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绍平专利>正文

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804 阅读:4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包括衣挂式气囊,容器及其上的进水孔、单向阀、导槽、进水挡板、支块和包有电石的网袋等构成的气体发生器,两端分别连通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的输气软管;当人在水中遇到险情时,抽开进水挡板,水即进入容器与电石反应,产生的气体迅速充满气囊,从而将人体上部托出水面,脱离危险。(*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以气体发生装置为特点的可充气水中救生浮体,特别涉及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目前,在船舶、码头等水上作业或江河中游泳玩耍等使用的救生器具,例如救生衣、救生圈等,一般均预先充好气备用,其体积大、携带使用不便、利用率和保险系数低;中国专利CN2090804u公开了一种“溺水自动救生器”,由气囊、气体发生器及其自动和手动控制装置及保险开关构成,其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高,所采用的部份化学物质有腐蚀性、安全性和适用性较差。本技术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的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由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输气软管组成,其特征之处是所述的气囊(1)外形是双层衣挂形,其上设置有排气咀(5)、单向进气咀(4)和挂兜(3);气囊(1)的外形还可以圆环形或其他形状。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由上盖(14),底端封闭、上端与上盖(14)螺纹联接的圆柱体或多边体形产气筒(7),位于产气筒(7)下段侧壁上的进水孔(10),外径大于进水孔(10)且部份粘接在进水孔(10)内侧上边沿的弹性体(12)(以形成单向阀门),位于进水孔(10)外侧两边与产气筒(7)固定联接(粘接、焊接或连为一体)的一对导槽(15),两边分别位于两导槽(15)中并可以滑动的进水档板(11),位于进水孔(10)上部小于产气筒(7)横截面积并与产气筒(7)内壁部份固定联接的承药支块(13),置于承药支块(13)上包有电石的网袋(9)构成;所述的输气软管(6)一端与气囊(1)的单向进气咀(4)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盖(14)相连通。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气囊(1)可以分隔为多个小气囊,两小气囊之间有进气阀(较好的是单向阀)连通,以增强使用效果。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进水挡板(11)的内表面可以粘接有密封块(例如有弹性的橡胶等),使进水挡板(11)位于进水孔(10)外时,能密封进水孔(10),防水渗入产气筒(7)内;进水挡板(11)还可以有向外的凸边或在外表面设置一凸台,便于进水挡板(11)在导槽(15)内移动操作。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承药支块(13)上可以有多个穿孔,以利水与电石接触。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1)选择合适材料(例如金属等)制备气体发生器,使之比水和人的比重大,当人溺水时,气体发生器自然落在人体下位的相对深水位中,抽起进水挡板后,水位差使水经进水孔进入产气筒内,与承药支块上的电石反应产生气体,充满气囊,从而使人体浮起,使用方便,并不受人体入水位深浅的影响;(2)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备用在身时,不碍事,无任何副作用,冬季可保暖,夏季可御晒,溺水遇难时又能救生,逢凶化吉;(3)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气体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囊,2-系带或扣子,3-挂兜,4-进气咀,5-排气咀,6-输气软管,7-产气筒,8-出气口,9-电石和网袋,10-进水孔,11-进水挡板,12-弹性体,13-承药支架,14-上盖,15-导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由气囊1、气体发生器和输气软管6组成;气囊1外形是双层衣挂形,由不透气的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其上设置有与现有技术一致的排气咀5(含孔和塞,用人手开和关)、只能进气的单向进气咀4和挂兜3;气体发生器由上盖14,底端封闭、上端与上盖14螺纹联接的圆柱体形金属产气筒7,位于产气筒7下段侧壁上的进水孔10,外径大于进水孔10且部份粘接在进水孔10内侧上边沿的弹性体12(形成单向阀门,只允许水进入产气筒7内,而气体和水不能从进水孔10排出),位于进水孔10外侧两边与产气筒7固定联接的一对导槽15,两边分别位于两导槽15中并可以滑动的进水挡板11(位于进水孔10处时,可密封进水孔10,抽开时,水可以进入孔10进入),位于进水孔10上部小于产气筒7横截面积并与产气筒7内壁部份固定联接的承药支块13,置于承药支块13上包有30~50g电石的网袋9构成;输气软管6一端与气囊1的单向进气咀4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盖14相连通。当人在水上作业、乘船、游泳或水中玩耍时,将本技术衣挂式气囊1穿在身上,系上系带2(或扣子),气体发生器置于挂兜3中(此时进水挡板11位于进水孔10外使其密封),当临难溺水之际,顺手迅速将气体发生器从挂兜3中取出,抽开进水挡板11,即打开进水孔10,使气体发生器自然吊在人身上,随之便落入人体之下位的深水处,水立即部份冲开弹性体12,并从进入孔10进入产生筒7内并与电石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乙炔气体,通过上盖出气口8、输气软管6、进气咀4进入气囊1内,产生浮力,从而将人体上身托出水面以救生。当无危险发生时,穿上本技术,不会充气,不影响人的活动等。本技术不限于该实施例,不本
技术实现思路
均可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由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输气软管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1)外形是双层衣挂形,其上设置有排气咀(5)、单向进气咀(4)和挂兜(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由上盖(14),底端封闭、上端与上盖(14)螺纹联接的圆柱体或多边体形产气筒(7),位于产气筒(7)下段侧壁上的进水孔10,外径大于进水孔(10)且部份粘接在进水孔(10)内侧边沿的弹性体(12),位于进水孔(10)外侧两边与产气筒(7)固定联接的一对导槽(15),两边分别位于两导槽(15)中并可以滑动的进水挡板(11),位于进水孔(10)上部小于产气筒(7)横截面积并与产气筒(7)内壁部份固定联接的承药支块(13),置于承药支块(13)上包有电石的网袋(9)构成;所述的输气软管(6)一端与气囊(1)的单向进气咀(4)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盖(14)相连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其特征是气囊(1)可以分隔为多个小气囊,两小气囊之间有进气阀连通。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其特征是进水挡板(11)的内表面可以粘接有密封块。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其特征是承药支块(13)上可以有多个穿孔。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其特征是承药支块(13)上可以有多个穿孔。专利摘要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包括衣挂式气囊,容器及其上的进水孔、单向阀、导槽、进水挡板、支块和包有电石的网袋等构成的气体发生器,两端分别连通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的输气软管;当人在水中遇到险情时,抽开进水挡板,水即进入容器与电石反应,产生的气体迅速充满气囊,从而将人体上部托出水面,脱离危险。文档编号B63C9/087GK2168825SQ9323875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雷绍平 申请人:雷绍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遇水自动充气救生衣,由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输气软管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1)外形是双层衣挂形,其上设置有排气咀(5)、单向进气咀(4)和挂兜(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由上盖(14),底端封闭、上端与上盖(14)螺纹联接的圆柱体或多边体形产气筒(7),位于产气筒(7)下段侧壁上的进水孔10,外径大于进水孔(10)且部份粘接在进水孔(10)内侧边沿的弹性体(12),位于进水孔(10)外侧两边与产气筒(7)固定联接的一对导槽(15),两边分别位于两导槽(15)中并可以滑动的进水挡板(11),位于进水孔(10)上部小于产气筒(7)横截面积并与产气筒(7)内壁部份固定联接的承药支块(13),置于承药支块(13)上包有电石的网袋(9)构成;所述的输气软管(6)一端与气囊(1)的单向进气咀(4)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盖(1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绍平
申请(专利权)人:雷绍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