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168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模组壳体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模组上壳与模组下壳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模组内腔,扬声器单体把模组内腔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前声腔内斜向设置有隔墙,隔墙的一端与模组下壳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前声腔出声通道的根部位置,在前声腔内形成倒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模组,通过在前声腔内设置倒腔结构,等效延长前声腔,增加声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共振频率,还可以抑制前声腔的谐振现象,拓宽通频带,改善高频辐射,降低因前声腔的谐振而引起的谐波失真,优化扬声器产品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MP4、PDA等终端电子装置中。伴随着电子行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受众对于扬声器的声学性能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共振频率(Ftl)是扬声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共振频率越低,通频带则越宽,声学性能也就越好。现有的扬声器模组,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其共振频率普遍较高,而理论上降低共振频率的方法主要有增大后腔、延长前腔、使用更薄的振膜以及使用更重的音圈等等。但是,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和局限性:在总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后腔与延长前腔必然相互矛盾;更薄的振膜容易引起偏振及破膜等潜在的风险,扬声器模组通过减薄振膜来降低共振频率的整体效果非常有限;较重的音圈则意味着更高或者更厚的音圈,BL(力电耦合系数)自然会降低。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降低共振频率尚无良策。另夕卜,对于微型扬声器模组而言,其前腔容易发生谐振,而FH(频响曲线中高频谐振峰)是通频带的高频界限,降低FH是拓宽通频带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尚无较好的措施。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对扬声器模组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拓宽通频带,提高其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在前声腔内设置倒腔结构,降低共振频率,提高辐射效率,优化产品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模组内腔;所述扬声器单体把所述模组内腔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所述前声腔内斜向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的一端与所述模组下壳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的根部位置,在所述前声腔内形成倒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倒腔设置于所述前声腔的出声通道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隔墙为直线型、圆弧形或者指数线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隔墙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根部的任意位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隔墙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根部的中间位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膜;所述振膜、所述隔墙与所述模组下壳构成所述倒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倒腔为折叠式号筒结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模组下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模组的出声孔;所述模组的前声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模组上壳设置有超声线基座;所述超声线基座上设有超声线,密封所述倒腔。由于本技术的扬声器模组,在前声腔内斜向设置有隔墙,隔墙的一端与模组下壳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前声腔出声通道的根部位置,在前声腔内形成倒腔,该种设计能够等效延长前声腔,增加声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共振频率。由于倒腔为折叠式号筒结构,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增加辐射阻,提高辐射效率,从而弥补因增加声质量而导致的产品灵敏度降低的缺陷。由于隔墙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圆弧形或者指数线型,对隔墙的形状进行优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扬声器产品的灵敏度。综上所述,模组前声腔内设置倒腔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前声腔的谐振现象,从而降低频响曲线中高频谐振峰FH,拓宽通频带,改善高频辐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因前声腔的谐振而引起的谐波失真,优化扬声器产品的声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结构的前视图;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模组上壳,2、模组下壳,3、扬声器单体,4、振膜,5、隔墙,6、倒腔,7、前声腔,8、出声孔,9、超声线基座,10、模组壳体,S、出声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参阅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技术的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10,模组壳体10包括模组上壳I和模组下壳2,模组上壳I与模组下壳2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3的模组内腔,扬声器单体3把模组内腔分割为前声腔7和后声腔。本技术的扬声器模组,模组下壳2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模组的出声孔8,前声腔7与出声孔8连通,前声腔7内斜向设置有隔墙5,隔墙5的一端与模组下壳2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前声腔7出声通道S的根部位置,在前声腔7内形成倒腔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前声腔7内设置倒腔6,可以等效延长前声腔7,增加声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共振频率。扬声器单体3主要由振动系统发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4和音圈(未图示),音圈在接收到交变电流信号后,会发生位移的变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振膜4振动,经由出声通道S通过出声孔8向外界辐射声波。本技术的扬声器模组,倒腔6结构由振膜4、隔墙5和模组下壳2共同构成,并且,倒腔6设置于前声腔7的出声通道S上。实施时,模组上壳I上设置有超声线基座9,模组下壳2及隔墙5上设有超声线,用于密封模组的前后腔及倒腔6,可见,隔墙5的设计将前声腔7分割为两个腔体,其中,倒腔6为一端密封的结构,而前声腔7除去倒腔6所占空间之外的腔体仍然和出声孔8连通。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示出的是隔墙5为斜向圆弧形结构的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时,隔墙5并不限于上述形状,还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指数线型等结构,通过对隔墙5形状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扬声器产品的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扬声器模组,隔墙5的另一端可位于前声腔出声通道S根部的任意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示出的中间位置,只要其位于出声通道S的根部即可。优选的,倒腔6为折叠式号筒结构,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加辐射阻,提高辐射效率,从而弥补因增加声质量而导致的产品灵敏度降低的缺陷。以上仅为本技术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模组内腔;所述扬声器单体把所述模组内腔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声腔内斜向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的一端与所述模组下壳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的根部位置,在所述前声腔内形成倒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腔设置于所述前声腔的出声通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为直线型、圆弧形或者指数线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根部的任意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根部的中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膜;所述振膜、所述隔墙与所述模组下壳构成所述倒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腔为折叠式号筒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下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模组的出声孔;所述模组的前声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上壳设置有超声线基座;所述超声线基座上设有超声线,密封所述倒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与所述模组下壳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模组内腔;所述扬声器单体把所述模组内腔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声腔内斜向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的一端与所述模组下壳的一侧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前声腔出声通道的根部位置,在所述前声腔内形成倒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新祥韩丹杨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