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和饲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8035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包括:圆柱形放虫室,上层盖体和下层盖体,上层盖体和下层盖体通过推拉杆连接,上层盖体上设置环形的透气孔,橡皮圈紧贴放置在放虫室的管壁内,锥台形养虫室,下端为底板,上端为上层盖体,包括:通过推拉杆连接的盖体,盖体设置在盖体上,盖体上设置有食物托盘,食物托盘内放置蓟马所需的食物,盖体上设置有产卵托盘,产卵托盘上设置有产卵薄膜和水,盖体上设置有补水滤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来饲养黄胸蓟马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内养虫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简便,不需专人看管,饲养方法保证了在饲养过程中存活率和孵化率高,减少了蓟马逃逸数量,同时提高蓟马的成活率和产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_种黄胸莉马室内养虫室和词养方法 方法领域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胸蓟马室内饲养方法。 背景方法 黄胸蓟马Thripshamaiiensis(Morgan)属缨翅目蓟马科,又名夏威夷蓟马,是为 害各种瓜类、水果及蔬菜花蕾和幼果的重要害虫。该虫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 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等省(区)热带作物上均有发生,且近年来在海南 省瓜菜水果上暴发严重。黄胸蓟马1年多代,世代重叠,在1年中任何时候为害植物的幼嫩 组织。黄胸蓟马在植物抽蕾花苞内为害,植物的花蕾一旦抽出,该虫立刻成群聚集,由花苞 肩部裂缝侵入,锉吸植物的子房及小果汁液,每当花蕾苞片张开后,黄胸蓟马立即迀入到未 张开苞片的花蕾或嫩叶内,继续为害,引起果皮组织增生、木栓化,到果实后期呈突起小黑 点(黑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经济价值;同时将卵产在未展开的新叶中,待卵孵 化后,在新叶中取食,导致叶片发白并停滞生长,造成为害,待叶片展开后,在叶中脉出现两 条对称的皱缩,造成叶片畸形、干枯。黄胸蓟马在土内化蛹,常常隐蔽在花蕾或花蕾苞片内, 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由此可见,黄胸蓟马严重影响 热带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热区,尤其是热带水果和瓜菜上最具危险性的害虫,如 何有效防治蓟马为害,已成为我国热区反季节瓜菜产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黄胸蓟马繁殖能力很强,个体微小,极具隐匿性,田间防治难以有效控制。在热带 地区稳定温度下,一年可连续发生十多代代,雌虫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通常的寄主植 物上,发育迅速,且繁殖能力极强。黄胸蓟马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种苗、种子、花 丼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人工携带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生存能力强。所以 依靠单一的防控措施很难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是解决黄胸 蓟马危害的重要途径。目前,黄胸蓟马的室内饲养方法很难解决,不能满足大量虫源,限制 了黄胸蓟马综合防控方法的深入研宄。 文献记录中,并未有室内大量饲养黄胸蓟马的报道,仅有其它一些蓟马人工饲养 的方法,包括凹玻片饲养法、盆栽饲养法、青霉素瓶饲养法。(1)凹玻片饲养法是用两片凹 玻片相对合在一起,使凹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组成小型的饲养器,内放新鲜的叶片或花 粉,供蓟马取食并保湿。凹玻片饲养法其优点是这种饲养法将两块凹面合而形成一个封闭 的环境,可防止蓟马逃逸,其缺点是空间小,凹玻片内空气无法流通,不利于蓟马在其中生 存,活力及存活率较低,此外,在更换食物时,蓟马易趁机逃跑,不利操作;(2)盆栽饲养法 先将玻璃罩的一端用橡皮筋扎上一层纱布,另一端插入盆栽的土壤中,玻璃罩内种植有蓟 马的寄主植物,在大田获得蓟马成虫,用试管移入需要饲养的蓟马成虫,在玻璃罩内饲养。 盆栽饲养法其优点是接近自然条件,可获得大量活力高的黄胸蓟马,其缺点是蓟马极易逃 逸,蓟马产卵不易收集,不利操作,另蓟马若虫极其微小、且世代重叠,很难获取虫龄一致、 活力较高的虫体进行研宄;(3)青霉素瓶饲养法是在类似于青霉素小瓶中铺薄层棉花,在 棉花上覆盖滤纸,加适量水,用橡皮筋扎上一层纱布封住瓶口,小瓶内放入蓟马卵及新鲜花 蕾,用注射器在滤纸上加适量水,放入瓷盘内,在28°C人工气候箱内饲养,每隔2-3天更换 花蕾。青霉素瓶饲养法其优点是提供给蓟马的活动空间大,花蕾易保鲜,且蓟马的存活率 高,缺点是不易操作,尤其是更换食物时,取开封口纱网蓟马很容易逃逸,且每瓶中养虫量 很少。