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学军专利>正文

自动充气式游泳紧急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303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救生设备。它由基带、产气装置、充气囊、联通导管组成。产气装置内装有两种能混合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当遇到危险情况时,游泳者可按动产气装置上的启动按钮,使两种化学物质混合迅速产生气体,经联通导管给基带上的充气囊充气。产气装置上有挂钩,可挂靠在基带上。(*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设备,特别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救生。目前人们游泳时使用的充气式救生圈,在使用前必须充气成型,使之具有一定的排水体积。由于在游泳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充气型状态,游泳者在正常游泳时会受到救生圈产生的附加浮力及阻力的作用,妨碍了游泳者的行动,使游泳者不能畅游。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游泳者提供一种在正常游泳时不产生附加浮力及阻力,而一旦遇到危险时能自动充气的游泳紧急救生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充气式游泳紧急救生器,由基带、产气装置、充气囊、联通导管组成。产气装置内装有两种能混和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两种化学物质由产气装置内的隔离板与隔离塞相配合隔离开来。此时,充气囊处于原始状态,救生器不产生浮力及阻力。当游泳者遇到危险时,可按动产气装置上的启动按钮。隔离塞离开隔离板,两种化学物质混合迅速产生气体。当产气装置内的气体超过一定压力时,冲破产气装置内出气嘴处的限压片,经出气嘴、联通导管给与基带相连的充气囊充气,使救生器产生一定浮力,起到救生作用。本技术的优点是便于游泳者在游泳时随身携带,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浮力及阻力,不影响游泳者的活动。但当游泳者遇到危险时,则能自动充气,起到紧急救生作用。这种救生器中的产气装置采用全塑结构,成本低,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产气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产气装置的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总体结构图中,基带1由具有良好柔软性的皮革、橡胶或布料制成,其两端固定有尼龙搭扣5、6,可根据人体腰围、腹围或胸围调节围系尺寸。充气囊3由囊体和进气嘴组成,与一般的充气式救生圈相似,可由橡胶制成,其进气嘴还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基带1与充气囊3之间用胶粘连为一体。产气装置2为全塑制品或金属制品,其上有挂钩22,如图3所示,可挂靠在基带1上。联通导管4可用橡胶管或塑料管,两头分别套接在充气囊3的进气嘴和产气装置2的出气嘴20上。图2是产气装置2的剖视图。产气装置2的外壳7、隔离板8、出气嘴座19、挂钩22可一次注塑成型。外壳7可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隔离板8在外壳7内,形状与外壳7相对应。隔离板8的作用是把产气装置2内装有的两种能混和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隔离。由于产气装置2产气时,需要将两种化学物质相混和,所以在隔离板8中央与外壳7同轴处开有一具有锥度的圆孔,顶盖13一端带有啮合齿,一般情况下和启动按纽11上联动的啮合齿啮合锁定,此时压缩弹簧12压迫联动活塞14,并通过联动导杆15把这个压力传给隔离塞9。隔离塞9为圆锥形或球形,与隔离板8上的孔相配合,把两种化学物质隔离开。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联动活塞座17可一次注塑成型。上盖板10与外壳7形状相对应,两者用密封胶粘连。顶盖13的另一端与联动活塞座17之间用铰链连接。出气嘴20与出气嘴座19为螺纹连接。出气嘴座19位于外壳7的侧面,呈凸台形。为保持产气装置2的封密性,在联动导杆15与上盖板10的交接处加有密封圈18,在出气嘴20与出气嘴座19之间加有限压片21。限压片21可是橡胶薄膜或塑料薄膜,当产气装置2内的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会自行破裂。游泳者在正常情况下游泳时,救生器的各部分均处于原始状态,不给游泳者带来附加的浮力及阻力,不妨碍游泳者的活动。当游泳者遇到危险时,可按动启动按纽11,打开顶盖13,此时释放弹簧16给联动活塞14一个向上的力,并通过联动导联15带动隔离塞9向上运动,离开隔离板8,产气装置2内的两种化学物质醋酸和碳酸氢钠相混和迅速产生气体。