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4683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其包括贮存器Ⅰ、贮存器Ⅱ、贮存器Ⅲ、贮存器Ⅳ、泵、灌溉阀门、灌溉管道、肥液混合器、控制器、计算机显示器、主机、阀组安装座;所述四个贮存器分别通过管路与阀组安装座相连,阀组安装座与泵相连,泵与肥液混合器连接,肥液混合器上的肥液灌溉排出孔通过管道与泵上的灌溉管道连接,灌溉管道上设有灌溉阀门,肥液混合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计算机显示器与主机相连;本装置按照灌溉施肥要求,精量控制肥液中不同类型的营养元素浓度,肥液配比可控性强,能够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的灌溉施肥要求,同时具有自动清洗功能,能减小系统营养元素配比误差,能提高灌溉施肥水肥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属于节水灌溉

技术介绍
灌溉是土壤表面的水分入渗到作物根系的方法,作物施肥有多种途径,包括在作物叶表面施肥和作物土壤表面施肥。肥料有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大多以液体肥料为主。在土壤表面施加液体肥料,肥料也是通过土壤入渗到作物根部,然后作物根部吸收。如果将灌溉与施肥结合起来,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同土壤的肥力的差异性比较大,而且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在灌溉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根据作物的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进行施肥,这不仅能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也是作物高产的一个必要条件。面对不同类型的作物,需要灌溉施肥系统的可控性要较高。目前,可实现灌溉施肥中各营养成分的精量控制的相关专利有:一种精量灌溉施肥系统,该技术通过设置的比例施肥泵对各肥液的吸肥量来调节肥液浓度,但吸肥量的不准确容易造成肥液浓度控制的误差,并且所设置的EC计和Ph计不能反映N、K营养元素浓度,对氮肥和钾肥的吸肥量的不准确,容易出现EC值满足要求,但N、K营养元素浓度不满足要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本技术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包括贮存器I 1、贮存器II 2、贮存器III 3、贮存器IV 4、泵5、灌溉阀门6、灌溉管道7、肥液混合器11、控制器12、计算机显示器13、主机14、阀组安装座15;所述贮存器I 1、贮存器II 2、贮存器III 3、贮存器IV 4分别通过管路与阀组安装座15相连,阀组安装座15上引出四条管路与泵5相连,泵5与肥液混合器11连接,肥液混合器11上的肥液灌溉排出孔25通过管道与泵5上的灌溉管道7连接,灌溉管道7上设有灌溉阀门6,肥液混合器11与控制器12相连,控制器12、计算机显示器13与主机14相连,泵5和阀组安装座15分别与控制器12相连;所述阀组安装座15上设有配肥阀I 16、配水阀I 17、配水阀II 18和配肥阀II 19,分别通过管路与贮存器I 1、贮存器II 2、贮存器III 3、贮存器IV 4连接。所述肥液混合器11包括上盖板30、下底座31、中心轴35、混合腔36,混合腔36为敞口圆柱形腔体,上盖板30设置在混合腔36上,混合腔36放置于下底座31上,混合腔36内部中心轴向设有中心轴安装孔道37,中心轴35穿过中心轴安装孔道37,下端固定在下底座31上,上端固定在上盖板30上,在中心轴35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轴承32和下轴承29,上轴承32和下轴承29的内圈分别固定在中心轴35两端的外圆周面上,上轴承32和下轴承29的外圈分别固定在中心轴安装孔道37两端的内圆周面上,下底座31固定于地面上;上盖板30上设置有电极安装孔I 8、电极安装孔II 9、参比电极安装孔10,离子选择电极I 22、离子选择电极II 24、参比电极26分别设置在电极安装孔I 8、电极安装孔II 9、参比电极安装孔10中,上盖板30上的注入孔I 20、注入孔II 23、注入孔III 27、注入孔IV 28通过管道与泵5连通;伺服电机21安装在上盖板30上,伺服电机21轴上带有伺服电机齿轮33,伺服电机齿轮33与固定在中心轴安装孔道37上端外圆周面上的肥液混合器齿轮34相配合,带动混合腔36绕中心轴35旋转。所述泵5至少有单独的五个腔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本技术系统中:贮存器I 1、贮存器II 2、贮存器III 3、贮存器IV 4分别用于贮存去离子水、肥I母液、肥II母液、灌溉水;贮存器I 1、贮存器II 2、贮存器III 3、贮存器IV 4下端分别设有管道,这些管道分别流经阀组安装座15上的配水阀II 18、配肥阀II 19、配肥阀I 16、配水阀I 17,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泵5的独立腔室相连,泵5的独立腔室引出管道分别与肥液混合器11上的注入孔I 20、注入孔II 23、注入孔III 27、注入孔IV 28相连。