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654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酱油生产用灌酱机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在酱油生产将发酵好的酱醪均匀地铺摊在滤布上的灌装设备。主要结构具有结构框架,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转阀油缸、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架、灌酱头、布酱油缸、接酱盘、接盘油缸、接酱盘支架。灌酱头由空气阀、浮球、计量筒、转阀转子、固定架、灌酱口组成。该灌酱机用传感器来控制液压系统动作,简化了操作程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半流体物料均铺工作。(*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酱油生产用灌酱机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酱油生产中将发酵好的酱醪均匀地铺摊在滤布上的灌装设备。目前,我国在酱油生产工业中还没有一种适用的灌装设备用于将酱醪能够均匀地铺摊在滤布上的工作。以前在灌酱时均是将出酱口固定在滤布上方的某一个位置,通过人工开闭出酱口上的阀门,使其自由地流到滤布上。首先由工人将堆集在一起的酱醪均匀地摊开,然后再将滤布包好的方法来完成一层酱醪的灌酱工作。这种方法存在下列缺点1、每一次酱醪的流出量不同,易给下一道工序带来困难,影响酱油的出率;2、在灌酱过程中易出现溢醪现象,增加了所提取出的酱油的杂质含量和造成环境污染;3、由于整个工作过程均为工人操作,所以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所以上述方法不适用于酱油生产对灌酱工作定量、均摊、快速、处理量大、环境干净、劳动强度低的特定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人工灌酱的弱点,提供一种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它具有能够定量、均摊、快速、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无环境污染的特征。酱油生产用灌酱机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的灌酱机主要由结构框架、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转阀油缸、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架、灌酱头、行走架、布酱油缸、接酱盘、接酱盘油缸、接酱盘支架集合在一起所组成。灌酱头主要由空气阀、浮球、计量筒、转阀、转子、固定架和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所组成。灌酱口为倒“Y”形,在出口处装有横向导流折边,装配在行走架下部。本技术优点在于用计量筒来获得每一次灌酱时对酱醪的需求量,使得每次在滤布上所铺摊的酱醪容积恒定不变。用布酱油缸带动行走架来回运动和用转阀油缸带动阀中转子来回翻转,使得灌酱头在行走中将酱醪均匀地铺摊在滤布。用传感器来控制液压系统的每个动作,可使灌酱机的一系列工况均无需进行人为操作,简化了操作程序。减轻了劳动强度。用倒“Y”型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来进行布料,可使所铺摊的酱醪更为均匀。用接酱盘油缸带动接酱盘与行走架协同动作,可将灌酱头在每一次灌酱后所残余的零星酱醪收集到接酱盘内,避免了残余酱醪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技术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半流体物料的均铺工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酱油生产用灌酱机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灌酱头结构图。参照附图酱油生产用灌酱机由结构框架(1)、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转阀油缸(3)、传感器固定架(4)、灌酱头(5)、行走架(6)、布酱油缸(7)、接酱盘(8)、接酱盘油缸(9)、接酱盘支架(10)所组成。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固定在结构框架(1)上,一端与灌酱头(5)联通,另一端与酱醪源联通。进酱管总成中各连接管连接处均为密封的中心转接头。转阀油缸(3)固定在灌酱头(5)的固定架(17)上,其活塞杆头部与转子(16)联接。传感器固定架(4)固定在结构框架(1)上,其上固定有若干个传感器接收头。灌酱头(5)固定在行走架(6)上,并与可转动进酱管总在(2)及转阀油缸(3)联接。行走架(6)用滚轮支承在结构框架(1)上并与布酱油缸(7)联接,灌酱头(5)也与其固定,同时传感器发射头也固定在其上。布酱油缸(7)固定在结构框架(1)上,其活塞杆头部与行走架(6)联接。接酱盘(8)用滚轮支承在接酱盘支架(10)上,并于接酱盘油缸(9)联接。接酱盘油缸(9)固定在接酱盘支架(10)上,其活塞杆头部与接酱盘(8)联接。参照附图2本技术中灌酱头结构一个灌酱机中安装有若干个灌酱头(5)与行走架(6)固定,并与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联通。