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通信装置和近场通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8068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场通信装置和近场通信方法,包括:MCU模块、振荡电路以及比较器,所述MCU模块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电连接;振荡电路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MCU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发射时,MCU模块发射电信号,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并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时,感应电磁波生成电信号,电信号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振荡后的电信号通过比较器比较输出至MCU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的近场通信装置与方法,要么需要专门的射频芯片(如13. 56MHzRFID技 术),要么需要复杂的波形变换电路(如125KHzRFID技术),成本都比较高,且使用不灵活。 申请号为201210023614. 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近场通信系统,包括一对近场 通信设备,每个近场通信设备具有上面设置有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和与前表面相对的后表 面,并在后表面侧设置有能够执行相互电场耦合的称为电场耦合器的电极板;两台近场通 信设备的后表面彼此接近并且近场通信设备的电场耦合器之间的距离例如在3cm以内,则 由一个电场耦合器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变化被另一电场耦合器检测到,从而在近场通信设备 之间执行电场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 低成本的情况下,灵活地实现近场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近场通信装置,包括:MCU模块、振荡电路以及比较器,所述MCU模块的输出端 与振荡电路电连接;振荡电路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MCU模块 的输入端电连接。 上述近场通信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MCU模块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电连接,从而 MCU模块发射与振荡电路匹配的电信号时即产生振荡,形成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只要与振 荡电路匹配的电信号即可发射出去;振荡电路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从而通过比 较器比较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输出符合要求的电信号波形至MCU模块,从而完成信号的接 收;装置简单,无需设计专门的芯片,也不需要复杂的波形变换电路。 -种近场通信方法,包括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 所述信号发射包括:MCU模块发射电信号; 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并发射电磁波; 所述信号接收包括: 感应电磁波生成电信号; 电信号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 振荡后的电信号通过比较器比较输出至MCU模块。 上述近场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MCU模块发射的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 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完成信号的发射;感应空中的电磁波并生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振荡后 通过比较器比较,输出符合要求的电信号波形至MCU模块,从而完成信号的接收;简单灵 活。【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近场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近场通信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近场通信方法信号发射的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近场通信方法信号接收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MCU模块;2、振荡电路;3、比较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 图予以说明。 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电信号通过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并发射电磁波;经振 荡电路振荡后的电信号经比较器比较输出符合要求的电信号。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 请参照图1以及图2, 一种近场通信装置,包括:MCU模块1、振荡电路2以及比较器3,所述MCU模块1的 输出端与振荡电路2电连接;振荡电路2与比较器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3的输出 端与MCU模块1的输入端电连接。 上述近场通信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MCU模块1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2电连接,从 而MCU模块1发射与振荡电路2匹配的电信号时即产生振荡,形成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只要 与振荡电路2匹配的电信号即可发射出去;振荡电路2与比较器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从 而通过比较器3比较振荡电路2产生的信号波形输出符合要求的电信号至MCU模块1,从而 完成信号的接收;装置简单,无需设计专门的芯片,也不需要复杂的波形变换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振荡电路2包括第一电阻R1、电容C以及电感L,所述电容C、第一 电阻R1以及电感L依次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为绕线电感。 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电感L可作为近场电磁波的发射源或接收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器3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参考电压产 生电路。 从上述描述可知,比较器3通过比较参考电压与振荡电路2产生的电压输出电信 号。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第一电阻R1以及电感L为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第一电阻R1以及电感L为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源VCC、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 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与地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通过分压为比较器提供参考电压。 请参照图3以及图4, -种近场通信方法,包括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 所述信号发射包括: S11、MCU模块发射电信号;S12、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并发射电磁波; 所述信号接收包括:S21、感应电磁波生成电信号; S22、电信号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S23、振荡后的电信号通过比较器比较输出至MCU模块。 上述近场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MCU模块发射的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 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完成信号的发射;感应空中的电磁波并生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振荡后 通过比较器比较其波形,输出符合要求的电信号至MCU模块,从而完成信号的接收;简单灵 活。 进一步的,比较器通过比较振荡后的电信号和参考电压产生输出。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近场通信装置,包括:MCU模块1、振荡电路2以及比较器3,所述MCU模块1的 输出端与振荡电路2电连接;振荡电路2与比较器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3的输出 端与MCU模块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振荡电路2包括第一电阻R1、电容C以及电感L,所 述电容C、第一电阻R1以及电感L依次电连接,所述电容C、第一电阻R1及电感L可以是串 联也可以是并联;所述电感L为绕线电感;所述比较器3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 端电连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源、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 阻R3,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源与地之间。 振荡电路由电容C、第一电阻以及电感L组成,其中电容C和电感L共同决定了振 荡频率,该频率与MCU模块1发射的电信号频率一致,第一电阻R1提供了电路阻尼,限制了 振荡幅度和振荡衰减系数;所述电感L为绕线电感,可作为近场电磁波的发射源或接收天 线。 近场通信装置处于发射状态时,MCU模块1发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经振荡电路2 振荡后产生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电感L发射到空中;近场通信装置处于接收状态时, 电感L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信号,其中与振荡电路2匹配的电信号经振荡电路2振荡,振荡 后的电信号通过比较器3的第一输入端采样到比较器3,参考电压从比较器3的第二输入端 输入比较器,比较器3通过比较第一输入端和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高低决定其输出电压, 并将输出的电压信号传输至MCU模块1。 请参照图3以及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为: -种近场通信方法,包括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 所述信号发射包括: MCU模块发射电信号; 电信号经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并发射电磁波; 所述信号接收包括: 感应电磁波生成电信号; 电信号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 振荡后的电信号通过比较器比较输出至MCU模块;比较器通过比较振荡后的电信 号和参考电压产生输出,并将输出的电信号传输至MCU模块。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CU模块发射与振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场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模块、振荡电路以及比较器,所述MCU模块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电连接;振荡电路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MCU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明叶隽刘瑞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诺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