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华专利>正文

鞋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723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楦,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前底部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鞋楦底面上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前底部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垂直于鞋楦底面的同一平面上,能使得人在行走时,人体重心始终位于鞋楦底面中轴线对应的鞋底中部,从而使鞋底中轴线两侧部位受力均匀,能避免鞋底出现倾斜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鞋用的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鞋楦
技术介绍
在鞋类的设计、制作与生产中,都离不开鞋楦。鞋楦是鞋子的母体,它不仅决定着鞋子的长短肥瘦和造型,而且还决定着鞋子穿着是否合脚舒适,以及是否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或者有利于脚部的运动。然而现有的鞋楦在结构设计上还不够合理,如通过现有鞋楦制出的鞋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出现鞋底倾斜、外侧磨损严重、鞋面中部出现横向褶皱、脚趾关节部起茧等问题,使鞋的寿命缩短,外观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楦,以解决现有鞋楦不能解决行走过程中鞋底倾斜、鞋面中部出现横向褶皱、脚趾关节不起茧的问题。本技术鞋楦,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所述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中心A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三支撑部的支撑中心C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2,H2-H1 =1.5cm0进一步,所述前底部沿其中轴线方向的长度为5?7cm。进一步,所述前底部和后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所述前底部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中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所述后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且前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后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鞋楦,由于鞋楦底面上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前底部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垂直于鞋楦底面的同一平面上,能使得人在行走时,人体重心始终位于鞋楦底面中轴线对应的鞋底中部,从而使鞋底中轴线两侧部位受力均匀,能避免鞋底出现倾斜磨损的问题;同时行走时鞋面与脚贴合好,脚不会在鞋内前后滑动,从而能减轻鞋面的褶皱,避免鞋与脚趾关节部的摩擦起茧问题。 【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鞋楦的底面结构不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鞋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鞋楦,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1、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2、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3,所述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4、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5、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6,所述第一支撑部4、第二支撑部5和第三支撑部6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7和后底部的中轴线8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所述前底部I沿其中轴线方向的长度为5?7cm。本实施例鞋楦,由于鞋楦底面上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前底部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垂直于鞋楦底面的同一平面上,能使得人在行走时,人体重心始终位于鞋楦底面中轴线对应的鞋底中部,从而使鞋底中轴线两侧部位受力均匀,能避免鞋底出现倾斜磨损的问题;同时行走时鞋面与脚贴合好,从而能减轻鞋面的褶皱及脚趾关节部起茧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中心A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l,所述第三支撑部的支撑中心C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2,H2-H1=1.5cm,各支撑中心的相对位置与脚部支撑人体的支撑中心相同,从而能更好的保证鞋整体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倾斜,脚在鞋内不会前后左右滑动,防脚趾关节部起茧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底部I和后底部3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7和后底部的中轴线8位于同一直线上,本结构鞋楦适于制造平底鞋。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鞋楦,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1、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2、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3,所述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4、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5、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6,所述第一支撑部4、第二支撑部5和第三支撑部6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7和后底部的中轴线8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所述前底部I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中底部2与水平面的夹角Θ I为45°,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可根据具体要求使中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范围内的其他值,所述后底部3与水平面的夹角Θ2为30°,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可根据具体要求使后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范围内的其他值,且前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后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本实施例鞋楦,由于鞋楦底面上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前底部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垂直于鞋楦底面的同一平面上,能使得人在行走时,人体重心始终位于鞋楦底面中轴线对应的鞋底中部,从而使鞋底中轴线两侧部位受力均匀,能避免鞋底出现倾斜磨损的问题;同时行走时鞋面与脚贴合好,从而能减轻鞋面的褶皱及脚趾关节部起茧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中心A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l,所述第三支撑部的支撑中心C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2,H2-H1=1.5cm,各支撑中心的相对位置与脚部支撑人体的支撑中心相同,从而能更好的保证鞋整体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倾斜,脚在鞋内不会前后左右滑动,防脚趾关节部起茧效果更好。本实施例鞋楦适于制造高跟鞋、及男士内增高鞋。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所述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中心A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三支撑部的支撑中心C与所述后底部的支撑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H2,H2-H1 = 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部沿其中轴线方向的长度为5 ?7cm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部和后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部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中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所述后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且前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后底部和中底部的交接处圆滑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鞋楦,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以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楦的底面包括与脚前掌对应的前底部、与脚心对应的中底部、以及与脚后掌对应的后底部,所述前底掌上具有与大脚趾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与小脚趾根后3cm宽范围内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大脚趾根后3cm范围内对应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底部的中轴线和后底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与鞋楦底面垂直的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