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338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8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器、膨胀机、凝汽器、工质泵,工质泵的出口连通蒸发器入口;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高压泵、能量回收器、再热器、反渗透膜,反渗透膜产生的淡水进入淡水箱储存、浓盐水排至浓盐水箱;所述余热供热管道通过一分支管路与再热器的余热管道相连通,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所述蒸发器、凝汽器和再热器为对流换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工业余热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的动力,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回收;同时将原料海水预热至反渗透膜最佳温度,使得反渗透膜始终在最佳温度下运行,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属于工业节能领域。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21世纪以来,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局部地区缺水解决方案有远程调水、地下取水、建造水库等,但是长期使用造成了水资源枯竭、浪费土地、地面下沉和破坏生态等众多弊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淡水危机,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解决缺水的最佳方案。海水淡化不仅可以增加淡水总量,而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具有无需加热、能耗少、运行过程连续稳定、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推广。反渗透淡化技术是利用高压泵将原料海水加压,使其压力达到所需的操作压力,然后使加压后的原料海水流入反渗透膜压力容器中进行分离,透过反渗透膜的部分成为淡水,未透过反渗透膜的浓盐水则带着高压排出。近年来,反渗透膜技术、海水的预处理技术、高压浓盐水的回收技术等相关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但是反渗透膜的寿命和高压泵的能耗仍然制约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进一步推广。反渗透膜为半透膜,价格不菲、寿命不长,每年约有50%的衰减;而且由于反渗透膜的阻力大,因此运行中需要使用高压泵持续提供动力。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类、硬度很高,有可能会造成输送管道的结垢,而且海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微生物细菌等都会对反渗透膜的过滤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海水进行预处理得到原料海水,才能进行反渗透过滤。目前较为先进的预处理方法是微滤和纳滤等膜技术,能够将海水中的胶体颗粒和细菌数量减少几个数量级,并脱除海水硬度和总溶解固体;从而避免各种杂质堵塞反渗透膜和管道,提高了海水反渗透的操作压力和过滤速度。反渗透膜组件的操作压力一般为5.0~6.9MPa,从膜组件中排出的浓盐水的压力也高达4.8~6.7MPa,这部分压力能量具有巨大的回收潜力和经济意义。能量回收器主要有两种结构:涡轮透平式和压力交换器。早期使用的透平式能量回收器利用压力较高的浓盐水转动涡轮,再通过传动装置将其能量输送至原料海水,能量回收效率为50%~80%。近年获得推广的压力交换器是利用旋转部件和高压浓盐水直接接触,直接将压力由浓盐水传导给原料海水,能量回收率高达90%以上,且吨水的能量消耗仅为2.6kWh。能量回收器能够将高压浓盐水中的压力得到回收,从而大幅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目前,世界各国的余热资源量大面广,涉及到多个工业领域,例如工业废气预热、烟气余热、乏气余热等等。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总量高达8亿吨标煤,占我国总能耗约30%。这些余热资源无法回收利用而白白浪费,非常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对工业余热进行了有效回收利用,并进一步降低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能耗和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余热供热管道和原料海水供水管道,还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与余热供热管道连通的蒸发器、与蒸发器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膨胀机、与膨胀机出口相连通的凝汽器、与凝汽器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工质泵,工质泵的出口连通蒸发器的有机工质管道入口;所述蒸发器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余热管道,所述凝汽器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原料海水管道;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与凝汽器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相连通的高压泵,高压泵的原料海水出口依次与能量回收器的原料海水管道、再热器的原料海水管道相连通,再热器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连接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的淡水出口连接淡水箱,反渗透膜的浓盐水出口连接能量回收器浓盐水管道的入口,能量回收器浓盐水管道的出口连接浓盐水箱;所述余热供热管道还通过一分支管路与再热器的余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余热流量的电动调节阀。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余热管道连通至余热排放管道A,再热器的余热管道连通至余热排放管道B。