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307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包括U型夹,该U型夹两端通过连接臂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宽度大于U型夹及连接臂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的结构相同,且正对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支板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同侧的固定支板固定连接,该固定片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固定支板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分嵌入该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确实,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压迫均匀,使用后,能够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并且不会对鼻中隔粘膜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
技术介绍
在鼻中隔软骨部分切除术、鼻中隔歪曲矫正术、歪鼻矫正术等涉及鼻中隔部手术后,为防止鼻中隔粘膜下积血积液,通常采用纱条或棉球填塞整个鼻腔,造成患者因鼻腔不通畅而感觉不适。同时,由于人体鼻腔空间呈不规则形态,纱条或棉球难以保证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均匀压迫,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也不利于术后鼻中隔软骨的塑形。为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固定装置,采用两块夹持片分别插入两侧鼻腔,两夹持片之间通过钢钉等进行连接,能够使患者术后保持鼻腔通常,并实现了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均匀压迫,也不容易脱落,但缺点是会损伤鼻中隔粘膜,引发其他并发症,并且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不会损伤鼻中隔粘膜,并且固定确实,压迫均匀,能够在术后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包括U型夹,该U型夹两端通过连接臂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宽度大于U型夹及连接臂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的结构相同,且正对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支板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同侧的固定支板固定连接,该固定片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固定支板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分嵌入该凹槽内。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利用U型夹及固定支板的自身弹力固定鼻中隔,确保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均匀压迫,固定支板的宽度大于U型夹及连接臂的宽度,安装后,固定支板不易从鼻腔中脱出,固定确实,使用后,能够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并且不会对鼻中隔粘膜造成损伤。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沿长度方向向内弯曲,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让位缺口。连接臂沿长度方向向内弯曲能够确保两块固定支板的压紧力,设置让位缺口是为了方便安装,安装后,下方的让位缺口正好与上颁骨鼻嵴部位抵接,从而限制固定支板的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为长条形薄片结构,其长度小于固定支板的长度。采用该类型的固定片,其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作为固定片的一种改进形式,所述固定片为圆形薄片结构,每一固定支板上的该固定片至少为2个,沿所述固定支板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为进一步方便制造,所述U型夹、连接臂与固定支板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采用硅胶制成,这样,能够保证固定片具有合适的压迫力度,并能够保护鼻中隔粘膜,具有良好的塑形效果。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确实,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压迫均匀,使用后,能够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并且不会对鼻中隔粘膜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包括U型夹1,该U型夹I两端通过连接臂2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3,U型夹1、连接臂2固定支板3采用具有弹性的钢板或其他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固定支板3的宽度大于U型夹I及连接臂2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3的结构相同,呈椭圆形的板状结构,且板面正对设置,两块该固定支板3上各设有一块由硅胶制成的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位于该固定支板3与另一块固定支板3相对的一侧表面,固定片4为长条形薄片结构,其长度小于固定支板3的长度。所述连接臂2沿长度方向向内弯曲,在保持两固定支板3合适间距的同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在连接臂4上下两侧边缘部分分别设有一个让位缺口 2a。结合图3可以看出,该固定片4具有弧形的凸起部分4a,所述固定支板3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4a相适配的凹槽3a,所述凸起部分4a嵌入该凹槽3a内,同时在嵌合部位还可以通过粘接使固定片4与同侧的固定支板3固定牢靠,凸起部分4a和凹槽3a的形状可以采用多种样式,以保证固定片4与固定支板3的可靠安装为准。使用时,将两固定支板3掰开一定距离,沿患者鼻孔伸入,利用两固定支板3固定鼻中隔,固定片4确保了适宜的压迫力度,便于鼻中隔软骨塑形并防止鼻中隔粘膜损伤。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U型夹1、连接臂2及固定支板3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在于,所采用的固定片4为圆形薄片结构,每一固定支板3上的该固定片4至少为2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个,沿所述固定支板3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相应地,固定支板3上的凹槽也为3个,与固定片4 一一对应,其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夹(I),该U型夹(I)两端通过连接臂(2)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3),所述固定支板(3)的宽度大于U型夹(I)及连接臂(2)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3)的结构相同,且正对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支板(3)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与同侧的固定支板(3)固定连接,该固定片(4)具有凸起部分(4a),所述固定支板(3)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4a)相适配的凹槽(3a),所述凸起部分(4a)嵌入该凹槽(3a)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沿长度方向向内弯曲,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让位缺口(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4)为长条形薄片结构,其长度小于固定支板(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4)为圆形薄片结构,每一固定支板(3)上的该固定片(4)至少为2个,沿所述固定支板(3)长度方向阵列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1)、连接臂(2)与固定支板(3) —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4)采用硅胶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包括U型夹,该U型夹两端通过连接臂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宽度大于U型夹及连接臂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的结构相同,且正对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支板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同侧的固定支板固定连接,该固定片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固定支板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分嵌入该凹槽内。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确实,对鼻中隔各部位的压迫均匀,使用后,能够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并且不会对鼻中隔粘膜造成损伤。【IPC分类】A61B17/24【公开号】CN204655043【申请号】CN201520227167【专利技术人】尹康, 姚富丽, 夏德林 【申请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创鼻中隔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夹(1),该U型夹(1)两端通过连接臂(2)各连接有一块固定支板(3),所述固定支板(3)的宽度大于U型夹(1)及连接臂(2)的宽度,两块所述固定支板(3)的结构相同,且正对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支板(3)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与同侧的固定支板(3)固定连接,该固定片(4)具有凸起部分(4a),所述固定支板(3)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部分(4a)相适配的凹槽(3a),所述凸起部分(4a)嵌入该凹槽(3a)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康姚富丽夏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