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黄麻霉变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1180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2:16
一种用于防止黄麻霉变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割黄麻,将其带叶稍部与茎杆进行分离;S2将带叶稍部放于水泥地面晾晒16-18天;S3将茎杆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进晾晒7-12d,至表面呈黄绿色时,将茎杆顶部捆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23d;S4待茎杆含水量降至16-17%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注意防雨防潮,通风透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防止黄麻霉变的处理方法通过将带叶稍部与茎杆分开晾晒,晾晒后的黄麻质量较优,且在不同年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晾晒期、晾晒效果、霉变率等指标均能稳定的达到质量标准,晾晒后的黄麻具有含水量达标、成色较好、霉变率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 【
技术介绍
】 黄麻其中的纤维主要应用于纺织、包装等领域。在生产种植方面,技术相对成熟, 纤维产量一般为2800-3600kg/hm 2,纤维的晾晒过程也不存在技术难点。目前发现黄麻具有 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新用途,然而这种新用途需要以黄麻全杆(包括茎杆和叶片)为 原料,而黄麻全杆产量较高,干物质产量可达21t/hm 2,鲜茎叶产量更是达到190t/hm2,给晾 晒带来极大问题。首先,晾晒时间较长,黄麻鲜杆含水量达85-90%,外层包裹韧皮部,不利 于水分蒸发,晾晒时间需要35-45d ;其次,晾晒后期对水分敏感,受露水侵染易发黑,霉变。 【
技术实现思路
】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成本低、有效防控霉变的黄麻处 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包 括以下步骤: Sl收割黄麻,将其带叶稍部与茎杆进行分离; S2将带叶稍部放于水泥地面晾晒16-18天; S3将茎杆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7-12d,至表面呈黄绿色时,将茎杆顶部捆扎 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23d ;于此步骤中,先将茎杆晾晒7-12d的目的是为了使茎杆 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防止在捆扎晾晒时茎杆产生霉变,若过早捆扎会导致茎杆中的水分 难以快速挥发,增加后续晾晒时间,过迟容易导致接触地面的茎杆产生霉变; S4待茎杆含水量降至16-17%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注意防雨防潮,通风透 气。 特别的,所述带叶稍部指黄麻顶端小于或等于Im的多叶茎段。 特别的,所述步骤S2中带叶稍部晾晒后的含水量为13-14% 特别的,所述步骤S3中茎杆晾晒至表面呈黄绿色时,需测其含水量,待含水量约 为55% -75%进行捆扎,在捆扎前,需撕下黄麻茎杆上的韧皮,之后扎至松紧合适。 特别的,所述步骤S3中每捆根数为30-60根,捆扎根数过少会导致竖晒搭架不稳 且增加劳动力,过多会导致内部茎杆干燥困难,产生霉变。 特别的,所述步骤S3中竖立晾晒时6-12捆一起架成金字塔状,捆间留空隙,透风 抗倒;此步骤中架晒的捆数会影响后续晾晒的进行,若捆数过少会导致竖晒搭架不稳,过多 会导致内部麻杆干燥困难,产生霉变。 特别的,所述步骤S4中堆垛10天后茎杆的含水量为14-1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麻全杆晾晒方法,通过将带叶稍部与茎杆分开 晾晒,晾晒后的黄麻质量较优,且在不同年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晾晒期、晾晒效果、霉变率 等指标均能稳定的达到质量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 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湖南某地采用三种晾晒方法进行试验,每种方法供试黄麻鲜茎叶10t。结果如 下: 第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晾晒。黄麻收获后,将其带叶稍部切下,带至于水 泥地面晾晒,当时白天平均气温26°C,晒期16d即达到含水量14%的标准。期间2天遇雨, 稍部收晒自如,叶片未遇雨水,未出现霉变、损失现象。 下部茎杆晾晒方面,稍部切下后茎杆平放,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7d,水分达到 60%时将茎杆顶部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d,水分含量降至16%时,将其转运至屋檐 下堆垛。期间晾晒期21d,堆垛期10d,共计31d即可达到含水量14%的标准。期间遇雨期 为本专利技术步骤S2,即摊于种植地晾晒期,未进行收入屋中或遮盖防雨布。雨后竖晒时发现部 分叶片(虽然切下多叶稍部,茎杆下部仍带少部分叶片)发生霉变,茎杆未发现霉变。