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荣治专利>正文

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44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具有:一个第一中空本体、分别与第一中空本体两侧连接的第二中空本体、第三中空本体、以及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中空本体上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分别具有顶壁及底壁,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中空本体上的第一管体、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管体上的第二管体、与第二管体上方联接的把手、以及一个设置在第二管体下方的舵板,第一中空本体具有设于底壁的第一扣件组、第二扣件组、与第二扣件组相结合的尾翼座、以及一个与尾翼座枢接的尾翼,通过方向控制装置的配置,方便使用者控制及稳定前进方向,而尾翼座及尾翼的配置,能把使用者施加的力转换为向后推力,使水上运动器材前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运动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能把使用者施加的力转换为向后推力的水上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充气式水上运动辅助器材,主要有可以加装舷外引擎或马达的充气独木舟或小艇、供人俯卧或躺卧的浮床、及让人套在身上的救生圈等。如果把外加动力来源的引擎、马达等外力扣除,把范围限制在由使用者自行出力前进的器材,大概只有靠使用者手划脚踢、或者额外架设船桨两种主要的方式,一般则很少有把辅助前进的设计直接接合在器材本体的轮廓架构上。因此,目前的充气式水上运动辅助器材,多半是定位在以水上活动时省力或增加安全性为目的,很少有单独作为运动工具的。如果能对充气式器材进行改进,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把操作使用者施加的力的方向转换为向后排水的推力,就能借助水的反作用力推动该运动器材前进,一方面使用者迅速在水面前进,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也可以改变水上运动器材的整体外观,增添运动的趣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把使用者施加的力转换为向后推力并能控制及稳定前进方向的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本技术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包括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空本体、一个与第一中空本体一侧连接的第二中空本体、一个与第一中空本体另一侧连接的第三中空本体、及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中空本体上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分别具有一个顶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中空本体的底壁分别呈向下突出的弧状,使第一中空本体的底壁与第二及第三中空本体的底壁间,各夹成一个前后走向的导水道。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中空本体内的第一管体、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管体的第二管体、一个与第二管体连接且暴露在顶壁上方的把手、及一个设置在第二管体远离把手一端且暴露在底壁下方的舵板。第一中空本体具有分别设于底壁的一个第一扣件组及一个第二扣件组、一个与第二扣件组相结合的尾翼座、以及一个与尾翼座相枢接的尾翼,第一管体具有一个基座,该基座具有两个分别对应穿入第一扣件组的定位柱。本技术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通过方向控制装置的配置,方便使用者控制及稳定前进方向,此外,通过尾翼座及尾翼的配置,能把使用者施加的力转换为向后推力,使水上运动器材前进。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装置器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侧视示意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侧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3中直线II-II所取的一个剖视图,说明两个限位凸块相对于两个限位凸台在第一转动位置。图6是一个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所述限位凸块相对于所述限位凸台在第二转动位置。图7是沿图2中的直线I-I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在水上操作的一个侧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在水上操作的一个侧视示意图。