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和脚部固定架,腿部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自锁型气缸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脚部固定架上,腿部固定架设置有粘扣层和腿部粘扣带,腿部固定架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按摩层A连接有电机A,脚部固定架设置有按摩层B,按摩层B连接有电机B,脚部固定架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和软护层B,软护层设置有粘扣层和脚部粘扣带,软护层内部设置有水袋,水袋内腔设置有加热装置,腿部固定架上设置有4个分别控制自锁型气缸弹簧、电机A、电机B和加热装置的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功能全面、使用方法简单、舒适便捷、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当脚部肌肉出现拉伤时,有时候长时间不能自行恢复,这时需要对脚部肌肉进行恢复和训练,现有的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且使用不方便,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开发一种多功能、使用方法简单、舒适便捷、成本低廉的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使用方法简单、舒适便捷、成本低廉的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所述的腿部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A,所述的控制开关A设置在腿部固定架左部的顶端,腿部固定架左侧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腿部粘扣带,所述的腿部粘扣带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侧,腿部固定架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所述的按摩层A连接有电机A,所述的电机A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B,所述的控制开关B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左端上部,腿部固定架下端通过合页连接有脚部固定架,所述的脚部固定架与自锁型气缸弹簧连接,脚部固定架设置有按摩层B,所述的按摩层B连接有电机B,所述的电机B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C,所述的控制开关C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端上部,脚部固定架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和软护层B,所述的软护层A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脚部粘扣带,所述的脚部粘扣带设置在软护层B的右侧面上,软护层内部设置有水袋,所述的水袋内腔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D,所述的控制开关D设置在腿部固定架右部的顶端。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的数量为2个。所述的腿部粘扣带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所述的脚部粘扣带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所述的按摩层A与人体腿部的穴位相配合。所述的按摩层B与人体脚部的穴位相配合。所述的电机A与电机B为相同的微型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通过控制开关A控制气缸弹簧的伸缩,可以实现脚部固定架的上下移动,从而可实现肌肉拉伤后脚部的恢复和训练,打开控制开关B可以实现对腿部的按摩,打开控制开关C可以实现对脚底的按摩,当脚扭伤后脚部出现淤青时,可以打开控制开关D对软护层内部水袋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软护层对脚部的热敷,有利于消除脚部淤青,腿部固定架和软护层上设置的粘扣层和粘扣带,可以方便地对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按摩层A和按摩层B分别与人体腿部和脚部的穴位相配合,可以对人腿部和脚部进行更好的按摩,本技术具有功能全面、使用方法简单、舒适便捷、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的局部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使用新型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的软护层的剖面图。图中:1、腿部固定架 2、自锁型气缸弹簧 3、控制开关A 4、粘扣层 5、腿部粘扣带 6、按摩层A 7、电机A 8、控制开关B 9、脚部固定架 10、按摩层B 11、电机B 12、控制开关C 13、软护层A 14、软护层B 15、脚部粘扣带 16、水袋 17、加热装置 18、控制开关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1,所述的腿部固定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2,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2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A3,所述的控制开关A3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左部的顶端,腿部固定架1左侧设置有粘扣层4,所述的粘扣层4连接有腿部粘扣带5,所述的腿部粘扣带5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右侧,腿部固定架1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6,所述的按摩层A6连接有电机A7,所述的电机A7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B8,所述的控制开关B8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左端上部,腿部固定架1下端通过合页连接有脚部固定架9,所述的脚部固定架9与自锁型气缸弹簧连接2,脚部固定架9设置有按摩层B10,所述的按摩层B10连接有电机B11,所述的电机B11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C12,所述的控制开关C12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右端上部,脚部固定架9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13和软护层B14,所述的软护层A13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粘扣层4,所述的粘扣层4连接有脚部粘扣带15,所述的脚部粘扣带15设置在软护层B14的右侧面上,软护层内部设置有水袋16,所述的水袋16内腔设置有加热装置17,所述的加热装置17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D18,所述的控制开关D18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右部的顶端。本技术可通过控制开关A控制气缸弹簧的伸缩,可以实现脚部固定架的上下移动,从而可实现肌肉拉伤后脚部的恢复和训练,打开控制开关B可以实现对腿部的按摩,打开控制开关C可以实现对脚底的按摩,当脚扭伤后脚部出现淤青时,可以打开控制开关D对软护层内部水袋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软护层对脚部的热敷,有利于消除脚部淤青,腿部固定架和软护层上设置的粘扣层和粘扣带,可以方便地对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按摩层A和按摩层B分别与人体腿部和脚部的穴位相配合,可以对人腿部和脚部进行更好的按摩,本技术具有功能全面、使用方法简单、舒适便捷、成本低廉的优点。实施例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1,所述的腿部固定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2,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2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A3,所述的控制开关A3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左部的顶端,腿部固定架1左侧设置有粘扣层4,所述的粘扣层4连接有腿部粘扣带5,所述的腿部粘扣带5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右侧,腿部固定架1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6,所述的按摩层A6连接有电机A7,所述的电机A7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B8,所述的控制开关B8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左端上部,腿部固定架1下端通过合页连接有脚部固定架9,所述的脚部固定架9与自锁型气缸弹簧连接2,脚部固定架9设置有按摩层B10,所述的按摩层B10连接有电机B11,所述的电机B11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C12,所述的控制开关C12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的右端上部,脚部固定架9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13和软护层B14,所述的软护层A13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粘扣层4,所述的粘扣层4连接有脚部粘扣带15,所述的脚部粘扣带15设置在软护层B14的右侧面上,软护层内部设置有水袋16,所述的水袋16内腔设置有加热装置17,所述的加热装置17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D18,所述的控制开关D18设置在腿部固定架1右部的顶端,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2的数量为2个,所述的腿部粘扣带5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所述的脚部粘扣带15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所述的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腿部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A,所述的控制开关A设置在腿部固定架左部的顶端,腿部固定架左侧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腿部粘扣带,所述的腿部粘扣带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侧,腿部固定架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所述的按摩层A连接有电机A,所述的电机A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B,所述的控制开关B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左端上部,腿部固定架下端通过合页连接有脚部固定架,所述的脚部固定架与自锁型气缸弹簧连接,脚部固定架设置有按摩层B,所述的按摩层B连接有电机B,所述的电机B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C,所述的控制开关C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端上部,脚部固定架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和软护层B,所述的软护层A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脚部粘扣带,所述的脚部粘扣带设置在软护层B的右侧面上,软护层内部设置有水袋,所述的水袋内腔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D,所述的控制开关D设置在腿部固定架右部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部肌肉拉伤恢复和训练装置,它包括腿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腿部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型气缸弹簧,所述的自锁型气缸弹簧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A,所述的控制开关A设置在腿部固定架左部的顶端,腿部固定架左侧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腿部粘扣带,所述的腿部粘扣带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侧,腿部固定架内侧面上端设置有按摩层A,所述的按摩层A连接有电机A,所述的电机A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B,所述的控制开关B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左端上部,腿部固定架下端通过合页连接有脚部固定架,所述的脚部固定架与自锁型气缸弹簧连接,脚部固定架设置有按摩层B,所述的按摩层B连接有电机B,所述的电机B通过电缆线连接有控制开关C,所述的控制开关C设置在腿部固定架的右端上部,脚部固定架左右两侧面上端分别设置有软护层A和软护层B,所述的软护层A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粘扣层,所述的粘扣层连接有脚部粘扣带,所述的脚部粘扣带设置在软护层B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润东,杨洁,祝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