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才丰专利>正文

妇科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7721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科给药器,其包括:前端面上开有进出药孔的推药管,其前端外侧壁固定有第一O型圈;套置在推药管外的外套管,其前端部内侧固定有第二O型圈;套置于推药管外的布药管,其后端与外套管密封连接;底部及侧壁有给药孔;布药管前端的内管壁上开有连通槽,当推药管前端与限位凸起抵顶时,第一O型圈前后的夹层空间被连通。其采用多孔排药,给药均匀,作用面大,避免了药物的局部累积,确保药物快速及时的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效率和治疗效果;布药管一次性使用,安全卫生,推药管与外套管便于清洗而循环使用,降低妇科疾病的治疗成本;其可避免药物过度残留,减少药物浪费,其操作连贯顺手,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妇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妇科临床上,阴道用药是治疗阴道炎症最为常用与有效的手段,其是借助给药装置将外用药物直接送入病灶部位,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适用于药液、凝胶及膏体等类型的妇科外用药的给药装置,一般由布药管、活塞及推杆构成,这种结构的给药器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其大都是通过前端的一个出液孔排药,虽然可将药物送达阴道深处,但容易在局部累积,药物分布不均匀,不能快速有效的作用于大面积病灶部位,进而降低了药物利用率及治疗效果;其多为一次性使用,虽然安全卫生,但用完即丢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公开号为CN 203029814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妇科给药器,其由外壳、活塞及推杆构成,其中外壳采用了两段式结构,前段为贮药筒,后段为注射管,贮药筒上均匀的开有给药孔,其相比以往给药器而言,其采用了多孔结构,给药面大。但是其存在的不足是:首先,当活塞在贮药筒中前进时,药物仅能从位于活塞前侧的给药孔中排出,从而造成给药前多后少,仍不能避免药物在局部累积而不能充分发挥药效的不足;其次,由于药物需预先贮存于贮药筒中,而贮药筒的侧壁均布有多个给药孔,液态的药物很容易在给药操作之前而泄漏至外界,造成药物浪费。公开号为CN 2020113482 U的技术公开了另一种妇科给药器,其由活塞、芯杆、管体及布药管构成,布药管连接于管体上,其尾端封闭,侧壁开有多个给药孔,其采用上述结构之后,相比以往给药器而言,其给药范围更广。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布药管通过管体与活塞提供的气压将药物通过给药孔排出,首先,由于布药管采用多孔结构,不能保证药物均匀的从给药孔中排出,难以实现给药均匀的预期目的;其次,活塞与管体为布药管提供的气压容易提前从某些给药孔中泻出,而导致剩余的药物无法从布药管中顺利排出,最终造成部分药物残留于布药管中得不到利用,造成药物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卫生,使用成本低,给药均匀,药物残留少,有利于药物及时充分的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物利用率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浪费的妇科给药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给药器,其包括:推药管,其由管体、活塞及推杆构成一注射器结构,其前端面上开有进出药孔,其前端部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 O型圈;外套管,其套置在推药管外,两者同轴且可轴向相对移动,其前端部内侧固定有与推药管滑动密封配合的第二 O型圈;布药管,其前端设有底部,其套置于推药管的中前部且两者同轴,后端与外套管前端密封连接;其底部及侧壁均布有给药孔,底部内侧设有确保推药管前端与其保持间隙的限位凸起;布药管内壁与第一 O型圈滑动密封配合,布药管与推药管之间的夹层被第一 O型圈分隔为两部分,第一 O型圈前侧的夹层部分称为第一给药通道,后侧的夹层部分称为第二给药通道;布药管前端的内管壁上开有若干连通槽,当推药管前端与限位凸起抵顶时,第一给药通道与第二给药通道经连通槽连通。所述的布药管为一次性使用,为满足不同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的需求,本妇科给药器配备的布药管具有按长度划分的多种规格。