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体及出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563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体,由进水接头、插片和封水壳组成。所述的进水接头的端面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接头出水口;所述的插片中部具有一隔板,沿隔板两侧分别向外形成若干凸状物;在隔板的顶部设有一挡板,该挡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与接头出水口对接的入水口,在插片的中段及中段以上区域形成分水部,在其底部形成水流汇集部且在水流汇集的底部设有插片出水口。所述的封水壳将插片套置其内。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插片入水口进入的水流经挡水块、分流柱、八字形分水柱及三角分水块逐级阻拦后被分流成两股水流,该两股水流在插片的水流汇集部汇集后形成涡流,产生颗粒状水花,再从插片出水口喷出兼具颗粒水与其他不同出水功能的出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淋浴设备,尤指一种能产生颗粒水花的出水体及出水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传统的颗粒水花洒(参见ZL200420047119.6)主要由本体la、止位盘2a、固定圈3a和密封圈4a组成,止位盘2a和固定圈3a依序安装在本体Ia的出水口上,各构件之间具有密封圈4a,止位盘2a对应本体Ia的出水口具有内凹弧面21a,此内凹弧面21a靠近中心的位置开设一个出水通孔22a,固定圈3a对应内凹弧面21a形成挡板31a,挡板31a在偏离中心的位置开设至少2个以上(包括2个)的喷水口 32a,挡板31a与内凹弧面21a 二者之间形成可产生颗粒水花的水流反弹区A,水流经出水通孔22a经喷水口 32a在水流反弹区A相互碰撞,形成颗粒水花,但该种颗粒水花洒的出水体一般呈筒状,体积较大,一般只能作为单一颗粒出水体使用,无法在同一出水面盖汇集多个颗粒水的出水体,或是与其他不同功能的花洒水进行整合,形成一兼具颗粒水与其他不同出水功能的出水体。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单元出水体的体积小,适用于单个或多个布置于同一花洒或喷头上的颗粒出水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出水体,由插片和封水壳组成;所述的插片中部具有一隔板,沿隔板两侧分别向外形成围挡部及分水部,该围挡部上、下端开口 ;在隔板的顶部设有一挡板,该挡板上位于隔板的两侧至少设有两个入水口 ;在插片的中段及中段以上区域,且位于围挡部的内侧形成分水部,在围挡部的底部形成水流汇集部且在水流汇集的底部设有插片出水口 ;所述的封水壳为上、下端开口的壳体,并将插片套置其内。进一步,所述的分水部由挡水块、分流柱、八字形分水柱及三角分水块构成,所述的挡水块、分流柱、八字形分水柱及三角分水块分别为自插片隔板两侧分别垂直向外延伸的凸状物,插片隔板两侧的凸状物相互镜像;所述的挡水块分别位于入水口的下方,在两个挡水块之间设有若干分流柱,在分流柱的下方设有八字形分水柱,在八字形分水柱的中部设有一三角形分水块,该三角形分水块位于插片出水口的正上方。进一步,所述的水流汇集部由两个相对而设的三角形凹槽构成,该两个三角形凹槽分别位于插片出水口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的插片出水口呈燕尾状。进一步,所述的隔板自入水口至插片出水口的厚度渐缩,隔板两侧端面之间的夹角 α 为 0.5° —1.5°。进一步,所述的隔板上两侧围挡部的厚度自入水口至插片出水口渐缩,该隔板两侧围挡部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0.5° —1.5°。进一步,所述的封水壳与隔板围挡部相对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自入水口至插片出水口渐缩,该封水壳两内侧壁之间的的夹角丫为0.5° -1.5°。进一步,所述的封水壳下端的开口呈渐开状。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出水设备,该出水设备至少包含前述一个或多个的出水体构成的出水单元。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插片的分水部由挡水块、分流柱、八字形分水柱及三角分水块构成,从插片入水口进入的水流经挡水块、分流柱、八字形分水柱及三角分水块逐级阻拦后被分流成两股水流,该两股水流在插片的水流汇集部汇集后形成涡流,产生颗粒状水花,再从插片出水口喷出兼具颗粒水与其他不同出水功能的出水体。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封水壳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封水壳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插片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插片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作为多个淋浴设备出水体单元的示意图;图8是习用的颗粒水花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出水体100,由插片2和封水壳3组成。