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配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985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配光透镜,透镜呈半圆柱体,该半圆柱体包括半圆弧面、切平面和两端面,半圆柱体的切平面中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光源的凹部,该凹部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形底面合围构成,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半圆柱体的一端面为第一端面且呈扩散形外凸弧面,该第一端面的起点靠近第一侧壁的中部,且由该起点向半圆柱体的周缘圆弧扩散成形;光源射向第一侧壁的光线为第一光线,第一光线经第一侧壁折射至半圆柱体的第一端面,再经扩散形外凸弧面反射至半圆弧面,并从半圆弧面射出,且该第一光线从半圆弧面射出的角度小于其初始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配光透镜,通过该配光透镜呈现出长度大于宽度的光斑,以适用于狭长场合的照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透镜
,尤其涉及LED配光透镜
技术介绍
LED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呈散射状态,需要通过配光透镜进行聚光。目前配光透镜共同特点是:通过配光透镜呈现的光斑为圆形光斑。但圆形光斑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如马路、巷道、货架间隔等狭长场合照射,由于圆形光斑的照射范围近似圆形,当圆形光斑的直径等于狭长场合的宽度时,存在照射距离短的问题,需要排布多个光源,而当圆形光斑的直接大于狭长场合的宽度时,部分光线将照射到狭长场合外,存在光线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配光透镜,通过该配光透镜呈现出长度大于宽度的光斑,以适用于狭长场合的照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配光透镜,所述透镜呈半圆柱体,该半圆柱体包括半圆弧面、切平面和两端面,所述半圆柱体的切平面中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光源的凹部,该凹部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形底面合围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半圆柱体的一端面为第一端面且呈扩散形外凸弧面,该第一端面的起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且由该起点向所述半圆柱体的周缘圆弧扩散成形;所述光源射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光线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一侧壁折射至半圆柱体的第一端面,再经所述扩散形外凸弧面反射至所述半圆弧面,并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且该第一光线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的角度小于其初始角度。优选地,所述半圆柱体的另一端面为第二端面且也呈扩散形外凸弧面,该第二端面的起点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中部,且由该起点向所述半圆柱体的周缘圆弧扩散成形;所述光源射向所述第二侧壁的光线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经所述第二侧壁折射至第二端面,再经该第二端面反射至所述半圆弧面,并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该第二光线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的角度小于其初始角度。优选地,所述半圆柱体的另一端面为第二端面呈外凸的球面,所述第二侧壁靠近该所述第二端面设置,且也呈外凸的球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扩散形外凸弧面反射后,所述第一光线垂直于所述半圆弧面。优选地,所述弧形底面呈外凸弧面;所述光源射向所述弧形底面的光线为第三光线,所述第三光线经所述弧形底面折射至所述半圆弧面,并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且该第三光线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的角度小于或等于其初始角度。优选地,所述第三光线经所述弧形底面折射后,所述第三光线垂直于所述半圆弧面。优选地,所述透镜由玻璃、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优选地,平行、并穿过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为剖切平面,任意剖切平面剖切所述透镜均得到相同的剖面图形;所述剖面图形包括第一端面形成线、第一侧壁形成线、弧形底面形成线和半圆弧形面形成线,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形成线集合形成第一端面,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线集合形成第一侧壁,所述弧形底面形成线集合形成所述弧形底面,所述半圆弧形面形成线集合形成半圆弧形面。优选地,在所述剖面图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为X轴,垂直于X轴、且穿过光源的中心点的直线为Y轴,则,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线与X轴的交点为(?, O),其与X轴的夹角为b,则第一侧壁形成线上的点为(xn,yn),且符合表示方程:yn= tan (b) * (x n-a0);所述第一光线的出射角度为cn,所述透镜的折射率为N’,所述第一光线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线的入射角度为cn_90-b,经折射后,所述第一光线与X轴的夹角为dn,所述第一光线的折射角度为dn-90+b,并符合表示方程:sin(cn-90-b) = sin (dn_90+b) *N’ ;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一端面后与所述半圆弧面垂直,所述第一光线与所述第一端面形成线的交点为(X’ n,y’ n),该交点的切向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fn,且fn=(90+dn)/2,其中,tan(dn) = - (y' n-yn) / (x,n_xn)。优选地,所述光源射向所述弧形底面的光线为第三光线,所述第三光线经所述弧形底面后垂直于所述半圆弧面;所述第三光线与所述弧形底面形成线的交点为(xm,ym),该交点的切向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hm,所述第三光线的出射角度为gm,所述弧形底面形成线符合表示方程:sin(90+hm-gm) = sin(hm)*N,;tan (gm) = _ym/xm。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改变第一光线和第三光线在所述中心轴轴向方向上的出光方向,也即通过该透镜结构缩小了光斑的宽度,但并未缩小光斑的长度,使得光斑的长度大于其宽度,光线能有效用于狭长场合延伸方向的照明,且减少垂直于狭长场合方向的光线,也避免了光线照射到狭长场合之外而造成浪费及光污染,并提高狭长场合的照明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图6为图4中BB’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形;图8为图4中BB’剖视的光路示意图;图9为图4中AA’剖视的光路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第一光线初射光路分析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第一光线折射光路分析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第一光线反射光路分析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的第三光线光路分析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一实施例形成的光斑;图15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8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19为图18中AA’剖视图;图20为图18中BB’剖视图;图21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形;图22为本技术LED配光透镜另一实施例形成的光斑。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配光透镜,如图1至图6所示,透镜呈半圆柱体10,该半圆柱体10包括半圆弧面2、切平面3和两端面,半圆柱体10的切平面3中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光源9的凹部8,该凹部8由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6和弧形底面5合围构成,其中第一侧壁4与第二侧壁6相对设置;半圆柱体10的一端面为第一端面I且呈扩散形外凸弧面,该第一端面I的起点靠近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呈半圆柱体,该半圆柱体包括半圆弧面、切平面和两端面,所述半圆柱体的切平面中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光源的凹部,该凹部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形底面合围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半圆柱体的一端面为第一端面且呈扩散形外凸弧面,该第一端面的起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且由该起点向所述半圆柱体的周缘圆弧扩散成形;所述光源射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光线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一侧壁折射至半圆柱体的第一端面,再经所述扩散形外凸弧面反射至所述半圆弧面,并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且该第一光线从所述半圆弧面射出的角度小于其初始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耀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