抖震 茎杆,霉变叶片即可脱落,因此对后续茎杆晾晒影响不大。 第二种,水泥地面晾晒。黄麻收获后,将全部全杆摊于水泥地面晾晒,气候条件与 第一种方法一致。期间定期翻晒,茎杆黄绿色时(含水量67%)扎捆竖晒,25d后含水量 达14%的标准。遇雨期抢收堆垛,遮盖防雨布,雨后摊开继续晾晒。由于数量较多,其中 0. 4t (半干品)来不及堆垛而遇雨。 第三种,种植地晾晒。黄麻收获后,将全部全杆摊于种植地晾晒,由于晾晒期较长, 晾晒期间遇两次雨水天气,第一次2d,第二次3天。期间定期翻晒,茎杆黄绿色时(含水量 55%)扎捆竖晒,48d后含水量达14%的标准。遇雨期抢收堆垛,遮盖防雨布,雨后摊开继 续晾晒。 晾晒结果如下表1 : 表 1 由表1可知,采用该专利技术方法晾晒的黄麻质量为优,需晒场面积较少,投入成本较 少,霉变率较低(该霉变率不会影响生产需要),且保留了大部分叶片,是一种最合适的晾 晒方法。 实施例2 在湖南另一地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晾晒,进行3年生产应用。第一年,黄麻收 获后,将其带叶稍部切下,带至于水泥地面晾晒18d含水量达到13%。稍部切下后茎杆平 放,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12d,水分达到75 %时将茎杆顶部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 23d,水分含量降至16%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第二年,黄麻收获后,将其带叶稍部切 下,带至于水泥地面晾晒16d含水量达到13%。稍部切下后茎杆平放,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 晾晒lld,水分达到55 %时将茎杆顶部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21d,水分含量降至17% 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第三年,黄麻收获后,将其带叶稍部切下,带至于水泥地面晾晒 17d含水量达到13%。稍部切下后茎杆平放,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lld,水分达到50% 时将茎杆顶部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20d,水分含量降至16%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 堆垛。晾晒结果如下表2: 表 2 由表2可知,采用该专利技术提供方法晾晒的黄麻质量较优,在不同年份不同的气候 条件下,晾晒期、晾晒效果、霉变率等指标均能稳定能的达到质量标准。 应当理解的是,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 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l收割黄麻,将其带叶稍部与茎杆进行分离; S2将带叶稍部放于水泥地面晾晒16-18天; S3将茎杆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7-12d,至表面呈黄绿色时,将茎杆顶部捆扎好,竖 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23d; S4待茎杆含水量降至16-17%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注意防雨防潮,通风透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叶 稍部指黄麻顶端小于或等于Im的多叶茎段。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中带叶稍部晾晒后的含水量为13-1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中茎杆晾晒至表面呈黄绿色时,需测其含水量,待含水量55-75%进行捆扎。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中每捆根数为30-60根。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中竖立晾晒时6-12捆一起架成金字塔状。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4中堆垛10天后莖杆的含水量为14-15%。【专利摘要】,包括以下步骤:S1收割黄麻,将其带叶稍部与茎杆进行分离;S2将带叶稍部放于水泥地面晾晒16-18天;S3将茎杆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进晾晒7-12d,至表面呈黄绿色时,将茎杆顶部捆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23d;S4待茎杆含水量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止黄麻霉变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割黄麻,将其带叶稍部与茎杆进行分离;S2将带叶稍部放于水泥地面晾晒16‑18天;S3将茎杆均匀摊置于种植地上晾晒7‑12d,至表面呈黄绿色时,将茎杆顶部捆扎好,竖立于田间继续晾晒14‑23d;S4待茎杆含水量降至16‑17%时,将其转运至屋檐下堆垛,注意防雨防潮,通风透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权粟建光龚友才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