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7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救生衣,即使长期穿着也不会因出汗而闷热不透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救生衣具有左、右前身(1、2),两前身(1、2)之间的中央上部(3)位于使用者颈部的后侧下部附近,其中,两前身(1、2)的与使用者的胸部接触的部分以上、以及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均由从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的通气性材(4)构成。通气性材(4)可选用网孔材,其具有一定厚度以获得缓冲性。另外,可在内侧的适当部位设置具有通气性的防滑材(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衣,供在海、河、湖中钓鱼;乘坐游艇等娱乐;或进行海洋工程等的作业时穿着,用于当发生水难时使使用者的身体浮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作为在海、河、湖中钓鱼、乘坐游艇游玩、或进行海洋工程等的作业时穿着的救生衣,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第3508931号中有所记载。这种现有技术的救生衣在使用时要一直被使用者穿着在身上,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因出汗而闷热不透气而导致穿着舒适感变差。另外,由于在穿着这种救生衣时,左、右前身从使用者的颈部向前侧垂下,所以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下部或肩头附近易闷热不透气,尤其是在发生水难时凭借由气瓶向内部的膨胀体中填充气体来使膨胀体膨胀的这种救生衣,由于气瓶的重量而与身体紧密接触,非常容易出汗而闷热不透气。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衣,即使长期穿着也不会因出汗而闷热不透气。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衣具有左、右前身1、2,两前身1、2之间的中央上部3位于使用者颈部的后侧下部附近,其中,两前身1、2的与使用者的胸部接触的部分以上、以及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均由从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的通气性材4构成。通气性材4可选用网孔材,其具有一定厚度以获得缓冲性。另外,可在内侧的适当部位设置具有通气性的防滑材15。可将防滑材15设置在通气性材4上。另外,可选用在发生水难时自动膨胀的自动膨胀式马甲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衣具有上述结构,通过通气性材4的结构,即使长期穿着也不易出汗而闷热不透气。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厚度以获得缓冲性的网孔材来作为通气性材4,能够更加提高穿着舒适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内侧的适当部位设置通气性的防滑材15,或构成为在发生水难时自动膨胀的自动膨胀式马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救生衣主体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救生衣主体的后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救生衣主体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罩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救生衣主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衣具有左、右前身1、2,两前身1、2之间的中央上部3位于使用者颈部的后侧下部附近,其中,两前身1、2的与使用者的胸部接触的部分以上、以及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均由从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的通气性材4构成。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救生衣的主视图,图2是其后视图,图3是处于展开状态的救生衣主体1的主视图,图4是其后视图,图5是处于折叠状态的救生衣主体1的主视图,图6是罩5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该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1和罩5,如图1、图2所示,在将救生衣主体1收容于罩5中的状态下,将该救生衣从使用者的颈部套上以进行穿着。如图3、4所示,在救生衣主体1上,左、右前身经由中央上部而被连接起来,大致呈倒U字状,平时使用时,如图5所示,该救生衣主体呈折叠状态。