黄胸蓟马为嗜花性蓟马,其生长发育需要花粉,凹玻片饲养法和青霉素瓶饲养法中饲 养器具过小,花粉和滤纸放入其中后,没有分隔,花粉易潮湿,导致蓟马不取食;盆栽饲养法 则由于寄主植株开花期很难掌握,所需玻璃罩亦大,而黄胸蓟马由于体型微小,极易逃逸或 死亡,因此,上述3种方法对室内饲养黄胸蓟马均不适宜。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方法问题是提供一种饲养方法简单、防止黄胸蓟马逃逸、易换 取食物、易收集卵粒、使用方便、在室内能大量饲养黄胸蓟马成虫的新型养虫装置和饲养方 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胸蓟马成虫室内养虫室和饲养方法,以实现在室内大 量获得发育整齐、活力较高的黄胸蓟马。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黄胸蓟马室内饲养管,包括: 圆柱形放虫室(10), 上层盖体(8)和下层盖体(4),所述上层盖体(8)和所述下层盖体(4)通过推拉杆 (2)连接, 所述上层盖体(8)上设置环形的透气孔(9), 橡皮圈(7)紧贴放置在所述放虫室(10)的管壁内,锥台形养虫室(3),下端为底板(1),上端为所述上层盖体(8),包括:通过推拉杆 (2)连接的盖体(5),所述盖体(5)设置在所述盖体(4)上,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食物托 盘(11),所述食物托盘(11)内放置蓟马所需的食物(12), 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产卵托盘(13),所述产卵托盘(13)上设置有产卵薄膜 和水(15), 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补水滤纸(6)。 优选地,所述锥台形养虫室(3)的锥度介于40~60°之间,并且外表面覆盖防滑 层。 优选地,所述上层盖体(8)为圆形盖,厚度在l-3mm之间,并且所述上层盖体(8) 外缘通过所述橡皮圈(7)放置在所述放虫室(10)内,所述底盖(1)直径为所述上层盖体 (8)的L5~2倍。 优选地,所述食物托盘(11)是直径为6-10_、高度为3-5mm的圆柱形开口塑料盒, 通过双面胶黏在所述盖体(5)上; 所述产卵托盘(13)是直径为6-10mm、高度为3_5mm的圆柱形开口塑料盒,通过双 面胶黏在所述盖体(5)上; 所述产卵薄膜(14)紧贴在所述产卵托盘(13)的边缘,是直径为10-15_、厚度为 0. 03-0. 05mm的圆形封口膜, 所述补水滤纸(6)是直径为0. 75-4cm的圆形滤纸,折叠后放置在所述产卵托盘 (13)上。 优选地,所述上层盖体(8)和所述盖体(5)固定在所述推拉杆(2)上,所述上层盖 体(8)和所述盖体(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放虫室(10)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上层盖体(8)外缘的所述橡皮圈(7)由密封性材料制成,防止蓟马逃 逸。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黄胸蓟马的饲养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黄胸 蓟马成虫室内饲养管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成虫的饲养:通过推拉杆(2)将养虫室(3)拉开,在食物托盘(11)中加入10_20mg 的花粉,在补水滤纸(6)上滴入5-10ml清水,将黄胸蓟马成虫20-30头移入到养虫室(3) 中,将所述推拉杆(2)把所述食物托盘(11)推至所述养虫室(3)的位置,上层盖体(8)留 在放虫室(10)的位置,然后将所述养虫室(3)置于气候箱中;虫卵的孵化:在内部的产卵托盘(13)上有产卵薄膜(14),滴入l_2ml的清水,黄 胸蓟马会用尾椎刺破所述产卵薄膜(14),将卵产在水中,然后将水倒在纱布上,虫卵在纱布 表面,将虫卵转移到养虫皿中,然后将养虫皿置于气候箱中,待卵孵化,过4-6天后卵孵化 获得若虫;若虫的饲养:养虫皿中所得的若虫转移至所述养虫室(3),在所述食物托盘(11) 中加入10-20mg的花粉,在所述补水滤纸(6)上滴入5-10ml清水,将所述养虫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饲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放虫室(10),上层盖体(8)和下层盖体(4),所述上层盖体(8)和所述下层盖体(4)通过推拉杆(2)连接,所述上层盖体(8)上设置环形的透气孔(9),橡皮圈(7)紧贴放置在所述放虫室(10)的管壁内,锥台形养虫室(3),下端为底板(1),上端为所述上层盖体(8),包括:通过推拉杆(2)连接的盖体(5),所述盖体(5)设置在所述盖体(4)上,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食物托盘(11),所述食物托盘(11)内放置蓟马所需的食物(12),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产卵托盘(13),所述产卵托盘(13)上设置有产卵薄膜(14)和水(15),所述盖体(5)上设置有补水滤纸(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辉陈青卢芙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