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亚永专利>正文

双驱动水上娱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79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风力和人力相结合的水中娱乐品,它包括动力传递支架、固定架、浮体三大部分,驱动时根据自身的体重,转动升降器摇把,把叶轮升至轴中心离开水面为止,逆风时把防溅板拉下,然后再紧固螺母,顺风时把风板张开,让风板起到帆的作用,以达到灵活省力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由风力和人力双动力驱动的一种简易水中娱乐品。在目前的水中娱乐品中,多为质量大、体积大、不易携带、不易搬运、不易组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而本专利技术以改以前的单浮体漂浮,用两个浮力大、质量轻的空心桶状物做浮体。固定浮体架的上端用立式三点支架以增加脚蹬踏板的力度,浮体后面的防溅风板可自由张合,这样便达到了二力合一的效果,使之速度更快、更灵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质量轻、组装方便、携带方便、操作灵活、速度快的水中娱乐品。本专利技术共分三层上层为动力传递装置,它由车把、车座、动力传递支架、链条、大小齿轮、升降器等组成,其中升降器是一个上、下、左、右四侧有长孔内装弹簧的长筒,长筒的左右两侧为固定轴孔,上下两侧为升降轴孔,升降轴、弹簧、固定轴相连接,升降轴两端的升降器臂各自连接在叶轮两侧的叶轮轴上,升降器的升降是由一根一端连接叶轮轴从后固定夹子穿过,另一端绕在升降器摇把上的钢丝绳来完成的,摇动的圈数越多,叶轮就升的越高或降的越低。中层为固定架,固定架是两个长方形物体,两端有凹槽可直接套在固定夹子上,并且可加以固定,两固定夹子是紧固浮体与固定架的装置,固定夹子上端稍短,下端稍长,这样是为了便于支撑浮体与水中定向等作用。固定夹子的上端外侧另连接一与固定夹子上端等宽等高等长的坚固板状物。然后,在固定夹子的右上侧穿一孔,从外侧凹槽内穿一轴,这个轴的两端固定在防溅风板的两端。在固定夹子的左上侧穿一孔,然后,从中穿一轴,轴的两端连接两直杆,这两个直杆便是防溅风板的支杆,防溅风板支杆与防溅风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比现有水中娱乐品具有操作灵活、速度快、便携带、便组装、造价低等优点。附图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驱动水上娱乐车的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双驱动水上娱乐车的具体结构。1、车把2、3、4、9、10、12动力传动支架5、大齿轮 6车脚蹬 7车拐 8车座 11升降器摇把 13升降器钢丝绳14防溅风板支杆 15防溅风板 16叶轮 17舵 18小齿轮 19升降器臂 20升降器弹簧 21升降器钢套 22后固定夹子 23舵绳 24前固定夹子 25螺栓26浮体 27浮体尖端 28链条 29舵轴水上娱乐车的工作情况是根据自身体重,摇动升降器摇把升或降至叶轮轴露出水面为止,如顺风则把防溅风板的固定架固定装置放松把它抬到可以承受的高度然后紧固,反之则拉下。权利要求1.双驱动水上娱乐车本专利技术特征是采用立式三点固定动力传递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水上娱乐车其特征在于浮体采用空心桶状物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驱动水上娱乐车其特征是防溅板可同时当帆来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双驱动水上娱乐车其特征在于车把与后舵的动力传递为四点交叉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双驱动水上娱乐车其特征是双齿轮传动双叶轮驱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利用风力和人力相结合的水中娱乐品,它包括动力传递支架、固定架、浮体三大部分,驱动时根据自身的体重,转动升降器摇把,把叶轮升至轴中心离开水面为止,逆风时把防溅板拉下,然后再紧固螺母,顺风时把风板张开,让风板起到帆的作用,以达到灵活省力的目的。文档编号B63B35/73GK1207354SQ9710600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亚永 申请人:王亚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驱动水上娱乐车本专利技术特征是:采用立式三点固定动力传递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永
申请(专利权)人:王亚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