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冰箱,在内箱的顶部配置冰箱内灯,在外箱配置有收纳盒和散热管,在该冰箱中能够确保充分的隔热性能。冰箱(1)具备:收纳盒(13),其设置于外箱(2)的背面上部,并收纳有控制基板(12);冰箱内灯(11),其配置于在内箱(3)的顶部设置的凹入部(10)内;散热管(16),其配置在收纳盒(13)与冰箱内灯(11)之间,且固定于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一片真空隔热部件(5a),其在凹入部(10)的收纳盒(13)侧的边缘部沿着凹入部(10)弯曲,并且沿着收纳盒(13)弯曲,在凹入部(10)与收纳盒(13)之间与内箱(3)的外侧的顶面接触并固定,并对配置有冰箱内灯(11)的凹入部(10)从外侧进行覆盖,对散热管(16)以及收纳盒(13)从内侧进行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备真空隔热部件的冰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原子能发电站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对节约资源、节能(energy),特别是对节电进行了各种研宄。在冰箱中,除了节能以外,还要求食品收纳空间(space)大容量化,并且除了现有的作为发泡隔热材料的硬质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以外,还使用热传导率小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部件,并且如何大面积、较厚、较多地搭载真空隔热部件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冰箱顶部附近例如配置有用于组装基板的收纳盒(case)的情况下,由于壁的形状变复杂,若配置平面状的真空隔热部件,则导致由真空隔热部件覆盖的面积减小,因此通过将真空隔热部件弯折配来置,从而能够用一张真空隔热部件来覆盖更广的面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或2)。另外,此时使散热管(pipe)沿外箱攀爬,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配置真空隔热部件,从而提高冰箱的冷凝能力,并且不使从散热管散出的热进入冰箱内,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89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8713号公报近年来,对节能的思考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冰箱耗电量的进一步降低,而要求提高隔热性能,即要求更多、更厚地粘贴隔热性能比硬质聚氨酯泡沫优良的真空隔热部件。.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I或2所述的冰箱中,特别是为了避开设置于内箱顶面的冰箱内灯,而不将真空隔热部件固定在内箱侧而是固定在外箱侧。即,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冰箱中,通过在外箱的顶面与真空隔热部件之间夹设聚乙稀泡沫(polyethylene foam)的片材(sheet),从而将真空隔热部件固定于外箱。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冰箱中,通过在外箱的顶面与真空隔热部件之间夹设隔离物(spacer),从而将真空隔热部件固定于外箱。然而,在专利文献I或2所记载的冰箱中,由于在外箱与真空隔热部件之间夹设聚乙烯泡沫的片材或者隔离物,因此其厚度部分需要相对应地将真空隔热部件减薄,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隔热性能。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冰箱中,聚乙烯泡沫的片材的热传导率比硬质聚氨酯泡沫大,因此确保隔热性能有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箱的顶部配置冰箱内灯、在外箱配置有收纳盒和散热管的冰箱中,能够确保充分的隔热性能的冰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技术的冰箱,在形成于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内,配置多片真空隔热部件并且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所述冰箱的特征在于,具备:收纳盒,其设置于所述外箱的背面上部,并收纳有控制基板;冰箱内灯,其配置于在所述内箱的顶部设置的凹入部内;散热管,其配置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冰箱内灯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顶面;以及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其配置为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从而从外侧对配置有所述冰箱内灯的所述凹入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构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面部,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的收纳盒侧的边缘部沿着所述凹入部弯曲,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收纳盒之间,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并固定,从而从内侧覆盖所述散热管,进而沿着所述收纳盒弯曲,并从内侧覆盖所述收纳盒。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收纳盒之间除了固定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的部位以外,不固定于所述内箱以及所述外箱中的任一方。