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486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包括:支撑架和凸块履带;支撑架上设有若干根均套有长轴轴承的中轴,所述中轴并列一排形成中轴板;所述中轴板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块履带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凸块履带包括环绕在中轴板上的履带本体,履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高低不等的凸块,所述凸块有序排列使所有凸块顶端连在一起后形成一相对平滑的波浪曲面;凸块上面均设有若干托举板,所有托举板连接在一起形成托举履带;所述托举履带上面设有练习者用来俯卧且能随凸块履带做上下起伏的波浪形运动柔性结构;所述支撑架外设有与蝶泳手臂划水路线相一致的导引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练习者在陆上实现水中的一套标准且完整连续的蝶泳泳姿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
技术介绍
蝶泳是游泳项目之一,练习者在练习时分为以下要领:1、蝶泳的呼吸,一般两臂划水I次,呼吸I次。臂入水后开始慢慢呼气,当两臂抱水结束向内划水时,开始抬头。随着两臂向后划水,头和肩的位置逐渐升高,呼气也由慢到快地进行,并继续向前抬头。当两手划水至腹部下方时,下巴露出水面并沿水面前伸,当两手推水结束臂出水时张口吸气,在两臂向前移至与肩成一平线时低头闭气,手入水时头没入水中憋气。蝶泳时多数人采用抬头吸气,高水平运动员一般在手臂推水时抬头吸气,空中移臂时头随肩部向前下方伸展,在手入水前低头。2、手臂技术与练习:蝶泳手臂动作可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五个部分O(I)入水。蝶泳正确的入水位置应该在两肩的延长线或略窄于肩的延长线上,两手的入水点太宽易使划水路线缩短,太窄不利于入水后划水和抱水。入水应以拇指领先,两手掌同时对称地斜插入水,然后前臂和上臂依次入水。入水时肘关节略微弯曲,掌心朝向外下方,手掌与水面约成40°角。(2)抱水:臂入水后,尽可能沿水面向前伸肩和伸臂,两手和前臂内旋并外分,向外向后划水。当两手外划至超过肩宽时,屈腕,使手掌由向外、向后变为向外、向下和向后,同时屈肘完成抱水动作。抱水动作过程就像是用手臂去抱一个大圆球,在头前形成高肘的姿势,这样可以使背阔肌、大圆肌等大肌肉群预先拉长,为划水的主要阶段做好准备。(3)划水:做好抱水的动作之后,手臂继续屈肘,并保持高肘姿势,手的运动方向从向下、向外、向后转为向内、向上和向后。随手向着内上方的划动,屈肘程度逐渐加大,当手臂划至肩的下方时,肘关节弯曲成90°?100°角,两手之间的距离最近。然后手臂内旋,从原来的向内、向上、向后方转为向外、向上和向后方的划动,这时的划水要逐渐伸肘、伸腕,使前臂和手尽量保持对水。当手划到大腿两侧时,划水动作结束,转入出水。蝶泳的整个划水过程两手相对于身体的运动轨迹是呈双S型的曲线(根据不同力量型运动员,蝶泳的整个划水过程两手相对于身体的运动轨迹是呈双C型的曲线或直线型)。划水阶段产生的推进力是最大的,应用最大力量和最快速度完成。(4)出水:在手划水尚未结束时,肘已经开始离开水面。当两手划到大腿两侧,利用划水的惯性,肩带动手臂提肘出水。出水时,掌心向内,朝向大腿的内侧,小指领先,以较小的截面出水,减小出水的阻力。蝶泳的划臂虽然和爬泳相似,但也有不同。爬泳的推水是向后、向上、向外在大腿旁出水,而蝶泳双手划到腹下便向外、向后、向上推水,在髋旁出水。推水和出水是一个很圆滑的动作,如果手划得太后就会觉得出水很困难并影响移臂。(5)空中移臂:手臂出水后,在肩的带动下在身体两侧沿低平的抛物线经空中向前摆动到头前,准备做下一个周期动作的入水动作。在移臂过程中,肩应该露出水面,手臂自然伸直,前臂和手腕自然放松,拇指朝下,由上臂带动前臂前摆。由于蝶泳两臂同时向前移动,故采用低平的自然直臂姿势从两侧向前甩臂比较好。3、腿部技术与练习:蝶泳腿和爬泳腿有相似之处,但蝶泳打腿对蝶泳的完整配合所起的作用比爬泳大。此外,蝶泳腿打水时屈膝的程度大于爬泳。蝶泳的打腿动作是由躯干发力,经过髋、膝、踝关节的动量传递,各部分协调配合形成波浪式的动作,它对于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推进身体前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蝶泳打水时,两腿自然并拢,两脚稍内旋成内八字,两腿的动作应同时进行,否则即为犯规。蝶泳腿由向上打水和向下打水两部分组成。当两腿前一次向下打水动作结束时,两脚处于最低点,膝关节伸直,臀部上升至水面,髋关节屈成约160°角。接着两腿伸直向上摆动,髋关节逐渐展开,当大腿上升到与躯干成一直线时,腰腹和臀部开始下沉,大腿开始下压。在大腿下压时,两脚和小腿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向上,膝关节形成自然弯曲。随着大腿继续加速向下,屈膝程度增加,直到脚升至接近水面,在水下约4?5厘米处,此时臀部下沉至最低点,膝关节屈成110° -130°角,这时向上打水结束。随着大腿加速下压,脚和小腿在大腿的带动下加速向后下方下打,直至小腿和脚向下打水到膝关节完全伸直,脚处于最低点。向下打水是伸膝的过程,小腿和脚加速向后下方打水,就像鞭子向池底甩去。