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接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110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拼接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滚珠,所述轴承外圈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所述轴承外圈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若干第一凹槽,所述轴承内圈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所述轴承内圈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凸起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多个轴承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能够前后拼接起来形成新规格的轴承,使得一个轴承能实现其倍数上的参数更改,降低轴承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轴承
,具体是一种可拼接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一般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滚轴或滚轴以及保持架,轴承的大小均是固定的,因此一般一定工况下适用一种轴承,该轴承需要单独生产加工,因此轴承型号众多,因此生产成本高,对每个型号的轴承都要开模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拼接轴承,这种轴承能够通过拼接实现轴承宽度和承载力的改变,从而使得一个轴承能实现其倍数上的参数更改,降低轴承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可拼接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滚珠,所述轴承外圈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所述轴承外圈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若干第一凹槽,所述轴承内圈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所述轴承内圈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凸起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多个轴承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能够前后拼接起来形成新规格的轴承,使得一个轴承能实现其倍数上的参数更改,降低轴承制造成本。若干所述第一凸起宽度由所述轴承外圈向外逐渐加宽,且若干所述第一凸起朝向相同,若干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形状相同。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凸起和与第一凹槽配合后轴向不会分离,从而提高轴承拼接后的稳定性。若干所述第二凸起宽度由所述轴承外圈向外逐渐加宽,且若干所述第二凸起朝向相同,若干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形状相同。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二凸起和与第二凹槽配合后轴向不会分离,从而提高轴承拼接后的稳定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多个轴承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能够前后拼接起来形成新规格的轴承,使得一个轴承能实现其倍数上的参数更改,降低轴承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承外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轴承内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可拼接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以及滚珠3,所述轴承外圈1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11,所述轴承外圈1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凸起11配合的若干第一凹槽12,所述轴承内圈2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21,所述轴承内圈2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凸起21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22。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多个轴承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能够前后拼接起来形成新规格的轴承,使得一个轴承能实现其倍数上的参数更改,降低轴承制造成本。若干所述第一凸起11宽度由所述轴承外圈1向外逐渐加宽,且若干所述第一凸起11朝向相同,若干所述第一凹槽12与所述第一凸起11形状相同。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凸起和与第一凹槽配合后轴向不会分离,从而提高轴承拼接后的稳定性。若干所述第二凸起21宽度由所述轴承外圈2向外逐渐加宽,且若干所述第二凸起21朝向相同,若干所述第二凹槽22与所述第二凸起21形状相同。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二凸起和与第二凹槽配合后轴向不会分离,从而提高轴承拼接后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拼接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以及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1)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11),所述轴承外圈(1)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凸起(11)配合的若干第一凹槽(12),所述轴承内圈(2)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21),所述轴承内圈(2)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凸起(21)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拼接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以及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1)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11),所述轴承外圈(1)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凸起(11)配合的若干第一凹槽(12),所述轴承内圈(2)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21),所述轴承内圈(2)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凸起(21)配合的若干第二凹槽(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拼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彭寿王彭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达奋精工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