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允泽专利>正文

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075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及放电灯的石墨导电薄膜形成方法,当前,采取需高温热处理的热分解方式或需昂贵设备溅射方式,在玻璃管表面形成石墨导电薄膜,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喷射涂敷、刷涂敷方法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放电灯管的外周表面,之后,进行50℃~150℃的温度热处理,形成石墨导电薄膜,由此,提供一种可进行低温热处理,并在插入放电灯管的电极和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之间控制改变频率及电压,从而,可使控制改变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的放电灯,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或可变形为两端及中间分别设有电极的结构,石墨导电薄膜下部还形成金属导电薄膜,金属导电薄膜上部整体或部分涂敷有防止背面发光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尤其详细涉及一种在50°C时,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石墨导电薄膜,并以任意的速度控制发光长度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放电灯在玻璃管内封入惰性气体,将一侧的电极设置于玻璃管的内部,并将另一侧的电极作为形成于玻璃管的外周面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同时,在所述两电极之间施加了放电用电压时,在玻璃管的内周面上涂覆发光的且随着发光色变化的荧光膜的发光放电灯进行使用。但通过形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方法,以将高温下,根据热分解法形成的铟或以液化喷射方式形成含氟锡氧化物溶液,导电薄膜的形成存在如下问题:在超过450°C的高温化学反应中产生反应副产物,由此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大,放电灯制造的工艺较难,并且,使用高温耐热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由此,通过高温使玻璃管发生弯曲,因而生产效率低下。尤其存在如下难题:在真空状态下,使用昂贵的溅射装置形成铟锡氧化膜或锌氧化膜等石墨导电薄膜时,要求较高的投资费用,且形成薄膜之后,也需在包含氢的还原性气体中进行退火处理,从而,难以获得导电薄膜的低电阻化。现有技术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10-2008-0050027号现有技术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10-2006-005688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将薄膜作为阴极的石墨导电薄膜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代替根据现有的热分解法的工艺难度大且需大量投资费用的溅射方式等导电薄膜形成方法,其利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在50°C时,以喷射、刷、浸渗等方法,进行石墨导电薄膜的涂敷及在低于150°C的空气中进行硬化处理,从而,形成导电薄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将薄膜作为阴极的石墨导电薄膜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通过利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玻璃管的外周面整体的表面或部分的涂敷方法,形成导电薄膜。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灯管,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的玻璃管形态构成,并注入有放电气体,在放电灯管的内周面插入设置电极,在外周表面上,将利用常温下形成的超微细纳米石墨粉而形成的石墨导电薄膜作为阴极,并且,其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在3至I兆欧范围内。所述石墨导电薄膜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管径整体,并进行导电薄膜的研磨处理,或只形成于管径的上下部中的某一侧。并且,本专利技术构成放电灯控制电路,在设置于玻璃管内部的阳极电极和石墨导电薄膜阴极上施加3Hz?50kHz的可变电压,并且,将其可变电压控制在100V?5000V范围内。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放电灯管的一侧的电极的对侧形成相应电极和相同形态的电极,将石墨导电薄膜作为阴极使用或形成为浮式结构,从而,构成使得调节施加电压的电极,而可双向清除。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阳极设置于放电管的中心或内部部位。