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915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其结构包括底座、内管、加强筋、穿插管和倒锥形过渡段;在锥台形的底座中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指向圆心的加强筋;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支撑连接有穿插管,所述穿插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穿插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顶圆直径,所述穿插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在所述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有倒锥形过渡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穿墙套管和穿墙螺栓一起,完成支模作业,并与穿墙套管和模板板面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对模板螺栓孔的密封,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模板螺栓孔漏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凝土板墙浇筑模板主要通过穿墙螺栓和模板上开设的穿接孔来完成支模作业,施工时,工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间距的穿接孔穿入穿墙螺栓,然后将穿墙螺栓的两端分别固定,以限制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该支模系统还经常额外配备顶模棍,这不仅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和材料的浪费,而且由于顶模棍的支撑点不在穿接孔的位置,使得内撑力和外拉力的着力点不能重合,往往造成模板变形,不能保证混凝土墙面的成型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穿墙螺栓和穿接孔不能形成完全封闭的状态,混凝土漏浆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以解决现有支模体系中因穿墙螺栓与螺栓孔连接处封闭性不好而造成漏浆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在锥台形的底座中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指向圆心的加强筋;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支撑连接有穿插管,所述穿插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穿插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顶圆直径,所述穿插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在所述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有倒锥形过渡段。所述倒锥形过渡段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本技术在底座顶面上设置的穿插管,用来连接穿墙套管,当穿墙套管的内径略大于穿插管外径时,将其从穿插管的外侧插入,穿墙套管刚好顶在底座的顶面上;当穿墙套管的外径略小于穿插管的内径时,将其从穿插管的内侧插入,穿墙套管刚好顶在倒锥形过渡段的侧壁上。插好穿墙套管后,将本技术的底座垂直覆盖到模板螺栓孔外周的板面上,使内管的中心轴与模板螺栓孔的中心轴位于一条直线上,然后将穿墙螺栓从模板的背面穿过螺栓孔、穿墙套管,然后从另一块模板的螺栓孔穿出,分别固定穿墙螺栓的两端,完成支模作业。本技术与模板板面和穿墙套管形成一个整体,底座的底面与模板板面紧密结合,对模板螺栓孔形成一个完好的密封,从而解决了在浇筑过程中模板螺栓孔漏浆的问题。本技术在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置的倒锥形过渡段还可以避免从穿插管过来的穿墙螺栓被底座顶面顶住而不能顺利穿过的问题。本技术的底座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设置的指向圆心的若干加强筋,可大大加强本技术的强度。本技术无需顶模棍,能使穿墙套管的支撑力和穿墙螺栓的拉紧力的着力点位于同一位置,保证模板本体不出现变形,能更准确的控制模板内腔的尺寸,保证混凝土板墙的成型效果。本技术与穿墙套管和模板板面形成一个整体,对模板螺栓孔形成一个完好的密封,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模板螺栓孔不漏浆,而且拆卸时,穿墙螺栓很容易就能从穿墙套管中拉出,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底座,2、内管,3、加强筋,4、穿插管,5、倒锥形过渡段,6、穿墙套管,7、模板板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1、内管2、加强筋3、穿插管4以及倒锥形过渡段5。底座I为中空的锥台形,内管2设置在底座I内部,且与底座I同轴,其顶端开通到底座I的顶面,但不超过底座I的顶面,其底端和底座I的底端在同一个平面上,内管2的内径大于穿墙螺栓的外径。加强筋3设置在底座I内壁和内管2外壁之间的空腔内,一端与底座I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内管2外壁相连,且均指向圆心,加强筋3的底端与内管2和底座I的底端均在同一个平面上,用于增强底座I的抗压强度。加强筋3设置的越多,底座I的强度越高,但是其重量也随之增加,这对于支模作业是不利的,同时还浪费材料,因此优选的加强筋3设置为8个,这8个加强筋3将底座I和内管2之间的空腔8等分。穿插管4垂直设置在底座I的顶面上,穿插管4的外径小于底座I顶圆的直径,穿插管4的内径大于内管2的内径,这样的设置是为了顶住从穿插管4内侧或外侧插入的穿墙套管6。在穿插管4的内壁下端与内管2的内壁上端之间设置倒锥形过渡段5,用于防止从穿插管4过来的穿墙螺栓被底座I顶面顶住而不能顺利穿过的问题,倒锥形过渡段5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小于45°。本技术与穿墙套管6和穿墙螺栓一起,完成支模作业,并与穿墙套管6和模板板面7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对模板螺栓孔的密封,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模板螺栓孔漏浆的问题。【主权项】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其特征是,在锥台形的底座中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指向圆心的加强筋;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支撑连接有穿插管,所述穿插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穿插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顶圆直径,所述穿插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在所述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有倒锥形过渡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其特征是,所述倒锥形过渡段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其结构包括底座、内管、加强筋、穿插管和倒锥形过渡段;在锥台形的底座中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指向圆心的加强筋;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支撑连接有穿插管,所述穿插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穿插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顶圆直径,所述穿插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在所述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有倒锥形过渡段。本技术与穿墙套管和穿墙螺栓一起,完成支模作业,并与穿墙套管和模板板面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对模板螺栓孔的密封,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模板螺栓孔漏浆的问题。【IPC分类】E04G17-065, E04G17-06【公开号】CN204590620【申请号】CN201520220046【专利技术人】曹海峰, 安占法, 齐海军, 张灵巧, 底志峰, 赵岭娜, 李建良 【申请人】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件,其特征是,在锥台形的底座中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指向圆心的加强筋;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支撑连接有穿插管,所述穿插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穿插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顶圆直径,所述穿插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在所述穿插管的内壁下端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端之间设有倒锥形过渡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峰安占法齐海军张灵巧底志峰赵岭娜李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