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登魁专利>正文

移动式粮食自动装袋标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51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粮食装袋标袋机,包括输送装置和装袋装置,所述装袋装置由装在机架上的接粮斗、计量斗和装在接粮斗、计量斗各自出口的上下开关板组成,接粮斗进口位于输送装置顶端,上下开关板分别与其开关驱动装置相连接,计量斗内底部装有光耦元件,在接粮斗和计量斗外与输送方向一致且与上下开关板同一高度处也分别装有一光耦元件,上下开关板末端各有一遮光片,在上下开关板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遮光片可进入上述两光耦元件之间,上述各光耦元件与控制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装置中的计量斗上部通过称重传感器与接粮斗下部相连,称重传感器通过称重微机显示系统与控制电路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粮食装袋计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完成粮食装袋和标袋的装置。
技术介绍
粮库内存贮的粮食在调运时需要装袋、称量,才能准确知道调运粮食的重量。目前,进行粮食装袋和称量均由人工完成,不但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而且也难免出现疏漏,导致称量不准确。专利号为02268930.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粮食自动装袋标袋机,它包括输送装置和装袋装置,装袋装置由装在机架上的接粮斗、计量斗和装在接粮斗、计量斗各自出口的上下开关板组成,接粮斗进口位于输送装置顶端,上下开关板分别与其开关驱动装置相连接,接粮斗、计量斗内底部分别装有光耦元件,在接粮斗和计量斗外与输送方向一致且与上下开关板同一高度处也分别装有一光耦元件,上下开关板末端各有一遮光片,在上下开关板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遮光片可进入上述两光耦元件之间,上述各光耦元件与控制电路连接,具有了自动称量装袋的效果。但是该机是以调整计量斗的容积来改变每次计量的多少,不同粮食的比重不同,需要及时调整计量斗容积,即使同类粮食,不同批次所含水份、杂质不同也会影响其比重进而导致计量结果存在称重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称量准确、装袋标袋效率高的粮食装袋标袋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粮食装袋标袋机,包括输送装置和装袋装置,所述装袋装置由装在机架上的接粮斗、计量斗和装在接粮斗、计量斗各自出口的上下开关板组成,接粮斗进口位于输送装置顶端,上下开关板分别与其开关驱动装置相连接,计量斗内底部装有光耦元件,在接粮斗和计量斗外与输送方向一致且与上下开关板同一高度处也分别装有一光耦元件,上下开关板末端各有一遮光片,在上下开关板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遮光片可进入上述两光耦元件之间,上述各光耦元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装袋装置中的计量斗上部通过称重传感器与接粮斗下部相连,称重传感器通过称重微机显示系统与控制电路连接。在接粮斗入口处也装有一光耦元件,该光耦元件上方设有挡板,在计量斗下部两侧分别装有平衡拉杆,在输送架上部与机架间装有拉链。所述的开关驱动装置由电机、过桥变速轮、自动离合轮、执行轮和曲柄连杆机构组成,过桥变速轮与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连接,自动离合轮与过桥变速轮同轴,执行轮和离合轮通过皮带相连接,曲柄连杆机构两端分别与执行轮和开关板相连接,在执行轮上设有限位止块,在机架上装有与限位止块相配合的缓冲定位弹簧。所述的自动离合轮与过桥变速轮的自动离合是由通过装在轮轴末端的弹簧和装在过桥变速轮内端面上的摩擦法兰盘配合实现的,在接料斗挡板执行轮上还设置有限位弹簧,在接料斗挡板执行轮转轴下方垂直方向设置有慢漏料限位挡板,慢漏料限位挡板水平两端与机架上的卡板活动连接,在慢漏料限位挡板上设置有动滑轮,小电机转轴上缠绕的拉绳通过固定在机架上的定滑轮、慢漏料限位挡板上的动滑轮后末端固定在机架上。输送装置由输送架、托辊、由驱动机构驱动的输送带、由驱动机构驱动的拨粮器组成,输送带由装在输送架上的若干托辊支承,拨粮器为两个,对称布置在输送架始点处,拨粮器上装有拨粮带轮,拨粮带轮的轴上固装有拨粮刮板,在两个拨粮器处各设有一支架,上面分别装有过渡导向带轮。