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恪煊专利>正文

水上竞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384 阅读:26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上竞走器,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在静水面上活动的工具。它由一对漂体构成。每只漂体中充满气体,其上部是一个与人的脚大小相当的凹形踏板,踏板上方两侧设置两根活动扣带,漂体的下部通过拨叉设置有活动自如的蹼子。人体踩在两只漂体上可以直立于水面,也可以一步步向前行走。可广泛用于水上作业、水上娱乐或水上行军等活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在静水面上活动的工具,特别是一种水上竞走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进行水上作业、水上娱乐、水上行军等活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工具,便于人们能直立于水面或利用腿部力量在水面一步步行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水上竞走器,便于人们能直立于静水面上或能在静水面上一步步行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一对漂体构成,每只漂体中充满气体,其上部是一个与人的脚大小相当的凹形踏板。踏板上方两侧设置两根活动扣带。漂体的下部通过拨叉设置有活动自如的蹼子。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容易,使用它安全方便,不会发生意外,因为双脚套在踏板上是靠两根活动尼龙扣带系紧的,当人体不慎倒在水中时,两根尼龙扣带就会很容易地脱开,会游泳的人可以游泳,不会游泳的人抱着它可作为救生圈,非常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水中前进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水中停止或向后移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以上各附图所示的结构就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1为漂体。2为踏板,3为扣带,4为充气嘴,5为拨叉,6为蹼子。本技术的各部件基本上可用橡胶或塑料制作。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制成大小不同的规格,如可制作成豪华型或携带型,豪华型的漂体1一般在工厂用充气机充气后密封,而携带型可在漂体1上制有充气嘴4,使用时充气,用后放气便于携带。拨叉5与蹼子6之间可由螺钉固定,最后与漂体1可用杠杆结构连接。拨叉5可拨动水中的蹼子6作90°变化,使蹼子6形成平行于水面或垂直于水面两种形态。当双脚各踩一只漂体1时,利用于漂体1的浮力可支撑人体直立于水面。当行走时,两脚相对形成反作用力,当一只脚的蹼子6受重力形成直立于水面的形态(见图3)时,水对蹼子6产生阻力,使漂体1原位不动,另一只脚的蹼子6受推力的作用平行于水面(见图2),使漂体1实现向前移动。这样,两脚不断地反复交换用力便能实现人体一步步向前移动。人穿该水上竞走器在静水面(如海、湖)上行走,不同于人在陆地上行走。在水中,脚始终不能离开竞走器的踏板,身体尽量平衡,着力于两脚。行走时,大腿带动小腿和脚,平行地向前推动。向前推动时,负重尽量不变,以保持身体平衡。在实现向前走动时,用力比陆地上约大三倍,而且只能大腿用力,故称为“竞走器”。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竞走器,其特征在于由一对漂体构成,每只漂体中充满气体,其上部是一个与人的脚大小相当的凹形踏板,踏板上方两侧设置两根活动扣带,漂体的下部通过拨叉设置有活动自如的蹼子。专利摘要一种水上竞走器,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在静水面上活动的工具。它由一对漂体构成。每只漂体中充满气体,其上部是一个与人的脚大小相当的凹形踏板,踏板上方两侧设置两根活动扣带,漂体的下部通过拨叉设置有活动自如的蹼子。人体踩在两只漂体上可以直立于水面,也可以一步步向前行走。可广泛用于水上作业、水上娱乐或水上行军等活动。文档编号B63B35/73GK2186214SQ94204680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恪煊 申请人:李恪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竞走器,其特征在于:由一对漂体构成,每只漂体中充满气体,其上部是一个与人的脚大小相当的凹形踏板,踏板上方两侧设置两根活动扣带,漂体的下部通过拨叉设置有活动自如的蹼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恪煊
申请(专利权)人:李恪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1月20日 11:31
    竞走是从日常行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而这也是竞走与跑步的主要分别。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