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接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56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杆一体形成的第二支撑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包括第一支撑台以及从第一支撑台上突出的第一突起,所述可动体还包括沿第一支撑台的圆周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力传递面;沿第二支撑台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力传递面配合的受力面;当所述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杆配合,并由第一突起接收动力输出杆输出的动力时,即使在动力输出杆与第一突起的动力接收面触碰的瞬间,所述第一突起也不容易被拉断,从而有效保证了动力接收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接收件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包括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处理盒被安装于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并由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接收动力,通过驱动处理盒中相应的装置运转完成成像过程。图1是现有的一种动力接收件25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所述动力接收件25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30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接收件25包括具有旋转轴线LI的支撑杆250、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台253、以及从所述支撑台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51和第二突出部252,所述支撑台253包括与支撑杆250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台2531以及与支撑杆250 —体形成的第二支撑台2532,所述第一突出部251形成在第一支撑台2531上,第二突出部252形成在第二支撑台2532上。所述动力接收件25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251连接的转动部254、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的连接部255、位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通孔2541以及位于连接部上的第二孔2551,所述第一通孔2541的中心线L2与轴线LI相互垂直,如图所示,所述转动部254、连接部255、第一支撑台2531以及第一突出部251 —体形成可动体27。为与所述可动体27配合,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旋转轴257、位于支撑杆250上的第三通孔2571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转动部的槽258,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L3与轴线LI垂直,且所述旋转轴257穿过第三通孔2571以及第一通孔2541,从而将所述转动部254与支撑杆250连接。继续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接收件25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56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253上的第四孔2530,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挂接在第四孔2530上,另一端挂接在所述第二孔2551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56为拉簧。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接收件25装入动力传递装置26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6还包括容纳动力接收件25的凸缘圆筒260,所述凸缘圆筒260 —般通过胶粘的方式与筒状的感光件(未示出)配合,感光件通过所述动力接收件25接收动力。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突出部251与第二突出部252沿支撑台253突出的高度分别为hi和h2,满足hi > h2 ;所述动力输出件30的一个末端设置有动力输出杆33,所述第一突出部251具有倾斜的动力接收面2511,即所述动力接收面2511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LI倾斜。当所述动力接收件25与动力输出件30结合时,所述动力输出杆33抵靠动力接收面2511,动力输出杆33随着动力输出件30沿图2中r所示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动力接收件25也沿r所示方向转动;根据此时动力接收面2511的受力分析可知,动力输出杆33作用在倾斜的动力接收面2511上的力将会有一个沿图2中d所示方向的分力,而此分力将有拉动第一突出部251向上运动的趋势,当所述动力输出杆33的作用力过大,尤其是当动力输出杆33与动力接收面2511接触的瞬间,所述动力接收面2511受到的向上的拉力非常大,导致第一突出部251较容易被拉断,从而出现动力接收件不能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接收件,增强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强度,使其不容易被拉断,有效保证动力接收件的正常工作。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杆一体形成的第二支撑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包括第一支撑台,所述可动体还包括沿第一支撑台的圆周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力传递面;沿第二支撑台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力传递面配合的受力面。所述可动体还包括从第一支撑台上沿支撑杆轴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沿支撑杆轴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突出有第二突起,第一突起突出的高度与第二突起突出的高度不同,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突出的高度大于第二突起突出的高度。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可分别与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且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变换,例如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或梯形等,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凸台具有力传递面,且第二凸台具有接收所述力传递面传递过来的力的受力面即可。当包括有所述第一凸台的可动体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凸台的第二支撑台的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杆配合,并由第一突起接收动力输出杆输出的动力时,即使在动力输出杆与第一突起的动力接收面触碰的瞬间,所述第一突起也不容易被拉断,从而有效保证了动力接收件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动力接收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动力接收件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动力接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不含所述可动体的动力接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位于第一支撑台上的第一凸台的另一种形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3-图6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与
技术介绍
中相同的部件米用相同的编号。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动力接收件2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动力接收件25包括支撑杆250、与支撑杆250 —体形成的第二支撑台2532、与所述支撑杆250活动连接的可动体27以及从第二支撑台上沿支撑杆250轴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252。图4是第一支撑台253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可动体2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杆一体形成的第二支撑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包括第一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体还包括沿第一支撑台的圆周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力传递面;沿第二支撑台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力传递面配合的受力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