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构成得使两侧的电极中的某一侧的电极与所述放电灯管表面的石墨导电性阴极电极发生短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阳极和具有相同结构的第3电极添加插入焊接于所述放电灯的中心部位,并将中心电极周围的石墨导电性阴极蚀刻为2部分,使得电气节点形成于分割为平刮结构的两片的阴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透明的树脂薄膜或玻璃薄膜的电气绝缘薄膜包覆于所述放电灯管的外周表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为了玻璃管表面的导电薄膜的低电阻化,利用金属浆料将金属导电薄膜形成于石墨导电薄膜下部,从而,构成使得包覆两层不透明导电薄膜,在此导电薄膜的上部,将利用透明或着色漆、环氧树脂、聚氨酯溶液等形成的背面发光防止薄膜包覆于管径整体或一部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导电薄膜具有如下效果:尤其使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其表面电阻值在两断面涂敷银浆料而形成的电极节点间即玻璃管整体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为3欧姆(Ω)至I兆欧(ΜΩ),将3Hz至50kHz,100V?5000V的可变交流电压施加于插入设置于玻璃管内周的电极和石墨导电薄膜之间,从而,获得从插入于玻璃管内周的电极部向相对方向以任意速度控制平刮发光区域的长度的放电灯。尤其,并非为根据高温的热分解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而是通过将利用所述列举的常温硬化处理型石墨粉末的导电薄膜在摄氏150以下的低温中形成,由此,可使用低温的苏打石灰玻璃管等。从而,制造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且经济性的以任意的速度控制发光区域的长度的放电灯,【附图说明】图1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温石墨导电薄膜的单电极式冷阴极管式放电灯的平面分析图;图2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的两侧断面分别具有电极的平面分析图;图3作为图1的其它变形实施例,使放电发光区域朝向两方向或多轴方向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图4为作为图2的变形实施例,将电极的一边与由石墨导电性薄膜构成的阴极发生短路的结构平面分析图;图5为具有3个电极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图6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变形实施例,具有金属导电薄膜和石墨导电薄膜两层结构的不透明导电薄膜结构的剖视图。附图符号说明1:放电灯管2:电极导线3:石墨导电薄膜 4:电极杯5:阴极接地线6:绝缘薄膜7:金属导电薄膜 10:放电灯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温石墨导电薄膜的单电极式冷阴极管式放电灯的平面分析图。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放电灯管(I),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的玻璃管形态形成;电极,其突出形成至被插入设置于所述放电灯管⑴的一端部内侧的电极杯(4)的内侧,并延伸至电极杯⑷的后面,使得电极导线⑵被引出至放电灯管⑴的外侧;石墨导电薄膜(3),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通过喷射涂敷或刷涂敷方法涂敷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外周表面,之后,在摄氏150°C以下(例如,50°C?150°C )进行热处理;放电灯控制电路(10),将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接地连接至石墨导电薄膜阴极接地线(5),并使电压及频率可变而供给至所述电极,从而,控制发光长度线性速度。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由石墨导电薄膜(3)形成,其中,形成石墨导电薄膜(3)的方法,将混合有机溶剂而制造的常用的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用于形成石墨电极的金属粉末上,并对其以50°C?150°C的温度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石墨导电薄膜(3)。此时,石墨导电薄膜(3)为涂敷于放电灯管⑴的管径整体,并进行研磨处理,平刮导电薄膜,使得光透过,或只涂敷于管径整体的一部分,例如使用只在管径上下部中某一侧部分形成的方法。因此,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可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石墨导电薄膜,因使用喷射或刷涂敷方法,无需使用昂贵的溅射设备,可实现经济性的制造。并且,将石墨导电薄膜形成于管径整体或一部分并作为阴极使用,由此,无需形成另外的背面反射膜。本专利技术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放电灯管(I)的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可在3欧姆(Ω)至I兆欧(ΜΩ)范围内普遍使用,由此,制造并运用为长度5?150cm,直径2.0Φ?20Φ的大小。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控制电路(10),为了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以改变频率的方法、改变电压的方法及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灯管(1),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中的某一种玻璃管形态形成;电极,其突出形成于被插入设置于所述放电灯管(1)的一端部内侧的电极杯(4)的内侧,并延伸至电极杯(4)的后面,使得电极导线(2)被引出至放电灯管(1)的外侧;石墨导电薄膜(3),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所述放电灯管(1)的外周表面后进行热处理而形成;放电灯控制电路(10),将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连接至阴极接地线(5),并使电压及频率可变而供给至所述电极,由此,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允泽
申请(专利权)人:朴允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