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852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尿桶,包括桶体、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支撑架和导尿管,桶体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尿通道,导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连通,导尿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连通至所述桶体的底部附近;导尿管的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增大形成盛尿槽,盛尿槽的敞口处的壁上设置有挂钩,挂钩的拱起面朝着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该尿桶通过导尿管、导尿通道和支撑架设置,既可以使卧床的使用者不用起身就可以在床上如厕,且不需要医护人员的照顾,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如厕时也不会产生液体流动的声音,避免使用者尴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尿桶
技术介绍
尿桶是用于盛装尿液的一种容器,常用的尿桶为铸塑一次成型结构,壶体容量小,没有密封盖,易散发异味,使用一次需清理一次,很不方便,且多为医护用尿桶。现有的各种男性尿桶,使用者都只能站着或坐着使用,其在正常使用时必须需要使用者用手或他人帮助用力将尿桶口按在其会阴处并使其紧密贴合才能使用,其使用起来非常麻烦,稍有不慎还是会将尿液渗漏到床铺上,而且不能长时间放置在会阴处及床铺上,所以其并没有真正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虽然现有的很多尿不湿都打出了透气干燥型的广告,但由于尿液本身被尿不湿吸收后由于水的密度非常大,所以尿不湿吸收尿液后其透气效果变差,并且还是有一部分尿液仍然会残留在病人皮肤上并产生一定的水分和湿气,如果不及时更换该尿不湿和对病人生殖器进行清洗,还是会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频繁的更换尿不湿会增加繁琐程度,即不经济,也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尿桶,以便于卧躺使用者使用,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尿桶包括桶体、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支撑架和导尿管,所述桶体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尿通道,所述导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连通,所述导尿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连通至所述桶体的底部附近;所述导尿管的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增大形成盛尿槽,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拱起面朝着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所述导尿管在靠近所述盛尿槽处设置有挡液片,所述挡液片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尿管的一侧壁,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导尿管,所述挡液片能够以所述导尿管为轴转动,所述导尿管的对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导尿管内的挡液片下降;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V字型支撑杆,所述V字型支撑杆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导尿管。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和导尿管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桶体开口处的侧壁上。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尿管由软质橡胶制成。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设置有两个挂钩,且这两个挂钩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尿通道上开有排尿孔,使该导尿通道与所述桶体连通。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尿桶通过导尿管、导尿通道和支撑架设置,既可以使卧床的使用者不用起身就可以在床上如厕,且不需要医护人员的照顾,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如厕时也不会产生液体流动的声音,避免使用者尴尬。另外,挡液片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尿桶内的尿液污染空气,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控制该挡液片的开启和关闭。因此,该尿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尿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导尿管在设置有挡液片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尿桶包括桶体、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支撑架和导尿管,所述桶体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尿通道,所述导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连通,所述导尿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连通至所述桶体的底部附近;所述导尿管的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增大形成盛尿槽,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拱起面朝着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所述导尿管在靠近所述盛尿槽处设置有挡液片,所述挡液片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尿管的一侧壁,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导尿管,所述挡液片能够以所述导尿管为轴转动,所述导尿管的对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导尿管内的挡液片下降;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V字型支撑杆,所述V字型支撑杆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导尿管。参见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尿桶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尿桶包括桶体1、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2、支撑架3和导尿管4,所述桶体I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有导尿通道5,所述导尿通道5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4连通,所述导尿通道5的另一端开口 10连通至所述桶体I的底部附近;所述导尿管4的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增大形成盛尿槽6,所述盛尿槽6的敞口处设置有挂钩7,所述挂钩7的拱起面朝着所述盛尿槽6的敞口处。因此,所述盛尿槽6的敞口设计有助使用者盛接尿液,不容易溅出,而且使用时容易对准。尿液通过导尿管4进入桶体I侧壁的导尿通道5,进而通过导尿通道5底部的开口流出,进入所述桶体I,导尿通道5可以有效防止尿液的溅起,而且也不容易产生液体流动的声音,避免使用者如厕尴尬。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尿通道5的另一端开口10(即出液口)最好靠近所述桶体I的底部,以降低液体流动的声音,但是不能过小。可选地,所述导尿通道5上开有排尿孔,排尿孔可以使该导尿通道5与所述桶体I连通,尿液可以通过排尿孔进入所述桶体1,以增加尿液流动的速度,同时也不会产生液体流动的声音。进一步地,所述导尿管4在靠近所述盛尿槽6处设置有挡液片8,所述挡液片8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尿管4的一侧壁,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导尿管4,所述挡液片8能够以所述导尿管4为轴转动,所述导尿管4的对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导尿管4内的挡液片8下降,参见图2。所述挡液片8靠近盛尿槽6,有助于使用者自己操作该挡液片8,向下扳动挡液片8的露出于所述导尿管4的端部时,位于所述导尿管4内的挡液片8则向上转动,使导尿管4导通,尿液顺利流入导尿通道5,松开挡液片8,位于所述导尿管4内的挡液片8则恢复原状,向下转动,直至被所述限位块9挡住,此时导尿管4被挡液片8盖住,尿液无法顺利流入导尿通道5。而且,所述支撑架位3于所述桶体I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设置有V字型支撑杆11,所述V字型支撑杆11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导尿管4 O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和导尿管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桶体开口处的侧壁上,以便于将挂钩7挂于所述V字型支撑杆11上,方便使用者拿取和存放盛尿槽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盛尿槽6的敞口处设置有两个挂钩7,且这两个挂钩7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盛尿槽6的敞口处。较佳地,所述V字型支撑杆11的开口端的宽度尺寸应当与两个挂钩7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以使挂钩7能够顺利滑入V字型支撑杆11。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尿桶通过导尿管、导尿通道和支撑架设置,既可以使卧床的使用者不用起身就可以在床上如厕,且不需要医护人员的照顾,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如厕时也不会产生液体流动的声音,避免使用者尴尬。另外,挡液片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尿桶内的尿液污染空气,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控制该挡液片的开启和关闭。因此,该尿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尿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支撑架和导尿管,所述桶体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尿通道,所述导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连通,所述导尿通道的另一端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尿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盖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桶盖、支撑架和导尿管,所述桶体的侧壁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尿通道,所述导尿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尿管连通,所述导尿通道的另一端开口连通至所述桶体的底部附近;所述导尿管的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增大形成盛尿槽,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拱起面朝着所述盛尿槽的敞口处;所述导尿管在靠近所述盛尿槽处设置有挡液片,所述挡液片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尿管的一侧壁,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导尿管,所述挡液片能够以所述导尿管为轴转动,所述导尿管的对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导尿管内的挡液片下降;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桶体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V字型支撑杆,所述V字型支撑杆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导尿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荣杨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