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永庆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395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其包括固定安装座、压杆组件,压杆组件包括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分别包括驱动压杆、导向杆,驱动压杆嵌装于固定安装座的压杆套装孔内,导向杆嵌装于固定安装座的导向杆套装孔内,驱动压杆与相应导向杆下端部之间装设驱动压块,驱动压杆与相应导向杆上端部之间装设中间连接片,驱动压杆上端部于中间连接片上端侧装设左、右侧抵压滚轮,驱动压杆或者导向杆上端部套装压杆复位弹簧,压杆复位弹簧朝上抵顶中间连接片。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编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重要的针织设备,圆编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布料加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颜色艳丽的布料的需求,布料生产厂商也通过圆编机来编织具有不同颜色图案的布料。作为圆编机多色编织的重要组件,变色头在圆编机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编织过程中,变色头适时地将有色纱线带至圆编机的喂纱口位置,以便圆编机的织针钩线,即让有色纱线一并编织并使得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图案的效果。待所需的有色纱线编织完成后,变色头再将该有色纱线切断。其中,变色头一般都设置有与圆编机的推动轨道相配合的压杆结构。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变色头结构;然而,对于现有的变色头而言,其相应的压杆结构普遍存在稳定可靠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该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性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安装座,固定安装座配装有与圆编机的推动轨道相配合的压杆组件,压杆组件包括有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以及位于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旁侧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分别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压杆、位于驱动压杆旁侧且与驱动压杆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杆,固定安装座对应各驱动压杆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杆套装孔,固定安装座对应各导向杆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杆套装孔,各驱动压杆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压杆套装孔内,各导向杆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导向杆套装孔内,各驱动压杆、各导向杆的上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的上端侧,各驱动压杆、各导向杆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的下端侧;各驱动压杆的下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下端侧的驱动压块,各驱动压杆的上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上端侧的中间连接片,各驱动压杆的上端部于相应的中间连接片的上端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抵压滚轮、右侧抵压滚轮,各左侧抵压滚轮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上端部的左端侧,各右侧抵压滚轮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上端部的右端侧;各驱动压杆的上端部于固定安装座与中间连接片之间分别套装有压杆复位弹簧,各压杆复位弹簧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中间连接片、固定安装座抵接;或者,各导向杆的上端部于固定安装座与中间连接片之间分别套装有压杆复位弹簧,各压杆复位弹簧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中间连接片、固定安装座抵接。 其中,装设于所述驱动压杆上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上端部之间的中间连接片包括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连接片、右侧连接片,各左侧连接片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导向杆上端部的左端侧,各右侧连接片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导向杆上端部的右端侧,各左侧连接片、各右侧连接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压杆、导向杆上端部螺接,各所述压杆复位弹簧的上端部分别与相应的左侧连接片、右侧连接片抵接。其中,所述固定安装座的各压杆套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导套,各导套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驱动压杆套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其包括固定安装座、压杆组件,压杆组件包括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分别包括驱动压杆、导向杆,驱动压杆嵌装于固定安装座的压杆套装孔内,导向杆嵌装于固定安装座的导向杆套装孔内,驱动压杆与相应导向杆下端部之间装设驱动压块,驱动压杆与相应导向杆上端部之间装设中间连接片,驱动压杆上端部于中间连接片上端侧装设左、右侧抵压滚轮,驱动压杆或者导向杆上端部套装压杆复位弹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或者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或者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或者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1--固定安装座21--压杆套装孔22——导向杆套装孔31——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2——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 33——驱动压杆34——导向杆35——驱动压块36——中间连接片361——左侧连接片362——右侧连接片371——左侧抵压滚轮372--右侧抵压滚轮38--压杆复位弹費39——导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安装座1,固定安装座I配装有与圆编机的推动轨道相配合的压杆组件,压杆组件包括有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以及位于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旁侧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32。其中,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32分别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压杆33、位于驱动压杆33旁侧且与驱动压杆33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杆34,固定安装座I对应各驱动压杆33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杆套装孔11,固定安装座I对应各导向杆34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杆套装孔12,各驱动压杆33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压杆套装孔11内,各导向杆34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导向杆套装孔12内,各驱动压杆33、各导向杆34的上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I的上端侧,各驱动压杆33、各导向杆34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I的下端侧。进一步的,各驱动压杆33的下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34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I下端侧的驱动压块35,各驱动压杆33的上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34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I上端侧的中间连接片36,各驱动压杆33的上端部于相应的中间连接片36的上端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抵压滚轮371、右侧抵压滚轮372,各左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圆编机变色头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安装座(1),固定安装座(1)配装有与圆编机的推动轨道相配合的压杆组件,压杆组件包括有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以及位于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旁侧的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32);推纱片驱动压杆机构(31)、切收纱驱动压杆机构(32)分别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压杆(33)、位于驱动压杆(33)旁侧且与驱动压杆(33)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杆(34),固定安装座(1)对应各驱动压杆(33)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杆套装孔(11),固定安装座(1)对应各导向杆(34)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杆套装孔(12),各驱动压杆(33)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压杆套装孔(11)内,各导向杆(34)分别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导向杆套装孔(12)内,各驱动压杆(33)、各导向杆(34)的上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1)的上端侧,各驱动压杆(33)、各导向杆(34)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固定安装座(1)的下端侧;各驱动压杆(33)的下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34)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1)下端侧的驱动压块(35),各驱动压杆(33)的上端部与相应的导向杆(34)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位于固定安装座(1)上端侧的中间连接片(36),各驱动压杆(33)的上端部于相应的中间连接片(36)的上端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抵压滚轮(371)、右侧抵压滚轮(372),各左侧抵压滚轮(371)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33)上端部的左端侧,各右侧抵压滚轮(372)分别位于相应的驱动压杆(33)上端部的右端侧;各驱动压杆(33)的上端部于固定安装座(1)与中间连接片(36)之间分别套装有压杆复位弹簧(38),各压杆复位弹簧(38)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中间连接片(36)、固定安装座(1)抵接;或者,各导向杆(34)的上端部于固定安装座(1)与中间连接片(36)之间分别套装有压杆复位弹簧(38),各压杆复位弹簧(38)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中间连接片(36)、固定安装座(1)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邹永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