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857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锁体,包括锁壳,锁壳前端设有控制面板、把手,把手设置在锁体前端面的控制面板的下方,而反锁旋钮则设置在锁体后端面的上端位置处,这样的结构设计合理,尤其是把手的设置,使得把手不会遮挡到控制面板,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视野,外观简洁明了,方便使用者对控制面板的操作,使得使用操作简便快捷。另外,锁壳内设有主锁结构、反锁结构;主锁结构、反锁结构所需的零配件少,结构简单合理,组装工序简易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而且大大缩减了零配件的数量,可使零配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有效降低了电子锁出现故障的几率,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工作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锁具一般包括机械锁、电子锁,电子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已经广泛应用于酒店宾馆、商业办公、小区等领域。电子锁一般包括锁壳,在锁壳前端面上设有控制面板、把手,在锁壳后端面上设有反锁旋钮,但是现有的把手一般都设置在锁壳前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而把反锁旋钮设置在锁壳后端面的下端位置处,这样的结构设置并不合理,尤其是把手的设置,把手设置在锁壳前端面的中间位置容易把控制面板遮挡住,影响了使用者的视线,外观上不够简洁明了,影响了对控制面板的使用,即影响了正常的开锁操作,使用不方便。另外,现有的电子锁的内部结构普遍存在结构繁琐复杂且稳定性差、工作不可靠等问题,零配件繁多,使得组装工序耗时费力,使得难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而且繁多的零配件相互拼合组装,加大了出现故障出现问题的几率,使得电子锁工作稳定性差,工作不可靠。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会阻挡控制面板,外观简洁明了,使用操作简易方便,结构简单,有效减少零配件数量,组装工序简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提高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电子锁体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锁体,旨在实现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会阻挡控制面板,外观简洁明了,使用操作简易方便,结构简单,有效减少零配件数量,组装工序简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提高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电子锁体。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锁体,包括锁壳,锁壳前端面上设有控制面板,锁壳前端面在控制面板下方设有把手,锁壳内设有主锁结构、反锁结构;主锁结构包括设于锁壳内部下端位置处的开关锁拨块、安固于开关锁拨块上并可控制开关锁拨块转动的把手、与开关锁拨块连动并可随开关锁拨块的转动而进行移动的控制块、与控制块连动并可随控制块移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锁舌的锁舌组件,还包括与开关锁拨块连动并可随开关锁拨块的转动而上下移动的斜舌控制杆、与斜舌控制杆连动并可随斜舌控制杆的上下移动而进行转动的斜舌拨叉、与斜舌拨叉连动并可随斜舌拨叉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斜舌的斜舌组件;斜舌拨叉中心设有转孔,反锁结构包括卡嵌入转孔内并可进行转动的保险舌拨块、与保险舌拨块连动并可随保险舌拨块的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反锁保险舌的保险舌组件;保险舌拨块位于锁壳内部的上端位置处且保险舌拨块中心处设有可安装反锁旋钮的旋钮孔。优选地,开关锁拨块朝上设有可左右拨动的U型拨块,控制块设有受U型拨块拨动控制并可带动控制块移动的第一拨脚;锁舌组件上设有第一轨道槽、第二轨道槽,锁壳上设有可穿过控制块中心处并可卡嵌入第一轨道槽内的第一柱体,控制块在与第二轨道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可卡嵌入第二轨道槽内并可沿第二轨道槽进行移动的第二柱体,U型拨块可进行左右转动并可拨动第一拨脚转动从而使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分别沿第一轨道槽、第二轨道槽进行移动从而带动锁舌组件左右移动进而使锁舌进行开锁、闭锁的操作。优选地,开关锁拨块下端设有第二拨脚,斜舌控制杆设有在受到第二拨脚拨动后可带动斜舌控制杆进行上下移动的第一拨槽,斜舌控制杆上端设有卡孔,斜舌拨叉上设有与卡孔卡合固定的卡柱从而使斜舌拨叉可随斜舌控制杆的上下移动而进行转动,斜舌拨叉上设有第三拨脚;斜舌组件包括斜舌、固设于斜舌后端的传动杆、套设于传动杆上并对斜舌组件具有弹性复位作用的复位弹簧、固设于传动杆末端处的固定片,斜舌拨叉转动时带动第三拨脚进行转动并拨动固定片从而带动斜舌组件左右移动进而使斜舌进行开锁、闭锁的操作。优选地,保险舌组件上设有反锁保险舌、第三轨道槽、第二拨槽,保险舌拨块上设有与第二拨槽适配并可拨动第二拨槽左右移动从而带动保险舌组件左右移动的第四拨脚,锁壳上设有可卡嵌入第三轨道槽内并可沿第三轨道槽进行移动的第三柱体。优选地,斜舌控制杆上设有若干第四轨道槽,锁壳上设有可卡嵌入第四轨道槽内并可沿第四轨道槽进行移动的第四柱体。