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颌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486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颌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用于下颌骨整形手术,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固定杆、旋转机构、转动杆、连接杆以及分离钩;所述手柄、固定杆旋转机构以及转动杆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固定杆相连接的旋转座、可旋转套设在所述旋转座内且与所述转动杆相连接的旋转轴以及定位柱,所述旋转座上相对180°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通孔,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通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能够180°旋转定位的旋转机构,实现分离钩位置变换以分别适用于左右两侧咬肌分离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用于下颁骨整形手术中将咬肌从下颁骨上分离的专用的肌肉分离器。
技术介绍
下颁骨呈弓形,由水平的下颁体和垂直的下颈升支组成。下颁体与下颁升支相交部称为下颁角。下颁角大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为120°左右,外观看起来,应没有明显棱角,而下颁角肥大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下颁角的角度过小,呈现〃国〃字脸,对于女性按东方审美观市言就显得缺乏美感。二是下颁骨外翻增厚,使得脸形呈梯形,对于女性而言从侧面看似男性的下颁角,缺乏柔和、流畅的轮廓,同样缺乏美惑。下颁角肥大并非病态,仅属于影响人体外在美的一种发育上的缺憾,因此,无须医学治疗,但其缺憾可通过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得以矫正。目前下颁骨整形手术入路采用口外切口的术式时需要切开皮肤形成切口,然后使用肌肉分离器将肌肉从下颁骨上分离出来,以便医生对下颁骨进行切割、磨削。现有的肌肉分离器是左右两侧专用的,左侧脸颊和右侧脸颊需要分别使用两把不同的肌肉分离器将咬肌从下颁骨上分离出来,并且这两把肌肉分离器的外形是基本对称的,在术中容易混淆,在紧张的整形手术过程中要准确区分两把肌肉分离器比较困难,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错,导致耽误整形术式进度甚至造成手术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下颁骨整形手术中使用的通过简单旋转就能够分别适用于左右两侧咬肌分离的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用于下颁骨整形手术,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固定杆、旋转机构、转动杆、连接杆以及分离钩;所述手柄、固定杆旋转机构以及转动杆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接的旋转座、可旋转套设在所述旋转座内且与所述转动杆相连接的旋转轴以及定位柱,所述旋转座上相对180°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通孔,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通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弹簧。在本技术中,所述夹角的大小为120°?180°,其中,优选为135°。在本技术中,所述定位柱的端部为弧形端面。在本技术中,所述定位通孔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定位柱伸缩的引导弧面。在本技术中,所述旋转座内侧于所述定位通孔的位置上周向设置有一圈用于防止所述旋转轴轴向位移的限位凹槽。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握持力的摩擦纹。在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旋转座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固定杆为与所述旋转座等径的柱状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分离钩端部设置有切肌刃。本技术通过在分离钩与手柄之间设置一个能够180°旋转定位的旋转机构,实现分离钩位置变换以分别适用于左右两侧咬肌分离操作,减少了单次整形手术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械数量并提高了器械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咬肌分离器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咬肌分离器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旋转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旋转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旋转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旋转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参照附图,一种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用于下颁骨整形手术中打开切口后将附着在下颁骨上的咬肌组织从下颁骨上分离,以露出下颁骨进行相应的截骨或者磨削操作,参照图1、图2,该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1、固定杆2、旋转机构3、转动杆4、连接杆5以及分离钩6 ;手柄1、固定杆2旋转机构3以及转动杆4设置在同一轴线上,转动杆4与连接杆5之间呈一夹角相互连接;该夹角的大小为120°?180°,优选的夹角大小为135°、150°。连接杆5相对转动杆4所在平面向下倾斜,扩大分离钩6在切口内的活动范围,同时可以扩大术者的视界,方便术者进行咬肌组织分离操作。参照图3,旋转机构3包括与固定杆2相连接的旋转座31、可旋转套设在旋转座31内且与转动杆4相连接的旋转轴32以及定位柱33,旋转座31上相对180°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通孔311,旋转轴32上设置有与定位通孔311相对应的定位孔321,定位柱33设置在定位孔321内且定位柱33与定位孔321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34。旋转轴32上开设的定位孔321为径向盲孔,该盲孔的深度大于定位柱33的长度以容置定位柱33和伸缩弹簧34并为定位柱33预留足够的伸缩空间,该伸缩弹簧34 —端固定连接在定位孔321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柱33的底部端面。参照图1,伸缩弹簧34驱使定位柱33端部突出旋转座31的定位通孔311进行周向定位,使得分离钩6与手柄I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参照图2、图5,若需要变换分离钩6与手柄I的相对位置以适应另一侧咬肌的分离操作时,径向按压定位柱33的端部并旋转转动杆4使得转动杆4的旋转力矩大于伸缩弹簧34产生的阻力矩,定位柱33被压回旋转轴32的定位孔321,旋转轴32的周向定位被解除并旋转;当旋转至180°时,定位柱33重新突出旋转座31对侧的定位通孔311,旋转轴32重新被周向定位,完成分离钩6的位置变换。此时,参照图2,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能够用于另一侧的咬肌分离操作。参照图5,定位柱33的端部为弧形端面,旋转座31的定位通孔31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定位柱33伸缩的引导弧面313 ;在旋转操作中,定位柱33的端部被压至与旋转座31的表面平齐,定位通孔311内的引导弧面313与定位柱33的弧形端面相接触,术者轻微用力即可完成分离钩6的位置变换,在旋转到位时,定位通孔311上设置的引导弧面313能够引导定位柱33顺利突出定位通孔311实现定位,不会发生卡滞。参照图4、图5,旋转座31内侧于定位通孔311的位置上周向设置有一圈用于防止旋转轴32轴向位移的限位凹槽312,在分离钩6变换位置过程中,定位柱33的端部在伸缩弹簧34的作用下突进限位凹槽312内,对旋转轴32进行轴向定位,防止出现轴向串动。优选的,该限位凹槽312为弧形凹槽,使得定位柱33在限位凹槽312内滑动顺畅。参照图2,固定杆2与旋转座31的连接处为整个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的结构薄弱点,为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固定杆2与旋转座31设置为一体结构且固定杆2为与旋转座31等径的柱状结构。参照图2,分离钩6为细长板弯曲而成的U型结构,分离钩6端部设置有切肌刃61,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对肌肉组织进行切割剥离,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参照图1,手柄I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握持力的摩擦纹11,以使术者在穿着胶皮手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定握持下颁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本技术通过在分离钩与手柄之间设置一个能够180°旋转定位的旋转机构,实现分离钩位置变换以分别适用于左右两侧咬肌分离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颌骨整形手术专用咬肌分离器,用于下颌骨整形手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1)、固定杆(2)、旋转机构(3)、转动杆(4)、连接杆(5)以及分离钩(6);所述手柄(1)、固定杆(2)旋转机构(3)以及转动杆(4)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转动杆(4)与连接杆(5)之间呈一夹角;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与所述固定杆(2)相连接的旋转座(31)、可旋转套设在所述旋转座(31)内且与所述转动杆(4)相连接的旋转轴(32)以及定位柱(33),所述旋转座(31)上相对180°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通孔(311),所述旋转轴(3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通孔(311)相对应的定位孔(321),所述定位柱(33)设置在所述定位孔(321)内且所述定位柱(33)与定位孔(321)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明陈珍荣黄剑飞田亚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山连天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上海伊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