救生衣主体1如下制成在尼龙等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上涂敷或叠压尿烷等合成树脂以构成救生衣主体的表面材及内表面材,将这些表面材及内表面材沿其周缘部内侧接合。在左、右前身和中央上部都有接合部分,接合部分内侧为保持气密状态的膨胀体6,外侧则为缘部7。如图6所示,罩5与救生衣主体1同样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包括表面材8及内表面材9,该表面材8及内表面材9由适当的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材料制成,或者采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片材。表面材8及内表面材9沿其内侧缘缝合,在外侧缘上设置有相对的面扣件10、11,罩5外侧缘的自由开闭通过面扣件10、11的打开、系合来控制。在罩5的左、右下端部、以及中央上部3下端部上设置有一对带状的面扣件12、13,在救生衣主体1上对应于上述面扣件12的位置上设置切缝14,通过使面扣件12穿过切缝14后与面扣件13卡合,可防止救生衣主体1从罩5上脱离。在罩5上,从两前身1、2上的与使用者胸部接触的部分向上、以及从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的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的部分均由通气性材4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通气性材4大致呈倒U字状,设置于中央上部3和左、右前身1、2的内表面大致上半部分的内侧全范围。设置有通气性材4的部分可采用将内表面材9制成具有通气性的网孔状,并在其上层侧(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的一侧)设置通气性材4的双层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以内表面材9自身作为通气性材4的单层结构。通气性材4是例如为双拉舍尔编织的立体结构,优选具有一定厚度以获得缓冲性的网孔材。立体结构的材料能较好地吸收水分且具有弹性,可获得较好的穿着舒适感。立体结构的材料可通过双拉塞尔编制成蜂巢状结构。若构成没有罩5的救生衣,则在救生衣主体1的两前身上的从与使用者胸部接触的部分向上、以及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上,从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设置通气性材4。在罩5里侧的与使用者肩头附近接触的部位设置防滑材15,用于防止救生衣主体1在被穿着时与使用者的身体之间发生滑移。该防滑材15具有通气性,即使是重叠设置于上述通气性材4上,也不会过分妨碍上述通气性材4的通气性。防滑材15可选用经硅处理或聚氨酯处理的尼龙或聚酯等网孔状的材料。只要在适当的位置上设置防滑材15即可。在该救生衣中,通过从气瓶16中喷出的气填充膨胀体6来使膨胀体6膨胀。气瓶16中充填有二氧化碳气等,安装于设置在救生衣主体1的中央上部3里侧的喷气装置17上,被覆盖材料18所覆盖。喷气装置17具有喷气口(未图示)和进水口19,在发生水难时,水进入进水口19,内部的水感知机构作出反应,自动打开气瓶16的封板,从喷气口向膨胀体6内吹入气体。另外,在水感知机构未正常反应的情况下,在必要时也可由使用者通过拉开与喷气装置17的动作杆连接的绳20来手动打开气瓶16的封板。该救生衣即使平时在救生衣主体1上安装罩5的状态下,也能在发生水难时由膨胀体6的膨胀来打开罩5的面扣件10、11的接合,因此不会因罩5而妨碍膨胀体6的膨胀。在救生衣1上,在左侧的前身的内侧缘部具有鸣笛21,在右侧的前身设置有管22,该管22用于在膨胀体6膨胀不足的情况下向膨胀体6内吹入空气。此外,在左、右前身设置有在夜间引起别人注意的反光材23。救生衣主体1具有上部带24,其大致呈Y字状,安装于中央上端,位于使用者背上的上部;下部带27,其呈环状,经由连接绳25而安装于左、右前身的下端,并穿过上部带24下端的环状部26。上部带24与下部带27均配置于救生衣的里侧。下部带27由左侧绳27a、右侧绳27b、以及中央绳27c经由两个长度调节件29连接而成,其中中央绳27c可通过连接件28而自由分离。连接件28设置于救生衣主体1的左、右前身的下端之间,由此控制下部带27的连接、断开。连接件28包括卡止接受件28a和卡止突出件28b,将卡止突出件28b的弹性卡止部28c推入卡止接受件28a后,弹性卡止部28c弹性恢复而使卡止接受件28a和卡止突出件28b成为连接状态。连接状态可通过使用者用手指从外侧推压弹性卡止部28c来解除。长度调节件29被设置于救生衣主体1的左、右前身的下端附近,可用来调节下部带27的长度以迎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寸。长度调节件29为内侧设有两根棍的框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衣,具有左、右前身(1)(2),两前身(1)(2)之间的中央上部(3)位于使用者颈部的后侧下部附近,其特征在于,    两前身(1)(2)的与使用者的胸部接触的部分以上、以及中央上部(3)的内表面均由从大致内侧缘到大致外侧缘的通气性材(4)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阳子白石万里子长野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藤仓航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