管的过滤器,外开口与排水室相通。所述集水室由从本体的底部向上延伸的集水壁界定,集水壁的顶边和顶板部分的底边之间设有紧急水流通道,紧急水流通道使未流入导管的雨水从集水室流到排水室。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底部还设有支撑导管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从本体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且延伸距离相同,从而导管在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的支撑下相互平行,它们的内开口和外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导管通过紧固带稳固到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允许水流入集水室的入水口和允许水从排水室流出的出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安装,雨水处理件直接可拆卸地安装到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的导管,从而便于雨水处理件的更换和检查,使雨水处理装置适应不同种的杂质;设置集水壁,集水壁的顶边和顶板部分的底边之间设有紧急水流通道,紧急水流通道使未流入导管的雨水从集水室流到排水室,从而加速了雨水的流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雨水处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过滤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雨水处理装置;12_本体;14_上部部分;16_顶板部分;18_集水室;20-集水室;22-第一开口 ;24、28_格栅盖;26-第二开口 ;30、34_导管;31-内开口 ;32_雨水处理件;33-外开口 ;35_螺旋路径;36-过滤器;40-入水口 ;42_出水口 ;44_集水壁;45-顶边;46_第一支撑壁;48_第二支撑壁;60_内表面;62_过滤段;64_螺旋杆;66_线框;67-接合孔;68_密封套筒;70_螺旋片;72_闭合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到图4,本实施例雨水处理装置10包括由本体12、上部部分14和顶板部分16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18和排水室20。所述顶板部分16设有与集水室18相通的第一开口 22和与排水开口 20相通的第二开口 26,第一开口 22由可拆卸的格栅盖24覆盖,第二开口 26由可拆卸的格栅盖28覆至ΠΠ O所述集水室18和排水室20之间连接有导管30,导管30内设有螺旋状的雨水处理件32,雨水处理件32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用于雨水通过导管30从集水室18流到排水室20的螺旋路径35。所述集水室18和排水室20之间进一步连接有导管34,导管34内设有螺旋状的雨水处理件32。所述导管30、34的一端皆设有过滤器36,过滤器36邻接各自的内开口 31,导管30、34的另一端皆设有与排水室20相通的外开口 33。所述雨水处理装置10进一步包括允许水流入集水室18的入水口 40和允许水从排水室20流出的出水口 42 ;所述集水室18由从本体12的底部向上延伸的集水壁44界定,集水壁44的顶边45和顶板部分16的底边之间设有紧急水流通道,紧急水流通道使未流入导管30、34的雨水从集水室18流到排水室20。所述本体12的底部进一步设有支撑导管30、34的第一支撑壁46和第一支撑壁48,第一支撑壁46和第二支撑壁48从本体12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且延伸距离相同,从而导管30、34在第一支撑壁46和第二支撑壁48的支撑下相互平行,它们的内开口 31和外开口 3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导管30、34通过紧固带稳固到第一支撑壁46和第二支撑壁48。所述导管30、34皆设有光滑的内表面60 ;所述雨水处理件32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过滤段62,过滤段62的螺距为10?20cm。参见图5,所述过滤段62包括螺旋杆64和连接到螺旋杆64的螺旋片70,螺旋片70包括线框66,线框66上设有容纳螺旋杆64的接合孔67,线框66的两端安装有密封套筒68,螺旋杆64的两端安装有可拆卸的闭合套72。【主权项】1.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由本体、上部部分和顶板部分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排水室和导管,导管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导管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螺旋状的雨水处理件,所述雨水处理件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螺旋路径,集水室的雨水通过所述螺旋路径流到排水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为光滑的内表面,所述雨水处理件支撑于所述内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一端设有内开口,另一端设有外开口,所述内开口邻接有防止杂质进入导管的过滤器,所述外开口与排水室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室由从本体的底部向上延伸的集水壁界定,集水壁的顶边和顶板部分的底边之间设有紧急水流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由本体、上部部分和顶板部分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排水室和导管,导管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所述雨水处理件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螺旋路径,集水室的雨水通过所述螺旋路径流到排水室。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安装,且便于更换和检查雨水处理件,适用于处理不同种的雨水杂质。【IPC分类】E03F5/14, E03F5/10【公开号】CN204703291【申请号】CN201520180057【专利技术人】陈杨珑 【申请人】陈杨珑【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由本体、上部部分和顶板部分依次连接而成的框体,框体内设有集水室、排水室和导管,导管连通集水室和排水室,导管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螺旋状的雨水处理件,所述雨水处理件与导管的内表面形成螺旋路径,集水室的雨水通过所述螺旋路径流到排水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珑
申请(专利权)人:陈杨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