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示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以得到清楚的了解。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的较佳实施例,是以海豚造型为例,并包括一个第一中空本体1、一个第二中空本体2、一个第三中空本体3、以及一个方向控制装置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空本体1制成海豚身体的样子,在海豚身体两侧,分别沿着大致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连接有制造成鱼鳍状的第二和第三中空本体2、3,各中空本体1、2、3分别具有顶壁11、21、31及底壁12、22、32。第一中空本体1顶壁11具有一个第一穿孔111,第一中空本体1底壁12具有一个与第一穿孔111相对应的第二穿孔121。由于各中空本体底壁12、22、32分别呈向下突出的弧状,使第一中空本体1的下突底壁12与第二及第三中空本体的下突底壁22、32间,分别夹出如图7所示前后走向的导水道20、30,且在前后方向上导水道20、30的高度是由中央部分向前后方向渐增。如图1、3所示,第一中空本体具有一个位于底壁12前端的第一扣件组13、一个位于底壁12后端的第二扣件组14、一个与第二扣件组14相结合的尾翼座15、以及一个与尾翼座15相枢接的尾翼16。第一扣件组13具有相间隔开的两个第一基部131,每个第一基部131上形成一个第一定位孔132,第二扣件组14具有两个相间隔开的第二基部141,每个基部131、141的顶端分别熔接结合在第一中空本体底壁12底面上。尾翼座15具有向左右方向加宽的两个结构加强肋151、152,尾翼座15通过一个固定栓153与两个第二基部141枢接定位在一起。尾翼16具有一个上骨架161、一个下骨架162、一个夹在上、下骨架161、162之间的挠性薄片163,尾翼16通过一个枢接栓164与尾翼座15互相枢接而定位。为保证机械强度,上、下骨架161、162及挠性薄片163在本例中是以塑钢材料注射成型,为了减轻尾翼16整体重量,从前端向后形成有与尾翼座15对应的凹槽160。方向控制装置4具有一个由第二穿孔121穿入并部分露出第一穿孔111的第一中空管体41、一个穿过并设置在第一中空管体41中的第二中空管体42、一个连接在第二中空管体42且暴露于顶壁11上方的把手43、一个联接设置在第二中空管体42的远离把手一端且暴露于底壁12下方的舵板44、以及一个与第一中空管体41相螺纹联接的限位座45。第一中空管体41具有一个第一中空圆柱412、一个形成于第一中空圆柱412上端部外周面上的外螺纹段413、以及一个形成于第一中空圆柱412下端部且径向突出的环形基座411。基座411具有两个相对应并穿设在第一定位孔132中且侧向形成的定位柱414、以及两个从基座411底端纵向形成且相对应的限位凸台415。第二中空管体42具有一个外径小于第一中空圆柱412内径且穿过并部分突伸出第一中空圆柱412的第二中空圆柱421、两个设在第二中空圆柱421一端且与两个限位凸台415相对应的侧向形成的限位凸块422、一个设在两个限位凸块422下方的第一固定部423、以及一个远离第一固定部423一端且露出外螺纹段413的第一接合部424,第一接合部424形成有一个第二定位孔425,第一固定部423形成有三个呈直角三角形排列的第三定位孔426、427、428。把手43具有一套接在第一接合部424的第二接合部431、一个设在第二接合部431上方的握把部432、以及一个第一固定栓433,第二接合部431形成有一个第四定位孔434,第一固定栓433穿过第四定位孔434及第二定位孔425,使把手43固定在第二中空管体42上。舵板44具有一个板部441、一个从板部441向上突伸且与第一固定部423相对应的第二固定部442、以及两个第二固定栓443、444,第二固定部442形成有对应第一固定部423的凹槽445,且凹槽445左右分别形成两对第五定位孔446、447。限位座45具有一个与第一中空圆柱412的远离基座411一端的外螺纹段413相结合的内螺纹孔451,当第一中空本体1充气后,第一中空圆柱412会自然的迫紧限位座45,并稳固地相互抵紧,使限位座45紧贴附在第一中空本体1顶壁11。如图3、4所示,当两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方向控制装置的水上运动器材,具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空本体、一个与第一中空本体一侧连接的第二中空本体、及一个与第一中空本体另一侧连接的第三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分别具有一个顶壁及一个底壁,所述中空本体的底壁分别呈向下突出的弧状,使该第一中空本体的底壁与该第二及第三中空本体的底壁间各夹成一个前后走向的导水道;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器材还包括一个穿过并设置在该第一中空本体顶壁至该底壁的方向控制装置,该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穿过并设置在该第一中空本体内的第一管体、一个与第一管体连接并暴露在该顶壁上方的把手、以及一个设置在该第一管体的远离该把手的一端且暴露在该底壁下方的舵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荣治严宗平
申请(专利权)人:宋荣治严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