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插片2中部具有一隔板21,沿隔板21两侧分别向外形成围挡部26及分水部23 ;在隔板21的顶部设有一挡板22,该挡板22上设有二个入水口 221,上述二个入水口 221与进水接头I端面上的二个接头出水口 11相对接;在插片2的中段及中段以上区域,且位于围挡部26的内侧形成分水部23,在其底部形成水流汇集部24且在水流汇集的底部设有燕尾状的插片出水口 25,该水流汇集部24由两个相对而设的三角形凹槽241构成,该两个三角形凹槽241分别位于插片出水口 25的两侧,能够产生颗粒状水花;同时所述的隔板21自入水口 221至插片出水口 25的厚度渐缩,使隔板21两侧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0.5° —1.5° ;且隔板21上两侧围挡部26的厚度自入水口 221至插片出水口 25渐缩,该隔板21两侧围挡部26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0.5° —1.5°。所述的分水部23由挡水块231、分流柱232、八字形分水柱233及三角分水块234构成。所述的挡水块231、分流柱232、八字形分水柱233及三角分水块234分别为自插片隔板21两侧分别垂直向外延伸的凸状物,插片2隔板21两侧的挡水块231、分流柱232、八字形分水柱233及三角分水块234相互镜像。所述的挡水块231分别位于入水口 221的下方,在两个挡水块231之间设有若干分流柱232,在分流柱232的下方设有八字形分水柱233,在八字形分水柱233的中部设有一三角形分水块234,该三角形分水块234位于插片出水口 25的正上方。所述的水流汇集部24由两个相对而设的三角形凹槽241构成,该两个三角形凹槽241分别位于插片出水口 25的两侧。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插片2套置在封水壳3,封水壳3内侧壁31 (如图3、图4所示)与隔板21两侧的围挡部26相互抵靠,同时所述的封水壳3与隔板21的围挡部26相对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自入水口 221至插片出水口 25渐缩,该封水壳3两内侧壁31之间的的夹角丫为0.5° -1.5°,使得插片2在隔板21两侧分别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的水流通道;同时封水壳3下端的开口 32呈渐开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隔板21的厚度、围挡部26的厚度及封水壳3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均自入水口 221至出水口 25渐缩,有利于水的汇集及相互产生碰撞。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流经进水接头I的二个接头出水口 11分别穿过插片2的入水口 221进入插片2与封水壳3构成的封闭空间内,水流经挡水块231、分流柱232、八字形分水柱233及三角分水块234逐级阻拦后被分流成两股水流,该两股水流在插片2的水流汇集部24汇集后形成涡流,产生能够产生颗粒状水花的水流反弹区,再从插片出水口 25喷出兼具颗粒水与其他不同出水功能的出水体。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由插片2和封水壳3构成的出水体100可以作为单一的淋浴装置,如图1所示,或者可以多个组合一起装在花洒或喷头上,如图7所示。总之,上述实施例和图示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插片的个数可据需要而定,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和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主权项】1.一种出水体,其特征在于:由插片和封水壳组成; 所述的插片中部具有一隔板,沿隔板两侧分别向外形成围挡部及分水部,该围挡部上、下端开口 ;在隔板的顶部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水体,其特征在于:由插片和封水壳组成;所述的插片中部具有一隔板,沿隔板两侧分别向外形成围挡部及分水部,该围挡部上、下端开口;在隔板的顶部设有一挡板,该挡板上位于隔板的两侧至少设有两个入水口;在插片的中段及中段以上区域,且位于围挡部的内侧形成分水部,在围挡部的底部形成水流汇集部且在水流汇集的底部设有插片出水口;所述的封水壳为上、下端开口的壳体,并将插片套置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锋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拓邦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