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蒸发器、凝汽器和再热器均为对流换热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能量回收器为压力交换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能量回收器为能量回收率大于80%、盐排除率大于95%的压力交换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以工业余热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的动力,海水淡化过程能耗少、操作方便、产水量高,淡化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工业化推广。本技术将工业余热转化为机械能、来作为反渗透系统的动力,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回收;同时,本技术使用工业余热对原料海水进行预热,实现了工业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并进一步降低了反渗透系统的能耗。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产生的动力直接作为反渗透系统高压泵的驱动动力使用,反渗透系统对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起到稳定的作用,这两个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增益,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工业余热的热量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中被低沸点有机工质所吸收,有机工质转化为蒸汽进入膨胀机膨胀做功,从而通过拖动高压泵来驱动反渗透系统生产淡水。本技术装置能够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驱动海水通过反渗透膜生产淡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工业余热的有效再利用,有效降低了海水淡化过程的能耗。本技术通过凝汽器和再热器对原料海水进行两步预热,预热后进入反渗透膜的海水温度达到38℃~45℃。适当提高原料海水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海水的黏度,提高反渗透膜的通透性,不仅能提高反渗透产水速度,而且对反渗透膜的寿命也非常有益。对于常规反渗透膜,原料海水温度高于20℃情况下,每升高1℃,透水量可以增加2%~3%,有效提高了海水过滤效果。本技术克服了传统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中进水温度不可调的缺点,保证了反渗透膜一直处于最佳进水温度下工作,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都明显提高,并大大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生产成本。本技术还通过能量回收器对反渗透后的浓盐水进行压力回收,使用浓盐水的压力实现对原料海水的二次加压,对能量进行了有效回收利用,并进一步降低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其中,1、余热供热管道,2、余热排放管道A,3、蒸发器,4、膨胀机,5、凝汽器,6、工质泵,7、原料海水供水管道,8、高压泵,9、能量回收器,10、再热器,11、反渗透膜,12、淡水箱,13、浓盐水箱,14、电动调节阀,15、余热排放管道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余热供热管道(1)和原料海水供水管道(7),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与余热供热管道(1)连通的蒸发器(3)、与蒸发器(3)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膨胀机(4)、与膨胀机(4)出口相连通的凝汽器(5)、与凝汽器(5)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工质泵(6),工质泵(6)的出口连通蒸发器(3)的有机工质管道入口;所述蒸发器(3)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余热管道,所述凝汽器(5)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原料海水管道;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与凝汽器(5)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相连通的高压泵(8),高压泵(8)的原料海水出口依次与能量回收器(9)的原料海水管道、再热器(10)的原料海水管道相连通,再热器(10)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连接反渗透膜(11);反渗透膜(11)的淡水出口连接淡水箱(12),反渗透膜(11)的浓盐水出口连接能量回收器(9)浓盐水管道的入口,能量回收器(9)浓盐水管道的出口连接浓盐水箱(13);所述余热供热管道(1)还通过一分支管路与再热器(10)的余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余热流量的电动调节阀(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余热供热管道(1)和原料海水供水管道(7),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与余热供热管道(1)连通的蒸发器(3)、与蒸发器(3)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膨胀机(4)、与膨胀机(4)出口相连通的凝汽器(5)、与凝汽器(5)的有机工质管道出口相连通的工质泵(6),工质泵(6)的出口连通蒸发器(3)的有机工质管道入口;所述蒸发器(3)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余热管道,所述凝汽器(5)还设置有用于与有机工质换热的原料海水管道;
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与凝汽器(5)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相连通的高压泵(8),高压泵(8)的原料海水出口依次与能量回收器(9)的原料海水管道、再热器(10)的原料海水管道相连通,再热器(10)的原料海水管道出口连接反渗透膜(11);反渗透膜(11)的淡水出口连接淡水箱(12),反渗透膜(11)的浓盐水出口连接能量回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学旺李占岭赵晓利李江波董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