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兰专利>正文

激光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1921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笔,包括:笔身、设置于笔身内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笔身包括:出射部、收容部、固定部及尾部,收容部设置于出射部与固定部之间,固定部与尾部相连接;光源组件的发光部朝向出射部,出射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收容部具有第一容置腔,光源组件收容于第一容置腔中,尾部具有第二容置腔,电源组件收容于第二容置腔中,出射部具有透光槽,光源组件的发光部通过透光槽将光投射至外部。上述激光笔,通过设置在出射部的散热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激光笔发光部的散热问题,解决激光笔靠近发光部区域容易聚集热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便于用户放进口袋进行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
,特别是涉及激光笔
技术介绍
激光指示器,又称为激光笔等,是把可见激光设计成便携、手易握、激光模组(发光二极管)加工成的笔型发射器。常见的激光指示器有红光、绿光、蓝光和蓝紫光等。通常在汇报、教学、导游人员都会使用它来投映一个光点或一条光线指向物体,从而方便用户利用该激光指示器作指向指引作用。然而,传统的激光指示器用户体验低,功能单一,且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解决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激光笔。一种激光笔,包括:笔身、设置于所述笔身内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笔身包括:出射部、收容部、固定部及尾部,所述收容部设置于所述出射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尾部相连接;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部朝向所述出射部,所述出射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收容部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光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尾部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出射部具有透光槽,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部通过所述透光槽将光投射至外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笔身为棒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射部设置有调光件和挡光板,所述挡光板的一端与所述调光件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板成圆弧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件包括旋转件、第一调光件和第二调光件,所述第一调光件和所述第二调光件分别与所述旋转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调光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连接,所述第二调光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挡光板旋转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分别与所述挡光板旋转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件设置有格栅,所述第二调光件设置有若干遮光条,所述第一调光件相对所述第二调光件可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条为扇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笔身设置有扣环。上述激光笔,通过设置在出射部的散热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激光笔发光部的散热问题,解决激光笔靠近发光部区域容易聚集热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便于用户放进口袋进行随身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滑槽与滑轨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外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外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激光笔10包括:笔身100、设置于所述笔身100内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组件200以及电源组件300。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容置于笔身内,笔身起到保护支撑的作用,为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提供组装环境,同时笔身包裹着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有效地防止外部物体对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的损害。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电连接。电源组件为光源组件提供电能,以支持光源组件工作并发光。光源组件通电后发光,为激光笔提供最基本的光源条件。请再次参阅图2,例如,笔身100依次包括:出射部110、收容部120、固定部130及尾部140。收容部120设置于出射部110与固定部130之间,固定部130与尾部140相连接。例如,出射部110、收容部120、固定部130及尾部140依次相连接形成长条状的笔身。例如,光源组件的发光部朝向出射部。优选的,光源组件采用LED灯芯作为激光笔的光源,以提高激光笔的使用寿命以及节省电能资源。可以理解,采用LED灯芯作为激光笔的光源,其LED灯芯发热严重,光源组件的发光部聚集大量热量。因此需要设计笔身的出射部,以满足光源组件的发光部的散热需求。为了提高散热激光笔的出射部的散热效率,如图3所示,例如,出射部设置有散热装置111,该散热装置111用于将来自发光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例如,出射部位于笔身的最前端,散热装置设置于出射部的外壁。例如,散热装置沿出射部朝向所述尾部的方向延伸。例如,散热装置111包括基板Illa以及若干散热鳍片111b。例如,基板与光源组件的发光部201连接。例如,各散热鳍片均匀设置于出射部的外壁。例如,出射部为圆柱体,散热装置围绕该出射部,若干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与出射部的外壁相切的面。例如,基板以及若干散热鳍片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例如,若干散热鳍片成圆环状,层叠分布于出射部的外壁。如此,通过在出射部设置该散热装置,有效提高了因光源组件发光而导致激光笔的发光部位发热时的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例如,收容部具有第一容置腔120a。例如,光源组件收容于第一容置腔中。例如,尾部具有第二容置腔140a,电源组件收容于第二容置腔中。为了提高光的出射效率,例如,如图3所示,出射部具有透光槽112。例如,光源组件的发光部通过透光槽将光投射至外部。例如,透光槽112为圆形。例如,透光槽112内设置有导光件113。例如,所述导光件113与光源组件的发光部抵接,用于将光源组件的发光部产生的光导出至外部。例如,所述导光件为光纤。例如,导光件成T字型。如此,通过透光槽和导光件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光的出射效率,使得光源组件的发光部产生的光大部分出射至外部。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例如,笔身为棒状。例如,笔身整体成长条状。以便于用户对激光笔的握持。例如,笔身外部还设置有缓冲层。例如,缓冲层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例如,缓冲层为软橡胶制成。例如,缓冲层与笔身的外壁紧贴设置。又如,缓冲层背向所述笔身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例如,防滑部为若干圆环凸起。例如,各圆环凸起均匀分布于所述防滑部。例如,圆环凸起与防滑部一体成型。如此,当用户使用激光笔,由于缓冲层较为柔软,用手握持所述笔身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握持感,同时在防滑部的作用下提高用户对激光笔的摩擦力,使得用户在较轻的作用力下握持所述激光笔,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请参阅图4,例如,出射部110设置有调光件114和挡光板115。例如,挡光板的一端与调光件抵接。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激光笔,例如,挡光板成圆弧形。例如,挡光板凸出于所述出射部。当用户操作所述激光笔时,用户的食指可以搭在所述挡光板的外侧,使得在用户操作时,将光线精准的投身至目标区域。为了便于控制光线方向,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激光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笔,包括:笔身、设置于所述笔身内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组件以及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包括:出射部、收容部、固定部及尾部,所述收容部设置于所述出射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尾部相连接;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部朝向所述出射部,所述出射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收容部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光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尾部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出射部具有透光槽,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部通过所述透光槽将光投射至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兰
申请(专利权)人:邱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