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6067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1:29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合系统,包括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输出装置和供电、供暖转换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集热器与保温水箱;水循环输出装置包括设有进口和出口的蒸发器;进口与出口与保温水箱管道连接;供电、供暖转换装置包括与蒸发器连通的输入和输出管道,输出管道并联有与切换阀连接的螺杆膨胀机和螺杆压缩机,切换阀上设有第一和第二出口管,第一出口管与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散热器另一端与蒸发器相接;第二出口管与冷却装置相连接,冷却装置的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供电、供暖转换装置的连接管道内流动有工质。具有水电两用,能降低能耗,改善太阳能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使接收到的太阳能得到充分利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和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 合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环保无污染的低品位能源,已获得广泛的关注。现有的太阳能技 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高能量的特点,收集太阳能并进行光热、光电等转换,以解决一部分供 暖供电问题。 然而,现有的太阳能装置只能在单一设备上进行单一使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就只 能提供热量,为水加热供洗浴使用,但是家庭中的基本用电还是不能满足;而太阳能电池板 则只能单一的供电,而不能对水系统进行加热以满足家庭用水要求;所以现有单一的太阳 能利用设备不能满足家庭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且受时间、地域等的限制很大,无法长久的 稳定、高效运行,同时由于太阳能设备受到季节的约束,利用率不足,容易造成设备闲置等 问题(如夏季,热水需求小,太阳能热水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电两用,能降低能耗,改善太阳 能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使接收到的太阳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合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两用 联合系统,该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热交换装置和供电、供暖两用装置; 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集热器,保温水箱;集热器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保温水箱 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集热器的出水口与保 温水箱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集热器的进水口与保温水箱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 接;且集热器的进水口与保温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集热循环泵; 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蒸发器,蒸发器的上端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蒸发器 的进口与保温水箱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的出口与保温水箱的第二进水口通 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供电、供暖两用装置包括与蒸发器连通的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所述的输 出管道通过管道并联有螺杆膨胀机和螺杆压缩机,所述的螺杆膨胀机和螺杆压缩机均通过 一个单向阀与切换阀通过管道相连接,切换阀上设置有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的 第一出口管与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另一端与通过设有膨胀阀的管道与蒸发器相连 接;所述的第二出口管与冷却装置相连接,冷却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设有工质泵的管道与蒸 发器连接;所述的供电、供暖两用装置的上述连接管道内流动有工质。 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结合热泵、有机朗肯循环原理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驱动 的两用联合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储存在循环水中,并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夏天通过 工质的压力差推动机械装置发电,冬天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泵的蒸发器热源,提高热泵效率, 并将采集到的热供给到家庭中,实现了太阳能向机械能和热能的高效转化,可用于代替其 它供电和供暖设备,使两者在同一设备中实现。从而降低能耗,改善了太阳能的间歇性与不 稳定性的不足,使接受到的太阳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减少电能损耗。以冬天为例,真空 管面积只需达到27m2,达到一定换热量,便可使热负荷为10kw?h的散热器工作24h,每天 节约电约240kw?h。同样以夏季为例,白天真空管内温度达90°C,蒸发器内工质进行热交 换以后温度达80°C,压强达265kpa,以选用工质R113为例,可实现每天发电10kw*h左右, 且在运行过程中,工质处于密闭环境循环利用,无任何有害排放。 夏季供电系统:(1)输出装置:被真空管即太阳能集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的循环 水与蒸发器中的低沸点工质进行热交换,工质在外部高温环境下受热汽化,形成高温高压 气体,经过温度感应器后开关控制器打开,通过螺杆膨胀机膨胀做功,提供机械能用以发 电。(2)回流装置:切换阀门使经过螺杆膨胀机的工质流向冷却装置,使工质充分冷凝液 化,由工质泵将液体工质抽至上层,通过节流阀回到蒸发器中,完成一个循环。