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3174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该药物由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宣肺止咳、疏风解表,宣肺,祛痰,散热止痛,配伍使用。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祛除表邪,宣通肺气之功,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学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 患。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 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呼吸道感染原因中医认为是由外因及内因所致。外因包括:1、环境污染如灰尘、 雾霾等易造成外在环境空气湿气重,特别春、夏、秋季,湿气重易造成热不易散去,造成空气 湿、闷热,使人易受湿温病邪入侵,易患"湿温病"。中医所指的湿温病邪包括西医临床所指 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如:细菌、病毒等。2、身处环境温差剧大变化,如受凉,不当使用空调 造成冷热不均,时冷时热等因素。3、是指不良的饮食结构的影响,如:人经常食入冷、油腻食 物,常食夜宵等易生湿,经常食入麻、辣饮食,吃火锅、酒在体内易化热,所以现代人体质因 为环境及饮食结构改变,容易形成湿热体质。 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年迈体弱和幼年多病或有慢性基础 病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热是其主要的症状,如何使病人迅速平稳且不反复地退热一直是 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的问题。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还有病毒或细菌及病毒混合感染,治疗这 种呼吸道感染还需使用抗病毒的药。使用抗病毒的药有以下不足:1、因病毒变异性强,易致 药物耐药性增强,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疗效不佳,病程长。2、抗病毒西药副作用对人体的不良 影响也不容忽视。3、市场上有虽有几种抗病毒中药制剂,但疗效缓慢。总之,目前西医主要 采用对症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且价格昂贵,加之疗效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专利技术制备得 到的中药组合物以疏散风热,润肺化痰,宣肺止咳为主,佐以养胃振脾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疗效稳定、治疗时间短、无毒副作用、成 本低廉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 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5-20克、桂枝3-8克、桔梗4-15克、千里光5-20 克、菊花3-15克、穿心莲3-25克、细叶小羽藓3-11克、党参3-8克、甘草3-23克、柴胡5-25 克、黄芩2-9克、北豆根3-25克、苦杏仁2-14克、石蝉草1-10克、绞股蓝1-12克、红景天 1- 10克、鱼腥草2-18克、竹沥2-11克、红参1-6克、龙爪叶3-25克、淡豆豉2-14克、茯苓 2- 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4克、瓜萎1-10克、贝母1-8克、荆芥 穗2-13克、石膏2-28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6克、翠云草1-9克。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15克、桂枝3-5克、桔梗4-10克、千里光5-15克、菊花3-10克、穿心莲 3-20克、细叶小羽藓3-9克、党参3-5克、甘草3-15克、柴胡5-20克、黄芩2-9克、北豆根 3-10克、苦杏仁2-9克、石蝉草1-8克、绞股蓝1-10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0克、竹 沥2-10克、红参1-6克、龙爪叶3-9克、淡豆豉2-10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 克、薄荷1-7克、蝉蜕2-11克、瓜萎1-9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0克、石膏2-15克、石菖 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0克、翠云草1-9克。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4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 3克、党参4克、甘草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4克、苦杏仁3克、石4单草2克、绞股 蓝4克、红景天2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 连翘1克、霍香2克、薄荷2克、蝉蜕2克、瓜萎6克、贝母2克、荆芥穗2克、石膏10克、石 菖蒲2克、虎杖1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8克、桂枝3克、桔梗5 克、千里光5克、菊花5克、穿心莲6克、细叶小羽藓4克、党参4克、甘草5克、柴胡7克、黄 芩3克、北豆根3克、苦杏仁2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5克、红景天3克、鱼腥草3克、竹沥 3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3克、茯苓2克、连翘2克、霍香2克、薄荷3克、蝉蜕3 克、瓜萎4克、贝母3克、荆芥穗4克、石膏11克、石菖蒲3克、虎杖2克、山楂6克、翠云草 4克。 进一步的,上述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田基黄、桂 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苳、北豆根、石4单草、绞股 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萎、贝母、 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15~1. 20的浸膏;(2)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 杏仁,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5~1. 20的浸膏;(3)合并步骤(1)及步骤(2)的浸膏,将浸膏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 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剂。 进一步的,上述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取石膏,先熬 30分钟,将中药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 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蝉蜕、 瓜萎、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苦杏仁浸泡1小时以上;(2)将熬好的石膏 加入到浸泡的中药中,小火煎熬45分钟后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3)将滤渣加水浸泡 60分钟,煎煮20分钟后加入霍香、薄荷,小火熬开20分钟,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 液和二次滤液,得到药液;所述药液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 糖浆剂。 所述中药制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中药有以下药理作用: 田基黄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 桂枝: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 胺,疮疡胺成不溃。 千里光: 性味:苦,寒。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 毒。〃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 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 丹毒,湿瘆,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瘆疮疖。菊花: 性味:甘、苦,微寒。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5‑20克、桂枝3‑8克、桔梗4‑15克、千里光5‑20克、菊花3‑15克、穿心莲3‑25克、细叶小羽藓3‑11克、党参3‑8克、甘草3‑23克、柴胡5‑25克、黄芩2‑9克、北豆根3‑25克、苦杏仁2‑14克、石蝉草1‑10克、绞股蓝1‑12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8克、竹沥2‑11克、红参1‑6克、龙爪叶3‑25克、淡豆豉2‑14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4克、瓜蒌1‑10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3克、石膏2‑28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6克、翠云草1‑9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守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友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