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从所述冰箱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且在所述凹入部的收纳盒侧的边缘部,在两个部位依次向内箱侧、外箱侧弯曲之后,在靠近所述收纳盒的位置向内箱侧弯曲。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的配置位置,与构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面部的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以及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顶面的双方接触。根据本技术,在内箱的顶部配置冰箱内灯,且在外箱配置有收纳盒和散热管的冰箱中,起到能够确保充分的隔热性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冰箱的外箱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图2的顶部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真空隔热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顶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冰箱;2…外箱;3…内箱;4…硬质聚氨醋泡沫;5、5a、5b…真空隔热部件;6…冷藏室;7…冷冻室;8…蔬菜室;9…机械室;10...凹入部;11...冰箱内灯;12…控制基板;13…收纳盒;14...压缩机;15...冷却器;16...散热管;17...聚氨醋注入口 ;18…层压膜;19…芯材;20…气体吸附剂;30…凹部;31...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并不是通过本实施方式来限定本技术。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冰箱的外箱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图2的顶部的放大图。如图1?图4所示,冰箱I具备:金属制的外箱2和树脂制的内箱3。外箱2具备:顶面、底面、两侧面以及背面。内箱3也同样具备:顶面、底面、两侧面以及背面。另外,在图2以及图4中,省略外箱2以及内箱3的各厚度的图示。并且在形成于外箱2与内箱3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有多片真空隔热部件5a、5b,进而还填充有作为发泡隔热材料的硬质聚氨酯泡沫4。另外,在图2中示出固定于内箱3的顶面的真空隔热部件5a、和固定于外箱2的背面的真空隔热部件5b。以下,将真空隔热部件5a、5b通称记载为“真空隔热部件5”。冰箱I划分为冷藏室6、冷冻室7、蔬菜室8以及机械室9。从冷藏室6内侧观察,在内箱3的内侧的顶部设置有凹状的凹入部10,在凹入部10内配置冰箱内灯11,并且以覆盖冰箱内灯11的方式在内箱3安装有盖(cover) 31。冰箱内灯11配置于冰箱I的门侧(内箱3的正面侧)。另外,在外箱2的背面上部且在顶面后部设置有收纳盒13,用于收纳对冰箱I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2等。详细而言,在外箱2的顶面后部设置有凹部30(图3),该凹部30具有向后方下沉的倾斜面,并以填埋该凹部30的方式配置有三棱柱形状的收纳盒13(图2)。控制基板12例如配置为相对于外箱2的顶面以及背面的双方倾斜。另外,凹部30与收纳盒13的形状以及控制基板12的配置方式,不限定于图示例。另外,作为构成制冷循环(cycle)的要素,在机械室9配置有压缩机14,在冷冻室7的背面侧配置有冷却器15,在外箱2的侧面、背面、顶部设置有散热管16,该散热管16用于向外部释放热量,通过使制冷剂在它们之中流动,从而对冷藏室6、冷冻室7以及蔬菜室8进行冷却。另外,在图2中在两个部位示出相互连接的散热管16的剖面。此时,通过更多地配置散热管16,从而使从散热管16散出的热量增多,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所具有的能量,能够使冷却器15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对冰箱I内进行冷却。在制造冰箱I时,预先将真空隔热部件5固定于外箱2或内箱3,如图3所示,在使冰箱I的背面侧处于上方的状态下,从设置于背面侧的聚氨酯(urethane)注入口 17,注入液体状的硬质聚氨酯泡沫4的原料,并进行一体发泡,从而能够用硬质聚氨酯泡沫4对由外箱2与内箱3形成的空间内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在形成于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内,配置多片真空隔热部件并且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所述冰箱的特征在于,具备:收纳盒,其设置于所述外箱的背面上部,并收纳有控制基板;冰箱内灯,其配置于在所述内箱的顶部设置的凹入部内;散热管,其配置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冰箱内灯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顶面;以及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其配置为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从而从外侧对配置有所述冰箱内灯的所述凹入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构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面部,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的收纳盒侧的边缘部沿着所述凹入部弯曲,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收纳盒之间,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并固定,从而从内侧覆盖所述散热管,进而沿着所述收纳盒弯曲,并从内侧覆盖所述收纳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难波章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