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奋强专利>正文

全身运动健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660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前轮、后轮、主车架、手臂、腿脚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组成的全身运动自动车。其特征在于:主车架为两根平椭圆钢管,侧向呈直线状的双梁结构;手杆通过转轴固定在链盘与前叉之间的主车架上;转向系统由手杆上的滑轮、前叉上的滑轮、钢丝绳和钢丝绳中部中空软管组成。本装置的车座为马鞍型,下方有减震弹簧。本装置具有车架结构简单、转动系统安装、调整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驱动全身运动的自行车。现有的手脚驱动健身运动车是一种集健身、代步、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运动车,它是采用手脚并用的作功方式,体现出了人体运动的美感,协调性好,安全舒适,在骑行过程中,手臂、腱脚和腰部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上述手脚驱动健身运动车在结构上存在着如下的缺点其一是车架的结构大多较为复杂;其二是转向系统安装和调整都很困难;其三是使用普通车座,不能有效地克服因手脚同时运动而使人体产生向前滑移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车架结构和简单易调整的转向系统的全身运动健身车。本技术由前轮17、后轮10、主车架21、手臂、腿脚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组成。所述车架21前端装有前叉18,前轮17安装在前叉18上,车架21后部装有后驱动轮8;车架21中部装有手臂、腿脚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车架21为两根侧向呈直线状的钢管双梁结构,主车架21中部设有中轴链盘12;手动系统的手杆3下端开叉,手杆3通过转轴固定在链盘12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在上述手杆3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向下张开的两根对称脚踏杆16,脚踏杆16与手杆3下端的开叉前端通过一连杆14相连,开叉后部与链轮上的曲柄11通过另一连杆相13连接。在上述手杆3的顶端装有一个滑轮2,滑轮2与手杆3顶端通过转轴相互连接,所述滑轮2与手把23相连接,并可随之转动;在滑轮2上部有一个与之随动的紧固拉紧装置,所述紧固拉紧装置包括带孔螺栓24、一个紧固螺母26,一个拉紧螺母25,紧固螺母26卡紧螺栓孔中的钢丝20,拉紧螺母25提拉钢丝20并将之固定在手把架27上;钢丝绳20从滑轮两侧沟槽沿手杆3向下,钢丝绳20中部转折部位是两根两端固定中部交叉的中空软管4,所述钢丝绳20分别穿过中空软管4,并转向前,置于前叉上的转动滑轮19的沟槽内,并紧固在滑轮沟槽内,所述钢丝绳20与所述两个转动滑轮均为无滑动相连。在主车架21上部还装有摆动座杆5,摆动座杆5上装有前窄后宽马鞍型车座6,车座6下方与主车架之间装有两根减震压缩弹簧7。在所述的后车轮轴上装有刹车盘,前轮装有钳形车闸。本技术与传统的手脚驱动健身车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主车架结构简单;2.转动系统性能可靠,易于安装、调整;3.马鞍型车座可有效地防止人体在运动中产生的向前滑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向系统的转折部位中空软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钢丝绳拉紧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钢丝绳拉紧装置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主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主车架21为两根平椭圆钢管,从侧向看呈直线状,经冲压、焊接成直线双梁结构,在其下部装有中轴链盘12在链盘12前方与前叉之间的主车架上装有一下端开叉的,可绕其轴转动的手杆3,在手杆3前方与前叉之间的主车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向下张开的两根对称脚踏杆16,脚踏杆16中部与手杆下端开叉前端通过一连杆14相连,开叉后端与链轮上的曲柄11通过连杆13相连,手柄3的顶端装有一个滑轮2,滑轮2可以其轴转动,车把23与滑轮联动,通过滑轮沟槽向两侧装有的紧固钢丝绳,沿手杆向下穿过两端固定中部交叉的中空软管4,向前置于前叉18上的滑轮19的沟槽内紧固,带动前叉18左、右转向。在车把上装有两根闸线把1和钢丝闸线,一根闸线通过闸线软管与前轮钳型闸相连接,另一根闸线通过闸线软管与后轮轴上的刹车片闸相连接。主车架21中部上方有一摆动座架杆5;在摆动座架杆5与主车架21的后端之间的两侧安装有两根减震弹簧7。在座架杆5上端可安装带有紧固调节螺母的马鞍型车座6。