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电路及包含该接线电路的过欠压保护器,其中接线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支路和第二整流支路;所述第一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作为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因此,无论是第一整流支路还是第二整流支路接供电线路的进线端(电源端),都会将电源提供的电压信号整流为直流电压信号后经共同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输出,接线时无需进行区分,降低了接线难度,防止接线错误对用电设备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电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线电路及包含该接线电路的过欠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供电线路中可能会因大型负载的变化而产生过压或欠压,造成其它用电设备的损坏。为了维护供电线路的安全,需要对供电线路进行过压和欠压保护。其中,欠压保护一般指当供电线路电压低于一个设定值时,保护装置自动切断供电线路,等到线路电压恢复正常时,保护装置可再次自动或手动恢复;过压保护一般指当线路电压超过一个设定值时,保护装置自动切断供电线路,等到线路电压恢复正常时,保护装置可再次自动或手动恢复。为了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出现了集成有欠压保护功能和过压保护功能的过欠压保护器,其包括过欠压保护器的控制电路和继电器,过欠压保护器的控制电路获取线路电压信号值,并将线路电压信号值与预设范围相比较,当线路电压信号值高于预设范围中的最大值或低于预设范围中的最小值时,控制继电器动作,切断供电回路,从而实现了对供电线路的过压或欠压保护。但现有技术中的过欠压保护器需要区分进线端(指接电源端)和出线端(指接负载端),一旦接线错误,有可能对过欠压保护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过欠压保护器需要区分进线端(指接电源端)和出线端(指接负载端),一旦接线错误,有可能对过欠压保护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支路和第二整流支路;所述第一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作为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电路,所述第一整流支路包括由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第一桥式电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三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四端;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即为所述第一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即为所述第一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电路,所述第二整流支路包括由二极管D5、D6、D7、D8组成的第二桥式电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三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四端;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即为所述第二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即为所述第二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述接线电路;所述接线电路中第一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和第二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分别与供电线路的进线端及出线端耦接;控制电路,其电压信号采集端口与所述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耦接;继电器,其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耦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供电线路的进线端火线和出线端火线相串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支路和第二整流支路;所述第一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整流支路,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整流支路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作为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因此,无论是第一整流支路还是第二整流支路接供电线路的进线端(电源端),都会将电源提供的电压信号整流为直流电压信号后经共同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输出,接线时无需进行区分,降低了接线难度,防止接线错误对用电设备造成的损害。(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接线电路的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述接线电路;所述接线电路中第一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和第二整流支路的采集端口分别与供电线路的进线端及出线端耦接;控制电路,其电压信号采集端口与所述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耦接;继电器,其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耦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供电线路的进线端火线和出线端火线相串联。本技术所述的包含该接线电路的过欠压保护器,无论选择过欠压保护器的哪一端作为进线端,过欠压保护器内的接线电路都会将进线端(电源)提供的电压信号整流为直流电压信号输入过欠压保护器内的控制电路作为过欠压保护的参考信号,实现了过欠压保护器的自由接线,避免了接线错误对过欠压保护器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有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接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包含该接线电路的过欠压保护器的结构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第一整流支路,2-第二整流支路,11-接线电路,12-控制电路,13-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整流支路I和第二整流支路2 ;所述第一整流支路1,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整流支路2,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整流支路I的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整流支路2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作为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具体地,第一整流支路I的采集端口接供电线路的进线端时,第二整流支路2的采集端口就接供电线路的出线端,第一整流支路I的采集端口接供电线路的出线端时,第二整流支路2的采集端口就接供电线路的进线端,因为接线电路的第一整流支路I和第二整流支路2共用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口,因此,无论是第一整流支路I还是第二整流支路2与供电线路的进线端(电源)耦接,都会将电源提供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并经直流电压输出端口输出,接线时无需区分进线端还是出线端,降低了接线难度,能够有效防止接线错误对用电设备造成的损害。优选地,所述第一整流支路I可以包括由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第一桥式电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耦接作为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二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整流支路(1)和第二整流支路(2);所述第一整流支路(1),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整流支路(2),对其采集端口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通过其输出端口输出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整流支路(1)的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整流支路(2)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作为接线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杰,朱海民,李新叶,朱金贵,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