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489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三开关器件Q3、第四开关器件Q4、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六开关器件Q6、第七开关器件Q7、第八开关器件Q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流传感器SN;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端U;第一交替PWM波输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输入端B;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充电电池。该电路结构简单,可调节交替PWM波的宽度全适应降压,减少了电能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现在的充电技术市场上,充电的方式非常多,归类成两种:一种是变压器降压充电,另一种是开关电源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有相应的弊端,都要通过变压器降压,整流桥整流,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技术实现充电,这样的充电电路,受定功率的限制一般只能制作一个功率的充电器(如:输出电压为48V,输出电流为2.5A),灵活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既电路简单又可以减少能耗的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三开关器件Q3、第四开关器件Q4、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六开关器件Q6、第七开关器件Q7、第八开关器件Q8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电流传感器SN ;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端U ;第一交替PWM波输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输入端B ;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 ;充电电池正极BTT+、充电电池负极BTT-;所述的第一开关器件Ql进线端同时与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其出线端同时与第一电感LI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其控制端与第一交替PWM控制输入端A相连;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I的第二接线端、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一接线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一接线端相连;所述的电流传感器SN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二接线端、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二接线端、第七开关器件Q7的第二接线端和第八开关器件Q8的第二接线端相连;电流传感器SN的第二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接线端相连,同时与充电电池的正极BTT+相连;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二接线端相连,同时与电压检测端U相连,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电压;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与第二交流输入端相连和第二开关器件Q2的进线端相连;所述的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电容Cl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开关器件Q2出线端同时与第二电感L2第一接线端相连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控制端与第二交替PWM波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三电容C3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接线端、第八开关器件Q8第一接线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正极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阴极和第七开关器件Q7第一接线端相连;所述的第六开关器件Q6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和第四电容C4的负极相连,其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二接线端、第二电阻R2第二接线端、充电电池负极BTT-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关器件Q1-Q8为三极管开关或者MOS管开关或者可控硅开关或者IGBT管开关的任意或其组合。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开关器件Q1、第二开关器件Q2是二极管或者整流桥。进一步地,所述的串联的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之间、串联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之间还可串联多个电容。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中任意一个电容还并联多个电容。每组串联电容可以一起放电,也可以分别分时放电;放电的次数决定充电技术的频率。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工作方式如下:设定第一交流电源输入端为L,第二交流电源输入端为N时;当L为交流电正半周时,第二交替PWM控制输入端B停止,开关器件Q2关闭,第一交替PWM控制输入端A工作,开关器件Ql开通,Q3、Q4、Q5关闭,Q6开通,平均时间依次开通Q8、Q7放电容C3、C4、中的电能,依据电流传感器调节交替PWM波的脉宽和PFC调节,使得电容Cl、C2充电并降压;当L为交流电负半周时,第一交替PWM控制输入端A停止,开关器件Ql关闭,第二交替PWM控制输入端B工作,开关器件Q2开通,Q6、Q7、Q8关闭,Q5开通,平均时间依次开通Q3、Q4放电容C1、C2中的电能,依据电流传感器调节交替PWM波的脉宽和PFC调节,电容C3、C4、C6充电并降压。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电路结构简单;2.本技术电路根据电流传感器来调节交替PWM波的宽度全适应降压,中间环节少,减少了电能的损耗;3.输出波形为低频,对于二次充电电池具有防极化,具有修复功能,频率低,增加了离子的扩散时间,不容易极化。【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l、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三开关器件Q3、第四开关器件Q4、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六开关器件Q6、第七开关器件Q7、第八开关器件Q8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电流传感器SN ;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端U ;第一交替PWM波输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输入端B ;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 ;充电电池正极BTT+、充电电池负极BTT-;所述的第一开关器件Ql进线端同时与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其出线端同时与第一电感LI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其控制端与第一交替PWM控制输入端A相连;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I的第二接线端、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一接线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一接线端相连;所述的电流传感器SN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二接线端、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二接线端、第七开关器件Q7的第二接线端和第八开关器件Q8的第二接线端相连;电流传感器SN的第二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接线端相连,同时与充电电池的正极BTT+相连;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二接线端相连,同时与电压检测端U相连,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电压;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与第二交流输入端相连和第二开关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替并联式全适应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三开关器件Q3、第四开关器件Q4、第五开关器件Q5、第六开关器件Q6、第七开关器件Q7、第八开关器件Q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流传感器SN;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端U;第一交替PWM波输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输入端B;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充电电池正极BTT+ 、充电电池负极BTT‑;所述的第一开关器件Q1进线端同时与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其出线端同时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其控制端与第一交替PWM控制输入端A相连;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接线端、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一接线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一接线端相连;所述的电流传感器SN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三开关器件Q3的第二接线端、第四开关器件Q4的第二接线端、第七开关器件Q7的第二接线端和第八开关器件Q8的第二接线端相连;电流传感器SN的第二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接线端相连,同时与充电电池的正极BTT+相连;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接线端相连,同时与电压检测端U相连,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电压;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与第二交流输入端相连和第二开关器件Q2的进线端相连;所述的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开关器件Q2出线端同时与第二电感L2第一接线端相连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控制端与第二交替PWM波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三电容C3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接线端、第八开关器件Q8第一接线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正极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阴极和第七开关器件Q7第一接线端相连;所述的第六开关器件Q6的第一接线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和第四电容C4的负极相连,其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第五开关器件Q5的第二接线端、第二电阻R2第二接线端、充电电池负极BTT‑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达葛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特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