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没有焊接,避免了焊接变形的情况,抑制了由于径向跳动引起的偏摆和径向位移,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环境安全,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益,无额外的配合公差,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设备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辊。
技术介绍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种类多,数量大,托辊的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虽然托辊在带式输送机中是一个较小部件,结构并不复杂,但制造出高质量的托辊并非易事,现有技术中托辊组装尤其是安装轴承座时需要焊接,造成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焊接过程中容易变形,导致使用过程中公差较大,径向跳动大,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及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没有焊接,避免了焊接变形的情况,抑制了由于径向跳动引起的偏摆和径向位移,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无焊接便捷托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轴上开设有轴承止挡槽,所述轴承止挡槽套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内端的轴承止挡圈。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轴承座的内端设有向外周侧弯曲的翻边。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的外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平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托辊进行组装时,先将所述辊筒进行预热,然后利用工装进行弯曲,利用模具成型,制得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成型后再加工所述轴承止挡台肩,接着将所述辊轴和所述轴承用自动压装设备压入到所述辊筒内部,所述轴承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所述轴承压圈压紧在所述轴承的外端,最后装入所述密封圈,完成托辊的组装。本技术没有焊接,避免了焊接变形的情况,抑制了由于径向跳动引起的偏摆和径向位移,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环境安全,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益,无额外的配合公差,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辊筒;2_轴承座连接部;3_轴承座;4-轴承;5_辊轴;6_轴承压圈;7-密封圈;8_轴承止挡圈;9_轴承止挡台肩;10-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I,所述辊筒I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2,所述轴承座连接部2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I内部的轴承座3,所述辊筒1、所述轴承座连接部2和所述轴承座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9,所述轴承止挡台肩9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9上的轴承4,所述轴承4内套设有辊轴5,所述辊轴5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4外端的轴承压圈6,所述辊轴5与所述轴承座3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4外端的密封圈7。托辊进行组装时,先将所述辊筒I进行预热,然后利用工装进行弯曲,利用模具成型,制得所述轴承座连接部2和所述轴承座3,成型后再加工所述轴承止挡台肩9,接着将所述辊轴5和所述轴承4用自动压装设备压入到所述辊筒I内部,所述轴承4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9上,所述轴承压圈6压紧在所述轴承4的外端,最后装入所述密封圈7,完成托辊的组装。本实施例没有焊接,避免了焊接变形的情况,抑制了由于径向跳动引起的偏摆和径向位移,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环境安全,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益,无额外的配合公差,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保证了产品质量。所述辊轴5上开设有轴承止挡槽,所述轴承止挡槽套设有位于所述轴承4内端的轴承止挡圈8。所述轴承止挡圈8和所述轴承止挡台肩9共同在所述轴承4内端,对所述轴承4起到止挡定位的作用,确保所述轴承4的稳定。所述轴承座3的内端设有向外周侧弯曲的翻边10,所述翻边10能够有效防止在组装过程中刮擦所述辊轴5,所述密封圈7的外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部2平齐,上述结构确保良好的密封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焊接便捷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上开设有轴承止挡槽,所述轴承止挡槽套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内端的轴承止挡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焊接便捷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内端设有向外周侧弯曲的翻边。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无焊接便捷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平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本技术没有焊接,避免了焊接变形的情况,抑制了由于径向跳动引起的偏摆和径向位移,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环境安全,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益,无额外的配合公差,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保证了产品质量。【IPC分类】B65G39/09【公开号】CN204675285【申请号】CN201520289156【专利技术人】董世军, 董小龙, 李高民 【申请人】董世军【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5月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焊接便捷托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连接有向内侧弯曲的轴承座连接部,所述轴承座连接部连接有位于所述辊筒内部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所述轴承座连接部和所述轴承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止挡台肩,所述轴承止挡台肩对应连接有抵靠在所述轴承止挡台肩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轴承压圈,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位于所述轴承外端的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军,董小龙,李高民,
申请(专利权)人:董世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