当产生的气体的压力超过0.03兆帕时,冲破限压片21,气体经出气嘴20、联通导管4给充气囊3充气,使救生器产生浮力,起到紧急救生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游泳救生器,它包括充气囊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基带1、产气装置2,联通导管4,所述产气装置2由外壳7、隔离板8、隔离塞9、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压缩弹簧12、顶盖13、联动活塞14、联动导杆15、释放弹簧16、联动活塞座17、密封圈18、出气嘴座19、出气嘴20、限压片21组成,外壳7、隔离板8、出气嘴座19三者为整体结构,隔离板8中央与外壳7同轴处开有一具有锥度的圆孔,出气嘴座19在外壳7的一侧,呈凸台形,内有螺纹,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联动活塞座17三者为整体结构,上盖板10与外壳7之间为密封连接,启动按纽11不与上盖板10相连的一端带有啮合齿、顶盖13一端与联动活塞座17活动连接,另一端也带有啮合齿。可与启动按纽11上的啮合齿锁定,联动活塞14位于联动活塞座17之间,隔离塞9处于外壳7内,它们通过联动导杆15联为一体,三者结合位于与外壳7同轴处,联动导杆15与上盖板10相接处加有密封圈18,压缩弹簧12位于顶盖13与联动活塞14之间,且固定在联动活塞14上,释放弹簧16位于上盖板10与联动活塞14之间,且固定在联动活塞14上,出气嘴20与出气嘴座19螺纹连接,限压片21在出气嘴座19与出气嘴20之间,产气装置2内装有两种能混合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由隔离板8与隔离塞9配合将它们隔离开,所述基带1两端固定有搭扣5、6,产气装置2上固定有挂钩22,可挂靠在基带1上,充气囊3与基带1固定连接,联通导管4套接在产气装置2的出气嘴20和充气囊3的进气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泳救生器,其特征在于隔离塞9可以以是锥形或球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泳救生器,其特征在于产气装置2的外壳7、隔离板8、出气嘴座19、挂钩22,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联动活塞座17可分别一次注塑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救生设备。它由基带、产气装置、充气囊、联通导管组成。产气装置内装有两种能混合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当遇到危险情况时,游泳者可按动产气装置上的启动按钮,使两种化学物质混合迅速产生气体,经联通导管给基带上的充气囊充气。产气装置上有挂钩,可挂靠在基带上。文档编号B63C9/18GK2101637SQ9120960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徐学军 申请人:徐学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泳救生器,它包括充气囊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基带1、产气装置2、联通导管4、所述产气装置2由外壳7、隔离板8、隔离塞9、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压缩弹簧12、顶盖13、联动活塞14、联动导杆15、释放弹簧16、联动活塞座17、密封圈18、出气嘴座19、出气嘴20、限压片21组成,外壳7、隔离板8、出气嘴座19三者为整体结构,隔离板8中央与外壳7同轴处开有一具有锥度的圆孔,出气嘴座19在外壳7的一侧,呈凸台形,内有螺纹,上盖板10、启动按纽11、联动活塞座17三者为整体结构,上盖板10与外壳7之间为密封连接,启动按纽11不与上盖板10相连的一端带有啮合齿、顶盖13一端与联动活塞座17活动连接,另一端也带有啮合齿。可与启动按纽11上的啮合齿锁定,联动活塞14位于联动活塞座17之间,隔离塞9处于外壳7内,它们通过联动导杆15联为一体,三者结合位于与外壳7同轴处,联动导杆15与上盖板10相接处加有密封圈18,压缩弹簧12位于顶盖13与联动活塞14之间,且固定在联动活塞14上,释放弹簧16位于上盖板10与联动活塞14之间,且固定在联动活塞14上,出气嘴20与出气嘴座19螺纹连接,限压片21在出气嘴座19与出气嘴20之间,产气装置2内装有两种能混合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由隔离板8与隔离塞9配合将它们隔离开,所述基带1两端固定有搭扣5、6,产气装置2上固定有挂钩22,可挂靠在基带1上,充气囊3与基带1固定连接,联通导管4套接在产气装置2的出气嘴20和充气囊3的进气嘴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徐学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