注:发出电量 通过电力外供电路向外供电,发电量不足时由市电辅助供电电路补充电力。 冬季供暖系统:(1)输出装置:加热至一定温度的循环水与蒸发器中的低沸点工 质进行热交换,使蒸发器中工质在外部高温环境下受热汽化,气体工质经抽气泵通过螺杆 压缩机被压缩,切换阀门使工质压向散热器中,由于散热器外部环境为低温低压状态,散热 器中的气体工质冷凝放热,热量用以供暖;(2)回流装置:散热器中气体工质冷凝放热后经 膨胀阀回到蒸发器中,完成一整个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的蒸发器内部设置有盘管和多个折流板,所述的盘管沿蒸发器的 长度方向延伸、弯折,且沿蒸发器的径向多层分布;所述的盘管的进口端与蒸发器的进口相 连接、出口端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的折流板的外轮廓与蒸发器的内壁贴合固定,并 与盘管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折流板上设有有供盘管穿过的孔,且相邻两折流板为对向设置, 每个折流板的自由端与相对的蒸发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蒸发器的侧壁设置有 分别与输入管道连接的输入口、与输出管道连接的输出口;采用上述结构,折流板的设置可 以保证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增加其与盘管内的水之间的换热效果;折流板的设置 还可以支撑蒸发器的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水箱的第二出口与蒸发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速控制 器;采用该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速,有效控制供热量或发电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与蒸发器连通的输出管道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开关控制器, 从而通过循环水的温度有效控制开关开启。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膨胀机的末端设置有发电机,采用该结构将能量及时发电 转出。;所述的螺杆压缩机的末端设置有电动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质泵与蒸发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防止工质的倒 流。 本技术所述的工质为三氯三氟乙烷或二氯甲烷;优选为三氯三氟乙烷;采用 上述工质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冷热交换,充分实现本技术的水电两用,能降低能耗,改善 太阳能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使接收到的太阳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效果。 本技术泵的驱动能量来自电源供电。 本技术的上述装置流程特点: (1)本装置夏天利用朗肯循环原理发电,冬天利用热泵原理通过散热片将热能散 发至房间,达到了充分利用所收集太阳能,将太阳能跨季两用的目的。 (2)本装置采用密封管道系统,使得工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避免产生额外经济负 担或生态污染。 (3)本装置利用压力差、温度差以及工质的状态变化形成循环,以避免工作过程中 消耗额外的能源。 (4)本装置利用温度感应器与单向阀,确定了各种温度的工质与水的流向,避免了 用途不同的工质与水流向紊乱。 (5)本装置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作为驱动的能源,以最经济的方式产生最大的效 益。 (6)本装置根据吸收的太阳能热量的多少,通过循环水温度,由速度控制器控制蒸 发器内循环水流速。【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太阳能驱动的跨季两用联合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太阳能驱动的跨季两用联合系统的蒸发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折流板的A-A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但本技术不仅仅局限于 以下实施例。 如附图1-3所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合系统,该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热交换 装置和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两用联合系统,该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热交换装置和供电、供暖两用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集热器(1),保温水箱(5);集热器(1)设置有出水口(1.1)和进水口(1.2),保温水箱(5)设置有第一进水口(5.1)、第二进水口(5.2)、第一出水口(5.3)和第二出水口(5.4);所述的集热器(1)的出水口(1.1)与保温水箱(5)的第一进水口(5.1)通过管道连接,集热器(1)的进水口(1.2)与保温水箱(5)的第一出水口(5.3)通过管道连接;且集热器(1)的进水口(1.2)与保温水箱(5)的第一出水口(5.3)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集热循环泵(10);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蒸发器(6),蒸发器(6)的上端设置有进口(6.1)、和出口(6.2);所述的蒸发器(6)的进口与保温水箱(5)的第二出水口(5.4)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的出口与保温水箱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供电、供暖两用装置包括与蒸发器(6)连通的输入管道(6.3)和输出管道(6.4),所述的输出管道(6.4)并联有螺杆膨胀机(14)和螺杆压缩机(20),所述的螺杆膨胀机和螺杆压缩机均通过一个单向阀(16,18)与切换阀(21)通过管道相连接,切换阀(21)上设置有第一出口管(21.1)和第二出口管(21.2),所述的第一出口管(21.1)与散热器(9)的一端连接,散热器(9)的另一端与通过设有膨胀阀(8)的管道与蒸发器(6)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出口管(21.2)与冷却装置(17)相连接,冷却装置(17)的另一端通过设有工质泵(4)的管道与蒸发器(6)连接;所述的供电、供暖两用装置的上述连接管道内流动有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皎方童波谢启奥洪鑫雄黄炎晨陈文儿倪昶海祝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