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3928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包括PET机、CT机以及病床,PET机设有PET机架,PET机安装在CT机的前侧,病床设置在PET机的前方;还包括两组主支撑单元和导轨单元、病床支撑单元以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主支撑单元分别设置在PET机架底部的两侧,用于支撑及对准调节PET机,导轨单元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主支撑单元的前侧,PET机架可从主支撑单元滑动到导轨单元上,病床支撑单元用于支撑和定位病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设置在病床支撑单元上且可在病床支撑单元上移动,病床同步移动单元包括柔性联接装置,柔性联接装置可拆卸地与PET机架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PET机、CT机的分离简单易行,极大减少分离PET机再复位后的调整扫描轴线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影像系统一般包括CT机、PET机以及病床,CT机与PET机常常并列靠紧地安装在一起。CT机和PET机日常保养和维修时,需要搬移CT机架或者PET机架,检修保养完成后再把CT机架或者PET机架复位。因为CT机、PET机以及病床安装时对其同轴度要求很高,如果检修保养时直接搬移CT机架或者PET机架的话,复位时对CT机、PET机以及病床同轴度的调整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效率低下。而且搬移CT机架或者PET机架还需要专门的辅助拆装工具和装置。因此,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CT机通常靠近病床设置,PET机设置在CT机的前侧,离病床较远。扫描时,为了得到PET成像,病床的移动距离大,稳定性降低,患者在病床的位置容易产生偏移,最终对PET-CT扫描成像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且,CT机中CT球管是个高发热部件,如果CT机太靠近患者的话,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使得PET机、CT机以及病床的分离简单易行,极大减少分离PET机再复位后的调整扫描轴线的时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包括平行并列安装的PET机和CT机,以及患者躺卧的病床,在CT机的一侧设有CT球管,PET机设有PET机架,扫描时,患者从PET机的前侧进入,PET机安装在CT机的前侧,CT机的CT球管侧靠近PET机,病床设置在PET机的前方;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还包括两组主支撑单元和导轨单元、病床支撑单元以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主支撑单元分别设置在PET机架底部的两侧,用于支撑及对准调节PET机,导轨单元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主支撑单元的前侧,PET机架可从主支撑单元滑动到导轨单元上,病床支撑单元用于支撑和定位病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设置在病床支撑单元上且可在病床支撑单元上移动,病床同步移动单元包括柔性联接装置,柔性联接装置可拆卸地与PET机架联接。进一步地,在PET机与CT机之间设置有隔热板。进一步地,病床支撑单元包括病床支撑底板以及病床移动导轨,病床支撑底板固定在安装地面上,病床移动导轨设置在病床支撑底板的顶面且位于病床支撑底板的两侧;在病床移动导轨上设置有两组病床移动导轨限位块,分别用于限制病床的安装位置以及病床的移动位置。进一步地,柔性联接装置包括病床连接杆、PET连接件以及插销件,病床连接杆一端固定在病床同步移动单元上,PET连接件一端固定在PET机架的中部,病床连接杆以及PET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件相互联接。进一步地,病床同步移动单元还包括移动滑块以及病床底座,病床设置在病床底座上,移动滑块设置在病床底座的两侧,移动滑块可在病床移动导轨上滑动,病床底座随移动滑块一起滑动。进一步地,在主支撑单元的前后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机架限位块,机架限位块限制PET机架的位置。进一步地,导轨单元包括导轨支座、延长导轨、若干万向调节地脚、导轨限位块以及缓冲圈,延长导轨设置在导轨支座的顶面上,若干万向调节地脚设置在导轨支座的底部并通过地脚螺母固定在导轨支座上,导轨限位块固定在导轨支座上并安装在延长导轨的前端,缓冲圈设置在导轨限位块的靠近主支撑单元的侧面上。