灌酱头(5)由空气阀(12)、浮球(13)、计量筒(14)、转阀(15)、转子(16)、固定架(17)、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18)所组成。浮球(13)与空气阀(12)联接并安装在计量筒(14)内。计量筒(14)和转子(16)安装在转阀(15)上。转阀(15)和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18)与固定架(17)联接,转阀(15)的另一个接口与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联通。固定架(17)与行走架(6)固定。转子(16)的外伸轴与转阀油缸(3)的活塞杆头部联接。灌酱机的工作过程分为二个阶段来完成。首先是酱醪进入计量筒(14)的进酱阶段;然后是将计量筒(14)中的酱醪均匀地铺在灌酱笼(11)滤布上的布酱阶段。进酱时,酱醪源中的酱醪首先经过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转阀(15)、转子(16)进入计量筒(14);当酱醪装满时将浮球(13)顶起并把空气阀(12)关闭,此时酱醪就会停止进入计量筒(14),并完成了进酱工序。布酱时,首先布酱油缸(7)和接酱盘油缸(9)分别推动行走架(6)和接酱盘(8)同步向灌酱笼(11)的方向移动。当行走架(6)运行到传感器固定架(4)上的第一个传感器位置时,接酱盘(8)停止运动。当行走架(6)运行到第二个传感器位置时,转阀油缸(3)动作推动转子(16)转动90°此时,转子(16)使计量筒(14)与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18)接通,同时关闭了可转动进酱管总成(2)的联接口;这时在行走架(6)运行的过程中,计量筒(14)中的酱醪通过转阀(15)、转子(16)进入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18)并均匀地铺在灌酱笼(11)的滤布上。当行走架(6)运行到第三个传感器位置时,布酱油缸(7)带动行走架(6)向回运动。当行走架(6)运行到第四个传感器位置时,转阀油缸(3)带动转子(16)向回转动90°,使灌酱头(5)恢复到进酱工序时的状态。当行走架(6)运行到接酱盘(8)的上方时,遇到第五个传感器,当此传感器工作后,接酱盘油缸(9)带动接酱盘(8)与由布酱油缸(7)所带动的行走架(6)同步向回运动。当行走架(6)运行到第六个传感器位置时,灌酱机停止动作,整个灌酱机恢复到当初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层酱醪的布酱工作;重复多次就可完成整个灌酱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结构框架、进酱管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还具有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转阀油缸、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架、灌酱油缸、接酱盘、接酱盘油缸、接酱盘支架;灌酱头装配在行走架上与可转动进酱管总成及转阀油缸联接,由空气阀、浮球、计量筒、转阀、转子、固定架、灌酱口组成;可转动进酱管总成固定在结构框架上,一端与灌酱头接,另一端与酱醪源联通,进酱管总成中各连接管连接处均为密封的中心转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灌酱头中的浮球与空气阀联接,并安装在计量筒内,计量筒和转子安装在转阀上,转阀和带有导流折边的灌酱口与固定架联接,转阀的另一接口与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联通,固定架与行走架固定,转子的外伸轴与转阀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灌酱口为倒“Y”形,在出口处装加有横向导流折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布酱油缸固定在结构框架上,其活塞杆头部与行走架联接,接酱盘用滚轮支承在接酱盘支架上,并与接酱盘油缸联接,接酱盘油缸固定在接酱盘支架上,其活塞杆头部与接酱盘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一个灌酱机中可安装有若干个灌酱头。专利摘要本技术酱油生产用灌酱机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在酱油生产将发酵好的酱醪均匀地铺摊在滤布上的灌装设备。主要结构具有结构框架,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转阀油缸、传感器、传感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结构框架、进酱管的酱油生产用灌酱机,其特征是还具有可转动进酱管总成,转阀油缸、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架、灌酱油缸、接酱盘、接酱盘油缸、接酱盘支架;灌酱头装配在行走架上与可转动进酱管总成及转阀油缸联接,由空气阀、浮球、计量筒、转阀、转子、固定架、灌酱口组成;可转动进酱管总成固定在结构框架上,一端与灌酱头接,另一端与酱醪源联通,进酱管总成中各连接管连接处均为密封的中心转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通用建筑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