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835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4:43
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其电路包括反激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PWM控制器、反馈电路和至少两路供电支路,每路所述供电支路包括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DC插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供电支路,可实现独立恒流、恒压的直流电压输出,其可通过自动侦测负载的数据线路电压自动调整D+与D-的电压组合以实现充电端口智能识别,可兼容各种负载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对于电源应用者来讲,一般都希望其所选择的电源产品为“傻瓜型”的,即所选择的电源电压只要负载不超过电源最大值,无论各路负载特性如何变化,各路电源电压依然精确无误。仅就这一点来讲,目前绝大多数的多路输出电源是不尽人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该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可自动侦测负载的数据线路电压,自动调整直流输出正端和直流输出负端之间的电压组合以实现充电端口智能识别,可兼容各种负载电子设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反激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PWM控制器、反馈电路和至少两路供电支路;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的反馈端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每路所述供电支路包括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DC插座,所述DC插座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第一电容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一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CS端,所述第二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EN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接于所述芯片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接于所述芯片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DC插座的V+端与芯片的OUT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V-端接地。所述DC插座设为USB插座。所述供电支路设有三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和第三供电支路,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包括芯片U4、电阻R24、电阻R26、电阻R25、电容C12、电容C13和USB插座USB1,所述USB插座USBl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电容C12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电阻R24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4的电容CS端,所述电阻R26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4的EN端之间,所述电阻R25接于所述芯片U4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电容C13接于所述芯片U4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与芯片U4的OUT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4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4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接地;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包括芯片U5、电阻R27、电阻R29、电阻R28、电容C14、电容C15和USB插座USB2,所述USB插座USB2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电容C14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电阻R27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5的电容CS端,所述电阻R29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5的EN端之间,所述电阻R28接于所述芯片U5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电容C15接于所述芯片U5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与芯片U5的OUT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5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5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接地;所述第三供电支路包括芯片U6、电阻R30、电阻R29、电阻R31、电容C16、电容C17和USB插座USB2,所述USB插座USB2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电容C16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电阻R30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6的电容CS端,所述电阻R32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U6的EN端之间,所述电阻R31接于所述芯片U6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电容C17接于所述芯片U6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与芯片U6的OUT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6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D+端与芯片U6的D+端连接,所述USB插座USBl的V-端接地。所述反激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所述PWM控制器包括开关元件,所述交流转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流转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为型号为SMK7N60的场效应管Ql。所述PWM控制器包括芯片Ul,所述芯片Ul的型号为R7735GGE,所述芯片Ul的FB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光耦U2,所述光耦U2的受光器的集电极与所述芯片Ul的FB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反激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PWM控制器、反馈电路和三路供电支路。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的反馈端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支路包括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DC插座,所述DC插座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第一电容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一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CS端,所述第二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EN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接于所述芯片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接于所述芯片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DC插座的V+端与芯片的OUT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V-端接地。本技术通过利用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供电支路,可实现三路独立恒流、恒压的直流电压输出,其可通过自动侦测负载的数据线路电压自动调整D+与D-的电压组合以实现充电端口智能识别,可兼容各种负载电子设备。【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的的电路框图。图2是图1中的反激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图1中的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图1中的PWM控制器的电路图。图5是图1中的反馈电路的电路图。图6是图1中的第一供电支路的电路图。图7是图1中的第二供电支路的电路图。图8是图1中的第三供电支路的电路图。图中包括有:I一一反激电路、11一一交流转直流电路;2——整流电路;3——PWM控制器;4--反馈电路;5——第一供电支路;6--第二供电支路;7——第三供电支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PWM控制器、反馈电路和至少两路供电支路;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的反馈端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供电支路的输入端;每路所述供电支路包括型号为TPS2511的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DC插座,所述DC插座包括V+端、D‑端、D+端和V‑端,所述第一电容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一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CS端,所述第二电阻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和芯片的EN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接于所述芯片的LIN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接于所述芯片的OUT端和地之间,所述DC插座的V+端与芯片的OUT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D+端与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DC插座的V‑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闽香佘添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