优选地,锁壳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供斜舌进出的第一通孔、供反锁保险舌进出的第二通孔、供锁舌进出的第三通孔。优选地,开关锁拨块上设有可安固把手的把手孔。优选地,锁壳内在控制块与保险舌拨块之间设有第五柱体,第五柱体上套设有对控制块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一弹簧、对保险舌拨块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二弹簧。优选地,锁舌组件设有两个锁舌。本技术电子锁体的主锁结构、反锁结构所需的零配件少,结构简单合理,组装工序简易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而且大大缩减了零配件的数量,可使零配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有效降低了电子锁出现故障的几率,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工作更加可靠。而且,本技术的把手设置在锁体前端面的下端位置处,而反锁旋钮则设置在锁体后端面的上端位置处,这样的结构设计合理,尤其是把手的设置,使得把手不会遮挡到控制面板,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视野,外观简洁明了,方便使用者对控制面板的操作,使得使用操作简便快捷。本技术实现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会阻挡控制面板,外观简洁明了,使用操作简易方便,结构简单,有效减少零配件数量,组装工序简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组装成本,提高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电子锁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子锁体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子锁体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2,提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锁体的一实施例,包括锁壳100,锁壳100前端面上设有控制面板,锁壳100前端面在控制面板下方设有把手,锁壳100内设有主锁结构、反锁结构。主锁结构包括设于锁壳100内部下端位置处的开关锁拨块200、安固于开关锁拨块200上并可控制开关锁拨块200转动的把手、与开关锁拨块200连动并可随开关锁拨块200的转动而进行移动的控制块300、与控制块300连动并可随控制块300移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锁舌403的锁舌组件400,还包括与开关锁拨块200连动并可随开关锁拨块200的转动而上下移动的斜舌控制杆500、与斜舌控制杆500连动并可随斜舌控制杆500的上下移动而进行转动的斜舌拨叉600、与斜舌拨叉600连动并可随斜舌拨叉600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斜舌701的斜舌组件700。开关锁拨块200上设有可安固把手的把手孔201。其中,锁舌组件400的锁舌403的数量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锁舌组件400上设有两个锁舌403,两个锁舌403上下分布。斜舌拨叉600中心设有转孔601,反锁结构包括卡嵌入转孔601内并可进行转动的保险舌拨块800、与保险舌拨块800连动并可随保险舌拨块800的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反锁保险舌901的保险舌组件900 ;保险舌拨块800位于锁壳100内部的上端位置处且保险舌拨块800中心处设有可安装反锁旋钮的旋钮孔801。锁壳100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供斜舌701进出的第一通孔101、供反锁保险舌901进出的第二通孔102、供锁舌403进出的第三通孔10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锁具一般包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所述锁壳前端面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锁壳前端面在所述控制面板下方设有把手,所述锁壳内设有主锁结构、反锁结构;所述主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锁壳内部下端位置处的开关锁拨块、安固于所述开关锁拨块上并可控制所述开关锁拨块转动的所述把手、与所述开关锁拨块连动并可随所述开关锁拨块的转动而进行移动的控制块、与所述控制块连动并可随所述控制块移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锁舌的锁舌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开关锁拨块连动并可随所述开关锁拨块的转动而上下移动的斜舌控制杆、与所述斜舌控制杆连动并可随所述斜舌控制杆的上下移动而进行转动的斜舌拨叉、与所述斜舌拨叉连动并可随所述斜舌拨叉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斜舌的斜舌组件;所述斜舌拨叉中心设有转孔,所述反锁结构包括卡嵌入所述转孔内并可进行转动的保险舌拨块、与所述保险舌拨块连动并可随所述保险舌拨块的转动而左右移动的带有反锁保险舌的保险舌组件;所述保险舌拨块位于所述锁壳内部的上端位置处且所述保险舌拨块中心处设有可安装反锁旋钮的旋钮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秀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爱而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