进一步地,主支撑单元包括PET支座和PET支撑导轨,PET支撑导轨设置在PET支座上,PET机架安装在PET支撑导轨上,在每组主支撑单元和导轨单元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联接组件,联接组件把导轨支座安装在PET支座的前侧。进一步地,联接组件包括定位销以及锁板,定位销安装在PET支座的端部并可与导轨支座的端部联接使得主支撑单元的PET支撑导轨与导轨单元的延长导轨共线且等高,PET机架可从PET支撑导轨滑动到延长导轨上,锁板一端与PET支座联接其另一端与导轨支座联接,锁板分别固定在PET支座以及导轨支座的两侧面,并通过锁紧螺栓和螺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PET机与CT机共用一台病床,PET机设置在CT机与病床之间,而且,CT机的CT球管侧靠近PET机,有效缩短病床的运动行程,使得扫描时病床的移动距离最短,减少整个设备的占用面积。2.在日常维护中可将PET机架和病床一起与CT机架分离,使得PET机与CT机相互分离,可以同时进行维护检修和保养,而且,待检修完成后,再把PET机架和病床复位,位置精度得到保证,PET机架与病床的扫描轴线很快可以调整到与CT机扫描轴线同轴,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缩短调整时间。3.为了使分离更加顺畅,病床与PET机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4.可拆卸式导轨单元只在进行PET机架和CT机架的维护时,需要相互分离时才安装,平时工作时可拆下,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不会出现人员的意外绊倒,也有利于维修导轨的保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PET机、CT机以及病床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PET机和病床与CT机相互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PET机、CT机以及病床的排布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照图1、图3以及图5所示,本技术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平行并列安装的PET机I和CT机2,以及患者躺卧的病床3。在CT机2的一侧设有CT球管4。PET机I设有PET机架5。扫描时,患者从PET机I的前侧进入。PET机I安装在CT机2的前侧,CT机2的CT球管4侧靠近PET机I,CT机2的滑环及高压远离PET机I 一侧,方便滑环日常维护。病床3设置在PET机I的前方。此时,扫描时病床3需要移动的距离为LI。而现有技术的,CT机2的CT球管4侧远离PET机I,扫描时病床3需要移动的距离为L2,显然,L2大于LI。因此,扫描患者到达同样的部位时,本技术所需的病床3移动距离最小,可以有效缩短扫描时病床3的运动行程,也降低对病房空间的要求。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两组主支撑单元6和导轨单元7、病床支撑单元8以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9。主支撑单元6分别设置在PET机架5底部的两侧,用于支撑及对准调节PET机I。主支撑单元6可以实现X、Y、Z三个方向和角度的调节,既保证了 PET机I与CT机2的扫描轴线的同轴度也降低了设备对安装地面的水平度要求。导轨单元7分别可拆卸地且等高、同轴地设置在主支撑单元6的前侧,PET机架5可从主支撑单元滑动到导轨单元7上。病床支撑单元8用于支撑和定位病床3,病床同步移动单元9设置在病床支撑单元8上且可在病床支撑单元8上移动。病床主支撑单元8可以对病床3实现垂直方向以及三个角度的调节,保证病床3与PET-CT扫描轴线的对准。病床同步移动单元9包括柔性联接装置10,柔性联接装置10可拆卸地与PET机架5联接。柔性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包括平行并列安装的PET机和CT机,以及患者躺卧的病床,在所述CT机的一侧设有CT球管,所述PET机设有PET机架,扫描时,患者从PET机的前侧进入,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机安装在CT机的前侧,所述CT机的CT球管侧靠近PET机,所述病床设置在PET机的前方;所述可降低扫描床行程的PET‑CT布置系统还包括两组主支撑单元和导轨单元、病床支撑单元以及病床同步移动单元,所述主支撑单元分别设置在PET机架底部的两侧,用于支撑及对准调节PET机,所述导轨单元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主支撑单元的前侧,所述PET机架可从主支撑单元滑动到导轨单元上,所述病床支撑单元用于支撑和定位病床,所述病床同步移动单元设置在病床支撑单元上且可在病床支撑单元上移动,所述病床同步移动单元包括柔性联接装置,所述柔性联接装置可拆卸地与PET机架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兴江李蒙强尼·N张勇邓晓胡玮皮尤什·S王剑于晓路牛晓旭姜远东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