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927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吊架小轴、吊架钢套和梳栉;梳栉吊架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和一个水平的横臂,在直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吊架通孔、第二吊架通孔,在吊架钢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钢套通孔、第二钢套通孔,吊架小轴具有二根,分别为上吊架小轴、下吊架小轴,上吊架小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吊架通孔内,上吊架小轴的轴身置于第一钢套通孔内且两者滑动连接,下吊架小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吊架通孔内,下吊架小轴的轴身置于第二钢套通孔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梳栉摆动角度和排布扇形角,接头穿丝操作方便,纱线走纱线路顺畅,成圈和垫纱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经编机编织机构中的梳栉吊架横移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210326302.9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机头驱动机构、拉簧座回复机构和成圈梳栉摇架机构,成圈梳栉摇架机构包括梳栉吊座,梳栉吊座下端连接有梳栉摇架,梳栉摇架连接有吊架座,吊架座上具有可移动的梳栉吊架,上下两根吊架小轴的一端分别与吊架座固定连接,吊架小轴的轴身通过滚珠套筒与梳栉吊架滑动连接,梳栉吊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梳栉,梳栉上端固定连接有梳I节顶头座,梳I节顶头座的一侧端与梳I节吊架的侧端相固定连接,朝向拉簧座回复机构一侧的梳栉顶头座上设置有拉钩和顶球。但是,这种结构的横移机构在编织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即梳栉排布时的扇形角很大,梳栉摆动时的角度也很大,纱线前后摆动时折角很大,容易起毛,操作工进行接头穿丝的工作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梳栉摆动角度和梳栉排布扇形角,接头穿丝操作方便,纱线走纱线路顺畅,成圈和垫纱可靠的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吊架小轴、吊架钢套和梳栉;所述梳栉吊架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和一个水平的横臂,在所述直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吊架通孔、第二吊架通孔,在所述吊架钢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钢套通孔、第二钢套通孔,所述吊架小轴具有二根,分别为上吊架小轴、下吊架小轴,所述吊架钢套与经编机的梳栉座固定连接,所述梳栉与梳栉吊架的横臂固定连接,所述上吊架小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的第一吊架通孔内,上吊架小轴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的第一钢套通孔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下吊架小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的第二吊架通孔内,下吊架小轴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的第二钢套通孔内且两者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吊架通孔与第二吊架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07?117mm。在本技术中,在所述上吊架小轴与第一钢套通孔之间设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上吊架小轴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与第一钢套通孔构成滑动连接;在所述下吊架小轴与第二钢套通孔之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下吊架小轴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二直线轴承与第二钢套通孔构成滑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减小了梳栉排布扇形角,同时减少了梳栉摆动角度,并且在机构上减少了对动程的要求,实现了安装八把地梳的编织要求。本技术在高速时,能保证梳栉的稳定性,并且,操作工的接头穿丝操作很方便;在工作时,纱线走纱线路顺畅,成圈和垫纱可靠。【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梳栉吊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1、吊架小轴2、吊架钢套3和梳栉4 ;所述梳栉吊架I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I 一 I和一个水平的横臂I 一 2,在所述直臂I 一 I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吊架通孔la、第二吊架通孔lb,在所述吊架钢套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钢套通孔3a、第二钢套通孔3b,所述吊架小轴2具有二根,分别为上吊架小轴2 - 1、下吊架小轴2 - 2,所述吊架钢套3与经编机的梳栉座固定连接,所述梳栉4通过螺栓与梳栉吊架I的横臂I 一 2固定连接,所述上吊架小轴2 -1的一端2a -1通过张紧螺钉7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I的第一吊架通孔Ia内,上吊架小轴2 -1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一钢套通孔3a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的一端2a — 2通过张紧螺钉8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I的第二吊架通孔Ib内,下吊架小轴2 - 2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二钢套通孔3b内且两者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吊架通孔Ia与第二吊架通孔Ib之间的距离在107?117mm之间,优选为112mm。在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上吊架小轴2 -1与第一钢套通孔3a之间设有第一直线轴承5,所述上吊架小轴2 -1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一直线轴承5与第一钢套通孔3a构成滑动连接;在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与第二钢套通孔3b之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6,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二直线轴承6与第二钢套通孔3b构成滑动连接。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直线轴承5、第二直线轴承6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第一直线轴承5、第二直线轴承6的端面相抵,弹簧9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吊架小轴2上的卡簧10、梳栉吊架I相抵。在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所述梳栉吊架I通过撑杆11与顶头座12相连,在所述顶头座12上安装有用于梳栉往复横移的吊钩13和顶头球14。经过在经编机上试用,本技术在高速编织时,梳栉的稳定性好,梳栉摆动角度小,挡车工操作方便,纱线走纱线路顺畅,成圈和垫纱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权项】1.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I)、吊架小轴(2 )、吊架钢套(3 )和梳栉(4);所述梳栉吊架(I)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1-1)和一个水平的横臂(1- 2),在所述直臂(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吊架通孔(la)、第二吊架通孔(lb),在所述吊架钢套(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钢套通孔(3a)、第二钢套通孔(3b),所述吊架小轴(2)具有二根,分别为上吊架小轴(2 - 1)、下吊架小轴(2 - 2),所述吊架钢套(3)与经编机的梳栉座固定连接,所述梳栉(4)与梳栉吊架(I)的横臂(1- 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架小轴(2 -1)的一端(2a — I)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I)的第一吊架通孔(Ia)内,上吊架小轴(2 -1)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一钢套通孔(3a)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的一端(2a —2)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I)的第二吊架通孔(Ib)内,下吊架小轴(2 - 2)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二钢套通孔(3b)内且两者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架通孔(Ia)与第二吊架通孔(Ib)之间的距离为107?117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吊架小轴(2 — I)与第一钢套通孔(3a)之间设有第一直线轴承(5),所述上吊架小轴(2 — I)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一直线轴承(5)与第一钢套通孔(3a)构成滑动连接;在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与第二钢套通孔(3b)之间设有第二直线轴承(6),所述下吊架小轴(2 - 2)的轴身通过所述第二直线轴承(6)与第二钢套通孔(3b)构成滑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吊架小轴、吊架钢套和梳栉;梳栉吊架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和一个水平的横臂,在直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梳栉吊架横移机构,包括梳栉吊架(1)、吊架小轴(2)、吊架钢套(3)和梳栉(4);所述梳栉吊架(1)具有一个竖直的直臂(1-1)和一个水平的横臂(1-2),在所述直臂(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吊架通孔(1a)、第二吊架通孔(1b),在所述吊架钢套(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且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钢套通孔(3a)、第二钢套通孔(3b),所述吊架小轴(2)具有二根,分别为上吊架小轴(2-1)、下吊架小轴(2-2),所述吊架钢套(3)与经编机的梳栉座固定连接,所述梳栉(4)与梳栉吊架(1)的横臂(1-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架小轴(2-1)的一端(2a-1)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1)的第一吊架通孔(1a)内,上吊架小轴(2-1)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一钢套通孔(3a)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下吊架小轴(2-2)的一端(2a-2)固定安装在所述梳栉吊架(1)的第二吊架通孔(1b)内,下吊架小轴(2-2)的轴身置于吊架钢套(3)的第二钢套通孔(3b)内且两者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王建荣梁峰朱进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