向下打水时踝关节跖屈脚掌内旋,踝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对打水效果起重要作用。向下打水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要加速完成。向下打水结束,又进入下一个打水的周期动作。向上打水和向下打水是没有明显界线的:当小腿和脚向上打水动作还未结束时,大腿已经开始向下打水;在小腿和脚向下打水动作还未结束时,大腿已经开始上摆,进入向上打水。躯干与腿部动作连贯才能形成波浪的动作。蝶泳的身体姿势与其它泳姿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身体位置。在游进中躯干各部分和头不断改变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头和躯干有时露出水面、有时潜入水中,形成波浪形式上下起伏的变化位置。蝶泳在游进中,是以横轴(腰际)为中心,躯干和腿做有节奏的摆动,发力点在腰腹部。然后以大腿带动小腿,两腿一起做上下的鞭状打水动作。而这些动作与头和臂部的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蝶泳所特有的波浪动作。这种波浪型运动在蝶泳泳姿的规范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蝶泳时身体摆动达不到波浪线的形状,那么根本不符合蝶泳的基本规则。目前在蝶泳培训过程中,均采用陆上站立、俯卧、或水中分解练习手臂划水、身体波浪摆动、腿打水等动作,而完整的一个周期的动作需要到水中才可以得以练习,但是在游泳初期,很多学员在水中的练习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专利申请(如中国专利CN203777639)公开了一种陆上游泳模拟机,但是其缺点是针对蝶泳泳姿的训练效果不理想,不能模拟形成蝶泳所特有的波浪曲线,而且不能练习完整连续的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不仅可以真实的模拟在水中的动作,而且可以实现在陆地上练习蝶泳完整动作技术练习。一种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包括:与练习者俯卧姿势相匹配的支撑架和凸块履带;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若干根均套有长轴轴承的中轴,所述中轴并列一排形成中轴板;所述中轴板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块履带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凸块履带包括环绕在中轴板上的履带本体,履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高低不等的凸块,所述高低不等的凸块有序排列使所有凸块顶端连在一起后形成一相对平滑的波浪曲面;所述凸块上面均设有若干托举板,所有托举板连接在一起形成托举履带,所述托举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托举履带上面设有练习者用来俯卧且能随凸块履带做上下起伏的波浪形运动柔性结构;所述支撑架外设有与蝶泳手臂划水路线相一致的导引轨道,手臂沿导引轨道作与实际蝶泳手臂动作轨迹相符的曲线运动;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导引轨道包括中间连接的两个单导引轨道,所述单导引轨道是封闭的,由两段硬管和两段硬质软管连接而成。所述硬质软管靠近练习者头部和脚部,所述硬管位于练习者躯干的部分,其中所述硬质软管插入硬管之内。灵活调节硬质软管的形状和长度,满足不同手臂长度或者不同力量型练习者的需求。根据不同力量型和不同手臂长度的练习者调整导引轨道的形状和长度,所述导引轨道在水平地面的正投影呈双S型线条或双C型线条或双直线。所述柔性结构优选为海绵垫或软橡胶垫。所述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其特征是,包括:与练习者俯卧姿势相匹配的支撑架和凸块履带;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若干根均套有长轴轴承的中轴,所述中轴并列一排形成中轴板;所述中轴板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块履带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凸块履带包括环绕在中轴板上的履带本体,履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高低不等的凸块,所述高低不等的凸块有序排列使所有凸块顶端连在一起后形成一相对平滑的波浪曲面;所述凸块上面均设有若干托举板,所有托举板连接在一起形成托举履带,所述托举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托举履带上面设有练习者用来俯卧且能随凸块履带做上下起伏的波浪形运动柔性结构;所述支撑架外设有与蝶泳手臂划水路线相一致的导引轨道,手臂沿导引轨道作与实际蝶泳手臂动作轨迹相符的曲线运动;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兰程忠王劲鹏王猛张红兵郑兆瑞刘晓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