本妇科给药器的工作原理为:预先将液体、凝胶或膏状的妇科外用药吸入推药管中;将布药管从推药管前端套置在推药管外,且将布药管尾端与外套管严密组合连接,调节布药管与推药管的轴向相对位置,使推药管前端与布药管底部内侧的限位凸起抵顶,此时第一给药通道与第二给药通道经连通槽连通,第一给药通道与推药管前端的进出药孔相通;手持外套管或推药管后部将布药管送入患者阴道内,待到达预期位置后,缓慢推动推药管内的推杆,推药管内的药物经进出药孔排出,而进入第一给药通道与第二给药通道,最终经布药管上均布的给药孔均匀喷涂于阴道壁上;当推药管内的药物排净后,使布药管继续留置在阴道内,由于在前步操作时,第一给药通道的容积很小,其内部残留的药物可忽略不计,故手持推药管尾端使其向后移动,将第二给药通道内的药物经给药孔排出,即达到将本妇科给药器内部的药物几乎完全排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残留;最后将布药管从阴道中取出,即完成了整个给药操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采用多孔排药,给药均匀,作用面大,避免了药物的局部累积,确保药物快速及时的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效率和治疗效果;由于在给药过程中,仅布药管直接与患处接触,故其为一次性使用,安全卫生,而推药管与外套管并不直接与患处接触,加之两者结构都足够简单而便于清洗,经彻底清洗处理便可循环使用,由此降低妇科疾病的治疗成本;其结构设计较为科学,推杆向前移动时可将推药管内的药物完全排出,推药管向后移动时,可将夹层内几乎全部的药物排出,进而避免了妇科给药器内部药物的过度残留,减少药物浪费,且上述操作连贯顺手,简单易行,患者自行即可使用;布药管具有多种长度不同的规格,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妇科给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推药管与外套管组合示意图。图3为推药管与布药管组合剖视图。图4为外套管与布药管组合剖视图。图5为推药管中药物排出示意图。图6为推药管与布药管夹层空间内药物排出示意图。图7为推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推药管与布药管组合剖视图。图8为推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推药管中药物排出示意图。图9为推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推药管与布药管夹层空间内药物排出示意图。图10为药物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布药管,101、底部,102、限位凸起,103、给药孔,104、连通槽,2、外套管,201、第二 O型圈,202、柄管,203、防滑纹,3、推药管,301、第一 O型圈,302、管体,303、推杆,304、进出药孔,305、活塞,306、限位挡盘,307、进气槽,308、推顶弹簧,309、安装杆,4、第一给药通道,5、第二给药通道,601、盖体,602、旋转板,603、顶部,604、出药嘴,605、凹坑,606、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妇科给药器,其主要由推药管3、外套管2及布药管I三大部分构成。参看图2、3所示,所述的推药管3由管体302、位于管体302内的活塞305及连接于活塞305后侧的推杆303而构成一注射器结构,推药管3的前端面开有进出药孔304,推药管3的前端部外侧壁固定有第一 O型圈301 ;由于推药管3采用了上述结构,当利用推杆303拉动活塞305向后移动时,即可将液体、凝胶或膏体状等药物经进出药孔304吸入推药管3内,反之即可将推药管3内部的药物经进出药孔304排出;所述的第一 O型圈301与推药管3可采用多种固定方式,比如,可将两者利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固定,也可在推药管3的前端预开一圈环形的安装槽,使第一 O型圈301的内圆部分嵌入安装槽内,由此将两者固定连接。[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妇科给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妇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推药管,其由管体、活塞及推杆构成一注射器结构,其前端面上开有进出药孔,其前端部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O型圈;外套管,其套置在推药管外,两者同轴且可轴向相对移动,其前端部内侧固定有与推药管滑动密封配合的第二O型圈;布药管,其前端设有底部,其套置于推药管的中前部且两者同轴,后端与外套管前端密封连接;其底部及侧壁均布有给药孔,底部内侧设有确保推药管前端与其保持间隙的限位凸起;布药管内壁与第一O型圈滑动密封配合,布药管与推药管之间的夹层被第一O型圈分隔为两部分,第一O型圈前侧的夹层部分称为第一给药通道,后侧的夹层部分称为第二给药通道;布药管前端的内管壁上开有若干连通槽,当推药管前端与限位凸起抵顶时,第一给药通道与第二给药通道经连通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丰
申请(专利权)人:王才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