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强超短激光参数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测量超强超短激光预脉 冲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飞秒激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强场物理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和宽谱段掺钛蓝宝石激光放大晶体的应用使激光系统可以 产生更短的脉冲宽度,进而获得极高的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目前,在实验室能够得到的超短 激光脉冲的峰值功率已经达到了拍瓦(PW)量级,聚焦后的峰值功率密度也已经超过IO21W/ cm2。在这样的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激光脉冲的时间特性,特别是飞秒 激光的脉冲前沿的状态,对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参与相互 作用的物理过程。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激光系统中预脉冲的强度比主脉冲要小几个数量级, 但经过多级放大之后,其聚焦后的功率密度也可能达到1〇14~l〇15W/cm2量级,这样强度的 背景激光足以在主脉冲激光到来之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预等离子体,从而破坏最 初设计的物理实验条件。同时,由于预等离子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其对真正研究的物 理过程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的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测量超强超短激光预脉冲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入射激光分成两束,分别作为泵浦光和探针光;步骤2:利用时间延迟可调的探针光来探测由泵浦光经聚焦后在透明介质中产生的等离子体通道;以及步骤3:接收经等离子体通道之后的探针光以监测所述等离子体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龙,杨新,鲁欣,杜志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