使用时,人骑跨于车座上,两臂自然伸直向前握住手把,一脚置于脚踏杆的脚蹬15上,另一脚向后蹬离地面,并置于另一脚蹬上。手臂作回拉动作时,脚同时向前蹬,手脚之力通过连杆拉动曲柄带动链轮作旋转运动,通过链条9,驱动后轮使自行车向前运动。当曲柄上半周运行完毕后,手杆处于最后方位置而脚踏也处于最前方位置,手臂向前推手杆,脚 回带动脚杆回拉,通过连杆带动曲柄,使链轮带动链条,驱动后轮完成下半周的驱动过程。当两手同时推、拉手杆时,自行车直行,当左手沿手杆方向回拉,右手前推手杆时,手杆上的滑轮绕其轴作左旋运动,固定在槽内的钢丝绳右侧被拉,使前叉上滑轮槽内的左侧钢丝绳受拉,带动滑轮向左转向,前叉和前轮随之左转,当向右转时,为右手回拉,左手前推手杆。权利要求1.一种全身运动健身车,它由前轮17、后轮10、主车架21、手臂、腿脚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组成,所述车架21前端装有前叉18,前轮17安装在前叉18上,车架21后部装有后驱动轮8;车架21中部装有手臂、腿脚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车架21为两根侧向呈直线状的钢管双梁结构,主车架21中部设有中轴链盘12;手动系统的手杆3下端开叉,手杆3通过转轴固定在链盘12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在上述手杆3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向下张开的两根对称脚踏杆16,脚踏杆16与手杆3下端的开叉前端通过一连杆14相连,开叉后部与链轮上的曲柄11通过另一连杆相1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运动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杆3的顶端装有一个滑轮2,滑轮2与手杆3顶端通过转轴相互连接,所述滑轮2与手把23相连接,并可随之转动;在滑轮2上部有一个与之随动的紧固拉紧装置,所述紧固拉紧装置包括带孔螺栓24、一个紧固螺母26,一个拉紧螺母25,紧固螺母26卡紧螺栓孔中的钢丝20,拉紧螺母25提拉钢丝20并将之固定在手把架27上;钢丝绳20从滑轮两侧沟槽沿手杆3向下,钢丝绳20中部转折部位是两根两端固定中部交叉的中空软管4,所述钢丝绳20分别穿过中空软管4,并转向前,置于前叉上的转动滑轮19的沟槽内,并紧固在滑轮沟槽内,所述钢丝绳20与所述两个转动滑轮均为无滑动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运动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在主车架21上部还装有摆动座杆5,摆动座杆5上装有前窄后宽马鞍型车座6,车座6下方与主车架之间装有两根减震压缩弹簧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运动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车轮轴上装有刹车盘,前轮装有钳形车闸。专利摘要一种由前轮、后轮、主车架、手臂、腿脚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组成的全身运动自动车。其特征在于主车架为两根平椭圆钢管,侧向呈直线状的双梁结构,手杆通过转轴固定在链盘与前叉之间的主车架上;转向系统由手杆上的滑轮、前叉上的滑轮、钢丝绳和钢丝绳中部中空软管组成。本装置的车座为马鞍型,下方有减震弹簧。本装置具有车架结构简单、转动系统安装、调整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B62K3/00GK2258137SQ9620762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奋强 申请人:李奋强, 李晓荣, 王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身运动健身车,它由前轮17、后轮10、主车架21、手臂、腿脚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组成,所述车架21前端装有前叉18,前轮17安装在前叉18上,车架21后部装有后驱动轮8;车架21中部装有手臂、腿脚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车架21为两根侧向呈直线状的钢管双梁结构,主车架21中部设有中轴链盘12;手动系统的手杆3下端开叉,手杆3通过转轴固定在链盘12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在上述手杆3与前叉18之间的主车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向下张开的两根对称脚踏杆16,脚踏杆16与手杆3下端的开叉前端通过一连杆14相连,开叉后部与链轮上的曲柄11通过另一连杆相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奋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奋强李晓荣王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