控制器12控制这些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将肥液和灌溉水注入肥液混合器11中,同时控制器12控制伺服电机21运行,由于伺服电机齿轮33与肥液混合器齿轮34相配合,伺服电机21运行时将带动肥液混合器11的混合腔36绕中心轴35旋转,肥液在肥液混合器11中进行均匀混合;肥液浓度检测时,将离子选择电极I 22、离子选择电极II 24、参比电极26分别插入电极安装孔I 8、电极安装孔II 9、参比电极安装孔10中与肥液接触,将采集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2,控制器12将获得的肥液浓度信息输入到主机14,由计算机显示器13显示检测结果;当计算机显示屏显示的肥液浓度配比达到灌溉施肥的要求时,在泵5的作用下,将肥液混合器11中的肥液通过管道运送到泵5中,这些肥液流经泵5的一个独立腔室,流到与其相连的灌溉管道7中,开启灌溉阀门6,肥液通过灌溉管道7进行灌溉;当完成灌溉是,需要对整个系统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离子选择电极清洗时,控制器12控制配水阀II 18,将去离子水流经泵5注入肥液混合器11,控制器12控制伺服电机21运行,由于伺服电机齿轮33与肥液混合器齿轮34相配合,伺服电机21运行时将带动肥液混合器11的混合腔36旋转,对离子选择电极进行自动清洗2-3次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开启灌溉阀门6,将清洗液从灌溉管道7排出。本技术中使用的离子选择电极I 22、离子选择电极II 24为可更换的常规市售离子选择电极,可根据肥液营养元素浓度检测需求选择,比如需要对肥液中N、P、K、Ga离子浓度进行检测时,可以从后面4种电极中的选取=PNO3-1型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PIT1型钾离子选择电极、PGJ1型钙离子选择电极、6801型钠离子选择电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检测方法,通过更换相应的离子选择电极获得肥液营养元素浓度信息,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施肥浓度,控制肥液的供应量,可实现营养元素浓度的精确调控;(2)本技术可以根据所获取的肥液营养元素浓度,按照施肥配方,可单独控制某种营养元素的母液供应量,肥液营养元素的配比的可控性更高,效率更高;(3)本技术中,控制器控制肥液注入肥液混合器中,并控制伺服电机带动肥液旋转,可实现对肥液的充分均匀混合,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动清洗功能,能减小系统营养元素配比误差;(4)本技术中,离子选择电极以灵活的方式插入安装孔内,因此根据需要肥液营养元素检测传感器可以更换,且更换方便,通用性较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生长时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5)本技术中,由于灌水和施肥可以精量控制,该系统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贮存器及阀组安装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肥液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盖板、下底座、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盖板、下底座、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肥液混合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混合腔、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齿轮和肥液混合器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肥液混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贮存器I,2-贮存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溉施肥中营养元素浓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贮存器Ⅰ(1)、贮存器Ⅱ(2)、贮存器Ⅲ(3)、贮存器Ⅳ(4)、泵(5)、灌溉阀门(6)、灌溉管道(7)、肥液混合器(11)、控制器(12)、计算机显示器(13)、主机(14)、阀组安装座(15);所述贮存器Ⅰ(1)、贮存器Ⅱ(2)、贮存器Ⅲ(3)、贮存器Ⅳ(4)分别通过管路与阀组安装座(15)相连,阀组安装座(15)上引出四条管路与泵(5)相连,泵(5)与肥液混合器(11)连接,肥液混合器(11)上的肥液灌溉排出孔(25)通过管道与泵(5)上的灌溉管道(7)连接,灌溉管道(7)上设有灌溉阀门(6),肥液混合器(11)与控制器(12)相连,控制器(12)、计算机显示器(13)与主机(14)相连,泵(5)和阀组安装座(15)分别与控制器(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良李云青贾维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