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731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床板、加热装置、密封在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液、吊瓶架、设置在吊瓶架上的吊瓶放置装置,床板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加热装置连接,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吊瓶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抓,卡抓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床板的边缘插入到卡抓内并用定位螺丝锁紧;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与外层连接并与密封空腔连通的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
技术介绍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宄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然而现有的护理床都仅能作为病人休息使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加热装置、密封在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液、吊瓶架、设置在吊瓶架上的吊瓶放置装置,所述床板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吊瓶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抓,所述卡抓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所述床板的边缘插入到所述卡抓内并用定位螺丝锁紧;所述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所述倒圆锥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层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空腔连通的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优选地,上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中所述外层的外表设置有保温层。优选地,上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中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层。优选地,上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优选地,上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优选地,上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中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加热装置可以加热导热液,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导热液在导热管和加热装置之间循环,导热管可以给病人供热;采用这种加热装置和导热管分体设置的方式,使用安全可靠,避免了漏电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温度易于控制;床板与吊瓶架通过卡爪可拆卸连接,方便移动吊瓶架;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可以直接将吊瓶放入到倒圆锥体内,使用方便;在第二水泵的作用下导热液在密封空腔和加热装置之间循环,导热液可以给吊瓶内的药水加热,加热后的药水进入到人体内给人舒适的感觉,因此本技术的功能多样,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床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吊瓶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3、4所示,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I上的床板2、加热装置3、密封在加热装置3内的导热液4、吊瓶架5、设置在吊瓶架5上的吊瓶放置装置6,床板2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7,导热管7通过第一导管71和第二导管72与加热装置3连接,第一导管7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73。在第一水泵73的作用下导热液4在导热管7和加热装置3之间循环,导热管7可以给病人供热。吊瓶架5的底部设置有卡抓81,卡抓81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82,床板2的边缘插入到卡抓81内并用定位螺丝82锁紧,这样设计方便移动吊瓶架5。吊瓶放置装置6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包括内层61和外层62,内层61和外层62之间形成密封空腔63,加热装置3上设置有与外层62连接并与密封空腔63连通的第三导管64和第四导管65,第三导管64上设置有第二水泵66。在第二水泵66的作用下导热液4在密封空腔63和加热装置3之间循环,导热液4可以给吊瓶内的药水加热,加热后的药水进入到人体内给人舒适的感觉,因此本技术的功能多样,实用性较强。外层62的外表设置有保温层67,保温层67为聚氨酯层,保温层67防止了密封空腔63内导热液的热量过快散失,节能效果明显。支架I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1,因此移动本技术移动起来较方便。加热装置3固定安装在支架I上,第一水泵73、第二水泵66通过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固定在支架I上,这样设计保证了结构稳定,而且整体移动本技术较方便。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主权项】1.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加热装置、密封在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液、吊瓶架、设置在吊瓶架上的吊瓶放置装置,所述床板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吊瓶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抓,所述卡抓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所述床板的边缘插入到所述卡抓内并用定位螺丝锁紧;所述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所述倒圆锥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层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空腔连通的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外表设置有保温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层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床板、加热装置、密封在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液、吊瓶架、设置在吊瓶架上的吊瓶放置装置,床板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加热装置连接,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吊瓶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抓,卡抓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床板的边缘插入到卡抓内并用定位螺丝锁紧;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与外层连接并与密封空腔连通的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功能多样。【IPC分类】A61G7/00, A61G7/05【公开号】CN204683974【申请号】CN201520416409【专利技术人】徐红涛 【申请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临床医学用护理床,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加热装置、密封在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液、吊瓶架、设置在吊瓶架上的吊瓶放置装置,所述床板上嵌入有螺旋状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吊瓶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抓,所述卡抓的侧面可旋转设置有定位螺丝,所述床板的边缘插入到所述卡抓内并用定位螺丝锁紧;所述吊瓶放置装置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倒圆锥体,所述倒圆锥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层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空腔连通的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