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峰专利>正文

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489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所述瘤内减压装置包括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位于导管远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远端和近端均设有标识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与导管组合形成囊腔;所述高顺应性球囊两端为圆锥状,中间为圆柱状;所述导管设有引流通道、辅助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贯穿高顺应性球囊;所述的辅助通道与囊腔相通。其优点表现在:首先通过球囊阻断载瘤动脉近端,阻止来自心脏的前向血流流入动脉瘤内,再通过远端开口的导管中的引流通道,回抽远端分支动脉回流血液以及动脉瘤内血液,使得动脉瘤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手术视野清晰,瘤颈显露充分,便于动脉瘤夹闭术的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颅内血管病变中常见危险性极高的疾病,是发生蜘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其最大危险为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瘤最为确实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对于一些大型宽颈的动脉瘤或者巨大型的动脉瘤,因动脉瘤体大且瘤内压力高,无法显露瘤颈进行夹闭,因此术中如何进行动脉瘤内减压从而显露瘤颈非常关键。目前无专用减压装置,通常选用以下两种减压技术:1.颈部切开直接控制颈段颈内动脉,通过在颈内动脉内预置动脉鞘管行负压吸引;2.经股动脉插管,采用球囊导管技术控制颈段颈内动脉,切开瘤壁后将吸引器置入动脉瘤内吸引减压。前者有颈部切开损伤;后者切开瘤壁抽吸血液易使视野显示不清,不利术中操作。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用于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夹闭术中,阻断载瘤动脉,回抽动脉瘤内血液,降低瘤内压力后充分暴露瘤颈,便于夹闭动脉瘤,而关于瘤内减压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用于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夹闭术中,阻断载瘤动脉,回抽动脉瘤内血液,降低瘤内压力后充分暴露瘤颈,便于夹闭动脉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所述瘤内减压装置包括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位于导管远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远端和近端均设有标识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与导管组合形成囊腔;所述高顺应性球囊两端为圆锥状,中间为圆柱状;所述导管设有引流通道、辅助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贯穿高顺应性球囊;所述的辅助通道与囊腔相通。所述的辅助通道连接注射器。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由PET、尼龙、烯烃、酯链共聚而成。 所述的导管远端设有开口,其开口与引流通道相通。所述的引流通道内径为3.5F。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减压装置,首先通过球囊阻断载瘤动脉近端,阻止来自心脏的前向血流流入动脉瘤内,再通过远端开口的导管中的引流通道,回抽远端分支动脉回流血液以及动脉瘤内血液,使得动脉瘤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手术视野清晰,瘤颈显露充分,便于动脉瘤夹闭术的实施;2、高顺应性球囊顺着导丝在弯曲的载瘤动脉中向前行进能力强、紧贴导管,壳体重裹性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身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导管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导管与注射器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高顺应性球囊11.标识环2.导管3.囊腔21.引流通道22.开口23.辅助通道231.注射器4.导丝5.总动脉6.动脉瘤实施例1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描述中使用了术语“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的近端为距离医生操作较近的一端;所述的远端为距离医生操作较远的一端。请参照图1,图1是本身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结构示意图。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所述瘤内减压装置包括高顺应性球囊1、导管2 ;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I位于导管2远端;所述导管2远端设有开口 22 ;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I远端和近端均设有标识环11 ;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I与导管2组合形成囊腔3 ;所述高顺应性球囊I两端为圆锥状,中间为圆柱状。请参照图2,图2为导管截面示意图。所述导管2设有引流通道21、辅助通道23 ;所述的引流通道21贯穿高顺应性球囊I ;所述的辅助通道23与囊腔3相通。请参照图3,图3为导管与注射器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辅助通道23连接注射器 231。请参照图4,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导管2沿着导丝4从颈内总动脉5置入,其高顺应性球囊I与载瘤动脉内壁贴合,阻止来自心脏的前向血流流入动脉瘤6内,同时导管2远端开口 22可抽吸动脉瘤6内血液,减少动脉瘤6的压力,使得动脉瘤6瘤颈显露出来,同时在血液减少,使得视野更加清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I是指随着充盈压的增加,球囊直径增加或拉长的能力,即高顺应性球囊I具有较大的延展性;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I由PET、尼龙、烯烃、酯链共聚而成,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能够到达颅内动脉颅内段,距离动脉瘤6较近,其减压效果显著,同时高顺应性球囊I具有良好的耐压能力和形状保持能力;所述的引流通道21用于引流动脉瘤6内的血液,引流通道21内径为3.5F,内径较大,便于引流,使得动脉瘤6压力减少,暴露瘤颈,便于动脉瘤6瘤颈夹闭术进行;所述减压装置在置入之前时辅助通道23与注射器231连接,所述的辅助通道23与注射器231连接时,可向高顺应性球囊I的囊腔3中注入造影剂,通过囊腔3中的造影剂可扩张高顺应性球囊I ;使得高顺应性球囊I充分阻断载瘤动脉;所述的引流通道21也可与注射器231连接注入造影剂,以便显示远端血管和动脉瘤6 ;所述的标识环11不透射线,通过标识环11可判断高顺应性球囊I的纵向位置,以及径向的扩张程度。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减压装置使用方法是:首先向颅内总动脉中置入导丝4,其导丝4远端置入载瘤动脉中,然后从导丝4近端置入减压装置,其导管2的引流通道21顺着导丝4进入,通过高顺应球囊I上透射线的标识环11,判断高顺应性球囊I的位置,当高顺应性球囊I到达离动脉瘤6较近的位置时,通过注射器231向囊腔3中注射造影剂,以便高顺应球囊I扩张,使高顺应性球囊I与载瘤动脉内壁贴合,阻止来自心脏的前向血流流入动脉瘤6内。与现有的球囊导管技术相比,现有球囊导管仅能阻断载瘤动脉近端血流,无引流通道21抽吸血液降低瘤内压力,且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不能到达颅内动脉进行阻断;再者,现有球囊中的导管中内径只供导丝4穿过,其内径较小,在手术中不能起到引流的作用;本技术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减压装置,首先通过球囊I阻断载瘤动脉近端,阻止来自心脏的前向血流流入动脉瘤6内,再通过远端开口 22的导管中的引流通道21,回抽远端分支动脉回流血液以及动脉瘤6内血液,使得动脉瘤6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手术视野清晰,瘤颈显露充分,便于动脉瘤夹闭术的实施;高顺应性球囊I顺着导丝4在弯曲的载瘤动脉中向前行进能力强、紧贴导管2,壳体重裹性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瘤内减压装置包括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位于导管远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远端和近端均设有标识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与导管组合形成囊腔;所述高顺应性球囊两端为圆锥状,中间为圆柱状;所述导管设有引流通道、辅助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贯穿高顺应性球囊;所述的辅助通道与囊腔相通。2.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瘤内减压装置包括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位于导管远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远端和近端均设有标识环;所述的高顺应性球囊与导管组合形成囊腔;所述高顺应性球囊两端为圆锥状,中间为圆柱状;所述导管设有引流通道、辅助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贯穿高顺应性球囊;所述的辅助通道与囊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