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933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包括外肋,吸板,吸口,粘附层,内侧面,外侧面,转轴和内肋,所述的外肋包围在内肋的外部;所述的吸板焊接在外肋的外部;所述的吸口设置在吸板的中部;所述的粘附层粘附在吸板的外侧;所述的内侧面设置在外肋和内肋的内部;所述的内侧面设置在外肋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肋、吸板、吸口和粘附层的设置,有利于阻挡外部空气的侵袭,还可以保护全玻幕的安全,通过抽真空使结构之间连接的更加的紧密,转轴,在锁纹和线套以及连线的设置下,使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将内肋提起,起到透气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一个门的功能,使功能性增加,还是装置之间连接的更加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装饰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幕墙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玻璃幕墙因其具有美观、自重轻、透光性好等良好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行业,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外墙面。传统玻璃幕墙多采用点支式幕墙或全玻璃幕墙,其支撑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拉索及玻璃肋作为支撑结构,并采用金属连接件或点式五金件将玻璃面板与支承结构连接成整体的幕墙形式,玻璃幕墙面板自重及风荷载均由支承结构来承担。随着建筑师的设计不断创新,各种造型的玻璃幕墙得以在建筑上实现,然而,玻璃幕墙作为一种建筑围护栏,首先应该保证它安装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为了保证安全,传统玻璃幕墙往往设计了大量的金属构件、金属连接件,影响了玻璃幕墙的通透性能,功能单一,连接的不够紧密,易透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现有的技术为中国的专利号为CN 203129386 U的玻璃幕墙支撑结构,该玻璃幕墙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建筑物墙体上的平板状的玻璃肋、一对第一夹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直条形的主支撑件,其中,所述主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玻璃面板上,且所述主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玻璃面板平行;所述玻璃肋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均夹设于所述一对第一夹板之间,且均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主支撑件嵌合,从而通过所述主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玻璃肋将所述玻璃面板固定到所述建筑物墙体上。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着功能单一,连接的不够紧密,易透风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显的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玻璃肋连接结构功能单一,连接的不够紧密,易透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包括外肋,吸板,吸口,粘附层,内侧面,外侧面,转轴和内肋,所述的外肋包围在内肋的外部;所述的吸板焊接在外肋的外部;所述的吸口设置在吸板的中部;所述的粘附层粘附在吸板的外侧;所述的内侧面设置在外肋和内肋的内部;所述的内侧面设置在外肋的内部;所述的转轴连接在外肋和内肋之间;所述的内肋通过转轴与外肋连接;所述的内侧面具体包括线圈,线转轴,锁纹和把手,所述的线圈与线转轴连接;所述的线转轴固定在锁纹之内;所述的锁纹设置在把手的上部;所述的把手焊接在线转轴之上。所述的外肋具体采用倒7字形玻璃肋,有利于更好的阻挡外部空气的侵入,还可以方便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所述的吸口具体采用半圆形吸口,有利于更好的对称的结构结合在一起,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抽真空操作。所述的粘附层具体采用厚度为50mm-100mm的粘附层,有利于更好的使两个连接结构连接的更加的紧密。所述的锁纹具体采用PE或者PVC材料的外圆柱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螺帽,有利于更好的将线转轴进行固定,方便执行进一步的功能。所述的把手具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有利于更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所述的外侧面具体包括线套,连线,固定嵌口和固定点,所述的线套设置在连线的外部;所述的连线一端与固定点连接;所述的固定嵌口设置在线套的内侧;所述的固定点设置在线套的下端。所述的线套具体采用圆筒形PVC塑料套,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伸缩,便于连线的拉伸。所述的固定嵌口具体采用5-6个圆形通孔,有利于更好的根据需要进行固定,保证使用中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外肋的设置,有利于阻挡外部空气的侵袭,还可以保护全玻幕的安全,吸板,吸口和粘附层的设置,通过抽真空使结构之间连接的更加的紧密,转轴,锁纹和线套以及连线的设置,则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一个新功能,使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将内肋提起,起到透气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一个门的功能,使功能性增加,还是装置之间连接的更加的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图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外肋,2-吸板,3-吸口,4-粘附层,5-内侧面,51-线圈,52-转轴,53-锁纹,54-把手,6-外侧面,61-线套,62-连线,63-固定嵌口,64-固定点,7-线转轴,8-内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包括外肋1,吸板2,吸口 3,粘附层4,内侧面5,外侧面6,转轴7和内肋8,所述的外肋2包围在内肋8的外部;所述的吸板2焊接在外肋I的外部;所述的吸口 3设置在吸板2的中部;所述的粘附层4粘附在吸板2的外侧;所述的内侧面5设置在外肋I和内肋8的内部;所述的内侧面5设置在外肋I的内部;所述的转轴7连接在外肋I和内肋8之间;所述的内肋8通过转轴7与外肋I连接;所述的内侧面5具体包括线圈51,线转轴52,锁纹53和把手54,所述的线圈51与线转轴52连接;所述的线转轴52固定在锁纹53之内;所述的锁纹53设置在把手54的上部;所述的把手54焊接在线转轴52之上。所述的外肋I具体采用倒7字形玻璃肋,有利于更好的阻挡外部空气的侵入,还可以方便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所述的吸口 3具体采用半圆形吸口,有利于更好的对称的结构结合在一起,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抽真空操作。所述的粘附层4具体采用厚度为50mm-100mm的粘附层,有利于更好的使两个连接结构连接的更加的紧密。所述的锁纹53具体采用PE或者PVC材料的外圆柱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螺帽,有利于更好的将线转轴进行固定,方便执行进一步的功能。所述的把手54具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有利于更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所述的外侧面6具体包括线套61,连线62,固定嵌口 63和固定点64,所述的线套61设置在连线62的外部;所述的连线62 —端与固定点64连接;所述的固定嵌口 63设置在线套61的内侧;所述的固定点64设置在线套61的下端。所述的线套61具体采用圆筒形PVC塑料套,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伸缩,便于连线的拉伸。所述的固定嵌口 63具体采用5-6个圆形通孔,有利于更好的根据需要进行固定,保证使用中的安全性。工作原理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通过内肋8将全玻璃幕进行固定,外肋I外部的吸板2之上的粘附层4之间进行粘附,在吸口 3处进行抽真空,使两个结构连接的更加的紧密,通过转动把手54使线转轴52转动,使连线62收缩,然后通过转轴7将内肋8在外肋I的支撑下下部升起,并调到一定的高度后在锁纹53进行固定的同时,固定嵌口 63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使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起到通风和门的作用。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包括外肋(I),吸板(2),吸口(3),粘附层(4),内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多功能中空全玻幕墙玻璃肋连接结构,包括外肋(1),吸板(2),吸口(3),粘附层(4),内侧面(5),外侧面(6),转轴(7)和内肋(8),所述的外肋(1)包围在内肋(8)的外部;所述的吸板(2)焊接在外肋(1)的外部;所述的吸口(3)设置在吸板(2)的中部;所述的粘附层(4)粘附在吸板(2)的外侧;所述的内侧面(5)设置在外肋(1)和内肋(8)的内部;所述的内侧面(5)设置在外肋(1)的内部;所述的转轴(7)连接在外肋(1)和内肋(8)之间;所述的内肋(8)通过转轴(7)与外肋(1)连接;所述的内侧面(5)具体包括线圈(51),线转轴(52),锁纹(53)和把手(54),所述的线圈(51)与线转轴(52)连接;所述的线转轴(52)固定在锁纹(53)之内;所述的锁纹(53)设置在把手(54)的上部;所述的把手(54)焊接在线转轴(52)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东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飞宇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