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管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9565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所述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且用料少,加工时间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轴管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轮毂轴管是车辆的重要零部件,其设置在桥壳两端,半轴从轮毂轴管中穿过,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轮毂轴管不仅要承受整个车身及车载货物的重量,而且由于路况的变化,还要承受复杂的交变应力的作用。因此,要求轮毂轴管要具有沿轴向分布的金属流线,致密的金属组织和极高的抗疲劳寿命。现有技术中,轮毂轴管通常通过如下方法来加工,具体地,采用传统的热锻方法将实心毛坯通过空气锤等进行锻打,然后进行机加工。然而,这种加工方法锻造出的轮毂轴管为实心毛坯,使得轮毂轴管的内外表面加工余量巨大,材料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严重,而且机加工将导致轮毂轴管的金属纤维被破坏,影响其性能。另外现有的方法加工时间长(需要30分钟左右)、废料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且用料少,加工时间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所述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旋转去皮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I上部的动力结构2和支架I底部的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的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圆柱刷4,所述圆柱刷4转动设于所述支架I上,所述圆柱刷4与动力结构2传动连接,所述圆柱刷4的转轴平行于所述传送机构3。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冲孔装置后方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限位结构。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压型装置与成型装置之间、所述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之间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转运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且用料少,加工时间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管生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去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轴管生产流程图。图中支架、2动力结构、3传送机构、4圆柱刷、5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等。其中,旋转去皮装置用于去除加热后的棒料表面的氧化皮,不但能避免对后续模具的损伤,还能提高最终产品的精度。其中,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其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流程设计对应的模具,分别用于对坯件进行压型(初锻)、成型(中间锻)和冲孔(终锻)工序;其中,前述三个过程都采用200吨油压机。采用前述系统,生产一个轴管只需要2-3分钟,且不会产生任何废料。同时,该系统生产的轴管纤维组织均匀,机械性能优异。其中,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旋转去皮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I上部的动力结构2和支架I底部的传送机构3等。传送机构3用于输送加热后的棒料,具体可以是链条传动结构。传送机构3的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圆柱刷4,圆柱刷4转动设于支架I上。圆柱刷4与动力结构2传动连接,用于同步驱动两圆柱刷4旋转。圆柱刷4的转轴平行于传送机构3,两圆柱刷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圆柱刷4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棒料的直径,圆柱刷4的转轴距离传送机构3的高度约等于棒料的半径。优选地,支架I两侧转动设有调整螺栓5,调整螺栓5的内侧顶靠在圆柱刷4上,可以使圆柱刷4稍微的左右移动,防止棒料卡在两圆柱刷4之间。其中,圆柱刷4的柱表面螺旋状设有凹槽结构。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冲孔装置后方设有下料槽,下料槽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限位结构,两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为3-6个轴管的轴向长度,便于工人对轴管计数和对轴管的尺寸进行检测。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旋转去皮装置与压型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转运热棒料的滑槽,压型装置与成型装置之间、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之间均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设有转运叉,以便于工人转运高温的胚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且用料少,加工时间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所述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去皮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I)上部的动力结构(2)和支架(I)底部的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的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圆柱刷(4),所述圆柱刷(4)转动设于所述支架⑴上,所述圆柱刷⑷与动力结构(2)传动连接,所述圆柱刷(4)的转轴平行于所述传送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装置后方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装置与成型装置之间、所述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之间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转运叉。【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
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所述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生产系统,该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且用料少,加工时间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IPC分类】B23P23/06【公开号】CN104972311【申请号】CN201510407358【专利技术人】赵玉栓, 李官云 【申请人】十堰万恒锻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棒料输送装置、中频加热装置、旋转去皮装置、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所述压型装置、成型装置和冲孔装置均由油压机及对应的模具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栓李官云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万恒锻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