所述的驱动机构由主电机、主驱动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输送带驱动辊组成,主电机装在机架上并与装在轴上的主驱动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主动链轮装在所述轴的另一端,通过链条和从动链轮连接,在从动链轮的轴上装有输送带驱动辊,输送带卷绕在驱动辊上由驱动辊驱动运转,输送带还卷绕在导向辊上,在输送架上还装有托带轮,在从动链轮的轴一端还装有小带轮通过皮带与该侧拨量器的拨粮带轮连接,从动链轮轴的另一端也装有小带轮通过皮带与另一侧拨量器的拨粮带轮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液压油泵,液压油泵由液压电机提供动力,油管上设置有卸压阀,然后连接三通,三通的两个出口油路分别与机架前部两侧设置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外侧与其同轴设置有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机架下部的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输出轴设置有离合器,输出轴末端为一小锥齿轮,与小锥齿轮配合的大锥齿轮轴两侧均安装一偏心轮,偏心轮外层为滑圈,滑圈上固接拉杆,拉杆末端与脚板铰接,脚板通过弹簧挂在机架底部;大锥齿轮轴一端设置曲柄连杆机构,连杆与压杆铰接,压杆末端固装一根与大锥齿轮轴平行的横杆,横杆两端铰接在机架上,横杆两侧位于脚板上方位置处设有两个压脚,压脚末端为可在脚板上滑动的轴承。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主电机M1开关控制电路、电机M2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电机M3的两步正转和反转控制电路共六个控制电路单元,主电机M1开关控制电路由接有光耦的采样触发电路、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组成,采样触发电路控制信号输出端接继电器,继电器常闭触点与手动开关连接后接交流接触器;电机M2的反转控制电路单元与电机M3的反转控制电路单元由采样触发电路、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组成,采样触发电路控制信号输出端接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接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输出端接电机启动线圈;电机M3的两步正转控制电路单元完全相同,由采样触发电路、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组成,采样触发电路由称重微机定量控制系统构成,其控制信号输出端接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接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输出端接电机启动线圈;电机M2正转控制电路由采样触发电路、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组成,采样触发电路控制信号输出端接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接交流接触器。主电机M1开关控制电路单元的触发电路由发光元件D4、光电管VD4组成的光耦和三极管G21、G22组成的复合管构成,G21基极接光电管VD4正极,复合管的集电级接继电器J5;电机M3的两步正转控制电路单元的触发信号由称重传感器提供,第一步正转控制电路单元中的触发电路由称重传感器、电容C1、C2、三极管G1、G2、G3、G4组成,三极管G1、G2基极和发射极分别相连接,G3、G4组成复合管,电容C1一极与G1、G2基极相连,另一极接地,G1、G2发射极与充电电容C2正极相连,C2负极与复合管基极相连,G3、G4复合管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1;第二步正转控制电路单元中的触发电路由称重微机定量控制系统、电容C3、C4、三极管G5、G6、G7、G8组成,三极管G5、G6基极和发射极分别相连接,G7、G8组成复合管,电容C3一极与G5、G6基极相连,另一极接地,G5、G6发射极与充电电容C4正极相连,C4负极与复合管基极相连,G7、G8复合管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1’;继电器J1输出端连接二极管V1负极,继电器J1’输出端连接二极管V1正极;电机M3反转控制电路单元中的采样触发电路由发光元件D1、光电管VD1组成的光耦和充电电容C6、电容C5、三极管G9、G10、G11、G12组成,G9基极接光电管VD1正极,G9、G10基极和发射极分别相连接,G11、G12组成复合管,G9、G10发射极与充电电容C6正极相连,C6负极与复合管基极相连,复合管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2;电机M2正转控制电路单元中的采样触发电路由发光元件D3、光电管VD3组成的光耦和充电电容C10、电容C9、三极管G17、G18、G19、G20组成,G17、G18基极和发射极分别相连接,G19、G20组成复合管,光电管VD3正极接在G17的集电极,负极接G17基极,G17、G18发射极与充电电容C10正极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魁王华丽王黎明王慧芬
申请(专利权)人:王登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